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马贵翔
发布时间: 2010-04-27   浏览次数: 81

 
 
2(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马贵翔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年11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教授
电 话
13681689751
学 位
博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法学院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法学院   200438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一)2009总计340学时
(1)刑事诉讼法,二专, 人数42, 学时60;
                 跨校, 人数108,学时6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2)证据法,    法学本科, 人数44, 学时40
                 法学硕士,人数9, 学时40
                 法律硕士,人数300,学时80
(3)比较法,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20
 
(二)2008总计320学时
(1)刑事诉讼法,二专, 人数42, 学时60;
                 跨校, 人数108,学时6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2)证据法,    法学本科, 人数44, 学时40
                 法学硕士,人数9, 学时40
                 法律硕士,人数300,学时80
 
(三)2007总计280学时
(1)刑事诉讼法,二专, 人数42, 学时60;
                 跨校, 人数108,学时6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2)证据法,    法学本科, 人数44, 学时40
                 法学硕士,人数9, 学时4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四)2006总计220学时
(1)刑事诉讼法,跨校, 人数108,学时6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2)证据法,    法学本科,人数44,学时40
                 法学硕士,人数3,学时4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五)2005总计220学时
(1)刑事诉讼法,二专, 人数108,学时60
(2)证据法,    法学本科,人数44,学时40
                 法学硕士,人数3,学时40
                 法律硕士,人数150,学时40
(3)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学本科,人数90,学时40
 
2、五年内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12篇,法律硕士论文35
 
 
2(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近五年来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刑事证据开示的程序设计》,《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独立撰写。
(2)《意见证据规则探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一作者。
(3)《证明模式转换的必要性与现代证据规则》,《证据科学》2009年第4期。独立撰写。
(4)《权威、法律权威与司法权威》,《政治与法律》2004年第5期。独立撰写。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
(5)《狱内行刑社会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复旦学报》2005年第2期。独立撰写。
(6)《处刑命令程序的价值与实现评析》,《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4期。第一作者。
(7)《希望与抉择-陪审团的功能与实现解析》,《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第一作者。
(8)《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制度构建》,《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年会论文集)(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作者。
(9)《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方向探讨》,《美中法律评论》2005年第8期。独立撰写。
(10)《公开心证的功能解析》,《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 01  
 
2、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1)《从诉讼结构看证据的运用》,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第一作者。2005年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2)《刑事简易程序概念的展开》,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2月. 独立撰写。2007年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罪犯申告权的程序保障》,2007年获长三角监狱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4)《论减刑假释程序的正当化》,2008年长三角监狱学高峰论坛优秀成果二等奖。
 
3、省、部课题
《刑事证据规则研究》,司法部课题2006年一般课题,编号06sfb2034,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