2010年申请中校级精品课程
严复
发布时间: 2010-05-08   浏览次数: 88

1.个人简介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1879年毕业回国,到福州船厂船政学任教习,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教务长),1889年后捐得选用知府衔,并升为会办、总办(校长)。严复还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19211027去世,终年68岁。著作有《严几道诗文钞》等。著译编为《侯官严氏丛刊》、《严译名著丛刊》。

  目前严复的故居,就在天津古文化街宫南西侧114-1乔香阁

 

2.教育思想 

  在严复故居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戊戌变法后,他致力于翻译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说及自然科学著作,是一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信奉达尔文进化论和斯宾塞的庸俗进化化。这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他幻想通过资产阶级的体、智、德三方面教育增强国威。“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严复要求维新变法,却又主张“惟不可期之以聚。”“除而不骤”的具体办法就是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即在当时的中国,要实行君主立宪,必须开民智之后才能实行,总之,“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严复疾呼必须实行变法,否则必然亡国。而变法最当先的是废除八股。严复历数八股的危害: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曰锢智慧”、“其二曰坏心术”、“其三曰滋游手”。严复主张多办学校,他曾论述西洋各国重视教育,对“民不读书,罪其父母”的强行义务教育表示赞赏。因为中国民之愚智悬殊,自然不能胜过人家。基于这种思想,严复对办学校是积极的。他除亲自总理北洋水师学堂长达二十年外,还帮助别人办过学校,如天津俄文馆、北京通艺学堂等。严复要求建立完整的学校系统来普及教育,以“开民智”。他根据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提出中国的学校教育应分三段的计划,即小学堂、中学堂和大学堂。小学堂吸收16岁以前的儿童入学;中学堂吸收16岁至21岁文理通顺、有小学基础的青年入学;大学堂学习三、四年,然后升入专门学堂进行分科的专业学习 。同时,还要把学习好的聪明之士送出国留学,以造就学有专长的人才。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3.年谱

  ⊙1854(清咸丰四年甲寅)1

  ⊙ 18(阴历清咸丰三年癸丑年十二月初十),严复出生于福州南台苍霞洲。后有两妹,大妹适何,小妹适陈。

  ⊙ 1855(清咸丰五年乙卯)2

  ⊙ 1856(清咸丰六年丙辰)3

  ⊙ 1857(清咸丰七年丁巳)4

  ⊙ 1858(清咸丰八年戊午)5

  ⊙ 邻家打井,严复独自爬上井架大叫:“井打得好圆好圆!”已透出聪慧孩子的顽皮。

  ⊙ 1859(清咸丰九年己未)6

  ⊙ 1860(清咸丰十年庚申)7 入私塾读书。

  ⊙ 1861(清咸丰十一年辛酉)8 严复遵父命回家乡阳岐随五叔严厚甫读经书。

  ⊙ 1862(清同治元年壬戌)9 继续跟五叔读书。

  ⊙ 1863(清同治二年癸亥)10 严复回苍霞洲家中,父亲请义序黄少岩来家坐馆教读。黄少岩管教严格,除教经书外,还给严复讲宋、元、理学案和典籍,为以后他在学术研究上面打下了基础。

  ⊙ 1864(清同治三年甲子)11 继续在黄少岩的教导下学习。

  ⊙ 1865(清同治四年乙丑)12 黄少岩病逝,其儿子黄孟修来严家教学。

  ⊙ 1866(清同治五年丙寅)13 按阴历算,严复这一年14岁。春季,严复遵从父母之命,与一王姓女子结婚。

  ⊙ 6月,父亲严振先因病而死。家境贫寒,无法从师读书。

  ⊙ 12月,严复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

  ⊙ 1867(清同治六年丁卯)14 1月,求是堂艺局开学,因新校舍还未建成,暂时借用福州于山法雨堂上课。

  ⊙ 6月,新校舍建成,求是堂艺局搬到马尾的新校舍,改名为福州马尾船政学堂。

  ⊙ 1868(清同治七年戊辰)15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 1869(清同治八年己巳)16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 1870(清同治九年庚午)17 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

  ⊙ 1871(清同治十年辛未)18 在船政学堂读了五年书,以考列最优等在船政学堂毕业。

  ⊙ 1872(清同治十一年壬申)19 与同学18人登“建威”号练习船练习。

  ⊙ 1873(清同治十二年癸酉)20 严复与同学18人登“扬武”号南下练习,回程由学生们自行驾驶。

  ⊙ 1874(清同治十三年甲戌)2l 严复随“扬武”,舰渡台,调查测量台东背方芹勤苏屿等海口。长子严璩出生。

  ⊙ 1875(清光绪元年乙亥)22 在军舰上工作。

  ⊙ 1876(清光绪二年丙子)23 严复与同学乘“扬武”号舰游黄海并访问日本长崎、横滨等地。

  ⊙ 1877(清光绪三年丁丑)24 与刘步蟾、林泰曾、蒋超英、方伯谦、何心川、叶祖珏、萨镇冰、黄建勋、江壄祉、林颖启等赴英国留学。

  ⊙ 1878(清光绪四年戊寅)25 严复与6位同学拜见驻英公使郭嵩焘。随郭嵩焘参观巴黎的天文台、下水道、罗浮宫、圣西尔陆军士官学校,凡尔赛议政院等。曾人英法院观审听狱。

  ⊙ 1879(清光绪五年己卯)26 对西方社会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 8月,严复回国担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 1880(清光绪六年庚辰)27 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1(清光绪七年辛巳)28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2(清光绪八年壬午)29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3(清光绪九年癸未)30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4(清光绪十年甲申)31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5(清光绪十一年乙酉)32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因非科举出身,难以得到朝廷重用,便决定请假回福建参加科举考试,未中。

  ⊙ 1886(清光绪十二年丙戌)33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7(清光绪十三年丁亥)34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 1888(清光绪十四年戊子)35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请假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又未中。

  ⊙ 1889(清光绪十五年己丑)36 升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

  ⊙ 报捐同知,海军保案免选同知,以知府选用,又赴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再次未中。

  ⊙ 1890(清光绪十六年庚寅)37 升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校长)

  ⊙ 1891(清光绪十七年辛卯)38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1892(清光绪十八年壬辰)39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5月,原配王夫人去世。同年娶如夫人江莺娘。

  ⊙ 1893(清光绪十九年癸巳)40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回原籍福建参加科举考试,还是未中,这是严复第四次科考落第。

  ⊙ 次子严瓛出生。

  ⊙ 1894(清光绪二十年甲午)41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悉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败,大愤。不再有科考的念头。

  ⊙ 1895(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来)42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发表论文《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

  ⊙ 1896(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43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开始翻译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

  ⊙ 1897(清光绪二十三年丁酉)44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任主编。又创办《国闻汇编》,刊载《天演论》。

  ⊙ 开始翻译亚丹斯密的《原富》 (《计学》),斯宾塞的《群学肄言》 (《社会学研究法》)

  ⊙ 三子严琥出生。

  ⊙ 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45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吴汝纶为《天演论》作序。《天演沦》单行本以“慎始基斋丛书”名义正式出版。

  ⊙ 拟写《上皇帝万言书》。914,光绪帝召见严复,谈三刻钟。

  ⊙ 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杀,大悲。写《哭林晚翠》。

  ⊙ 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46 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 开始翻译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 (《自由论》)

  ⊙ 长女严瑸出生。

  ⊙ 1900(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47 八国联军进犯占领北京,严复离开天津北洋水师学堂避往上海,住闸北长康里。从此开始过着南北奔走、随处啖食的生活。

  ⊙ 担任上海“中国国会”副会长。

  ⊙ 开始翻译《穆勒名学》。

  ⊙ 在上海娶朱明丽夫人,有公馆。

  ⊙ 1901(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48 去天津主持开平矿务局工作。

  ⊙ 次女严璆出生。

  ⊙ 1902(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49 任京师大学堂附设编译局总办。

  ⊙ 开始翻译孟德斯鸠的《法意》。

  ⊙ 《原富》在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 《穆勒名学》由南京金粟斋出版。

  ⊙ 1903(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50 任京师大学堂附设编译局总办。

  ⊙ 《社会通诠》译成。

  ⊙ 《群学肄言》由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 《群己权界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四子严璇出生。

  ⊙ 1904(清光绪三十年甲辰)51 辞编译局总办去上海。

  ⊙ 《社会通诠》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为开平矿务局与英国打官司,在伦敦见到孙中山,孙说:君为思想家,我乃执行家也!

  ⊙ 1905(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52 协助马相伯创办复旦公学(复旦大学),马相伯任校长。

  ⊙ 三女严珑出生。

  ⊙ 1906(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53 任安徽高等师范学堂校长。

  ⊙ 同时又被聘为上海复旦公学第二任校长。

  ⊙ 1907(清光绪三十三年丁未)54 身兼两校校长,自知精力不支,无暇两顾,先辞去复旦公学职务。后因安徽高等师范学堂人事复杂,难以有所作为,便也辞去职务。

  ⊙ 1908(清光绪三十四年戊申)55 学部聘严复为审定名辞馆总纂。

  ⊙ 开始翻译耶芳斯的《名学浅说》 (《名学启蒙》)

  ⊙ 四女严顼出生。

  ⊙ 1909(清宣统元年己酉)56 任学部审定名词馆总纂。

  ⊙ 兼任宪政编查馆二等咨议官、财政部清理财政处咨议官、币制局咨议福建省顾问官等。

  ⊙ 溥仪皇帝赐严复文科进士出身。

  ⊙ 《法意》陆续从1904年至19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名学浅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1910(清宣统二年庚戌)57 以“硕学通儒”的资格被征为资政院议员。

  ⊙ 被特授海军协都统。

  ⊙ 五子严玷出生。

  ⊙ 1911(清宣统三年辛亥)58 清廷特授严复海军部一等参谋官。

  ⊙ 清廷覆亡后,严复失职闲居在家。

  ⊙ 1912(民国元年壬子)59 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 任袁世凯总统府顾问。

  ⊙ 1913(民国二年癸丑)60 任袁世凯公府顾问兼海军部编译处总纂。

  ⊙ 为孔教会成立首要发起人之一。

  ⊙ 1914(民国三年甲寅)61 被推为“约法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

  ⊙ 1915(民国四年乙卯)62 任袁世凯公府顾问兼参政院参政。

  ⊙ 杨度在未经严复同意的情况下,硬将他写进“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名单之中。

  ⊙ 这年,严复哮喘病开始时常发作。

  ⊙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63 自袁世凯死后就闲居家中。冬天,哮喘病加重。

  ⊙ 1917(民国六年丁巳)64 在北京闲住。

  ⊙ 冬天,因哮喘病住进北京东交民巷法国医院。

  ⊙ 1918(民国七年戊午)65 闲住北京。

  ⊙ 多病,开始怀念家乡。冬,回福州避寒。

  ⊙ 12月,为三子严琥订婚买下阳岐玉屏山庄一处房子。

  ⊙ 1919(民国八年己未)66 元月一日,三子严琥在老家阳岐玉屏山庄与台湾林家小姐慕兰结婚。严复亲自为其操办。因操劳过度发病,为方便看病,住进城内郎官巷,房子为当时督军李厚基为其安排。

  ⊙ 春末病重住进上海红十字医院,出院后回北京。病中为家乡阳岐尚书祖庙募集钱款。

  ⊙ 回京后又住进协和医院,家搬进大阮府胡同,号“愈桦堂”自称“愈壄老人”。

  ⊙ 1920(民国九年庚申)67 元旦,长孙以侨出生。严复欣喜非常,悬灯燃烛,焚香拜祖。

  ⊙ 10月离开北京回福州,定居郎官巷。

  ⊙ 1921(民国十年辛酉)68 529和次女严璆回阳岐。

  ⊙ 第二天察看尚书祖庙修建情况,并为祖庙写柱联。下午到鳌头山看自己的生塘。

  ⊙ 7月到鼓山避暑,回城。

  ⊙ 93,写下遗嘱六条。

  ⊙ 1027,在郎官巷去世,只次女严谬送终。

  ⊙ 1220,与发妻王夫人合葬于阳岐鳌头山。

 

4.人物评价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穆勒名学》、《名学浅说》、《法意》、《美术通诠》等西洋学术名著,成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离开北洋水师学堂后,严复先后出任安徽高等学堂监督、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等校校长,以教育救国为任。辛亥革命后,他一度党附袁世凯,卷入洪宪帝制,为世人诟病。基于对国情民性的独特把握,严复终身反对革命共和,时持犯众之论,既不获解於当时,更致聚讼于后世。虽然如此,其立身行且秉持特立独行的操守,学术政见有其一以贯之的原则,在翻译学上更是为一时之先,其风格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著名翻译家。其众多译著更是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他的功过是非与成败得失,值得后世用心研究总结。虽然研究严复的论着已为数不少,但相对于他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显赫地位而言,还远远不够,尚待学界进一步挖掘材料、变换视角、革新思维,做出更为全面公正的评判。

 

5.严复之墓

  严复墓在福建省 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阳岐村北鳌头山东麓。墓坐西向东偏北34度,花岗岩石结构,呈如意形,三层墓埕,占地面积仅200多平方米。封土为三合土质,封土前竖一青石墓碑,楷书阴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柱为金瓜顶,飞龙盘柱。两侧立卷书石围屏,上刻有梅、雀、松鹤等图案,形态逼真。坟周以花岗岩石砌护坡。墓系清宣统二年(1910),严复为归葬亡妻王氏,令长子严伯玉监造,严复自书墓碑及“惟适之安”横屏。民国10(1921)严复病逝后葬于此。陈宝琛为其撰墓志铭,曰:“旗山龙渡岐江东,玉屏耸张灵此钟。绛新籀古析以中,方言扬云论谭充,千辟弗试千越锋,昔梦登天悲回风。飞火怒扇销金铜,鲸呿鼍跋陆变江。氏见犹阅世君非蒙,咽理归此万年宫,文章光气长垂虹。”196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墓周围环境严重破坏。19841988年,由福建省文物行政部门拨款和旅美严复长孙女严倚云,汇款,在上岐村民委员会支持下重新修复以原墓为中心,保持原状不变,在墓的两侧及后侧建一堵高2.3的砖墙,在墓前砌建长40、高2多的石墙,扩展二层墓埕,墓园面宽40,纵深42。并在墓园内种植白玉兰树。198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州市区乘坐61824726727950路公交车可到严复墓。

 

6.翻译理论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7.严复赋税思想

  严复曾赴英国学习海军,并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对赋税的职能、作用有较深刻的认识,认为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而政府征税后要用之于民。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在向谁征税的问题上,严复提出了“赋在有余”的原则。指出“国家责赋在民,必有道矣。国中富民少而食力者多,必其一岁之入,有以资口体、供事畜而有余,而后有以应国课。”他提出不能以“养民之财”、“教民之财”和“赡疾病待赢老之资”作为征税对象。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严复主张赋税轻重要适度,“赋无厚薄惟其宜”,认为统治者的责任在于“为其民开利源,而使之胜重赋”,即鼓励人民发展以提高负税能力。

 

8.严复著作

  天演论序严复文选

  《论世变之亟》,《直报》,1895

  《原强》,《直报》,1895

  《辟韩》,《直报》,1895

  《救亡决论》,《直报》,1895

  《天演论》 ,赫胥黎,1896年~1898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

  《严几道诗文钞》

  《愈野堂诗集》

  《严几道文集》

  《严译名著丛刊》

  《侯官严氏丛刊》

  《侯官严氏丛刻》

  《严侯官先生全集》

  《严复集》,中华书局,王栻主编,北京,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