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程的自我评价
发布时间: 2017-04-09 浏览次数: 1592


课 程 自 我 评 价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从授课角度而言,实施通识教育有多种不同的途径,其一是通过分类必修课实施通识教育。分类必修是对学生必须修习的学科领,一般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以及在各领域内至少应修习的课程门数(或最低学分数)做出规定的通识教育课程计划。其二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实施通识教育。基本必修课的主旨是在语言和数学方面为学生奠定扎实的基础,核心课程则较多地涉及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价值探讨等方面。


本门课程的重点:网络虚拟环境,侠义而言,是“利用计算机构造的一个真实世界的模拟,地理上分布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该环境,并与周围的环境以及在相互之间进行交互。”,从广义来说,是“一个通过人的认知、想象、思维等仿真和映射真实社会以及其中人的身份、思想等内容的空间。甚至可以和真实世界进行相互影响。”计算机应用的本质是通过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映射到计算机的物理和数学结构中进行模拟,用计算机中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现实生活中各种存在的数字化,以及对这些存在关系模拟的计算机网络化,两者结合就是网络虚拟环境的内涵。所以,网络虚拟现实最大的模拟了现实生活,有人认为是终极的操作系统和人机界面,同时又需要综合应用人工智能、人工生命、认知和心理学,虚拟现实、网络和分布式计算、数据科学等计算机各个方向。所以,对网络虚拟环境的了解,可以对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以及各个方向知识论的全面了解,又蕴含了社会人文内涵,是计算机前沿的研究领域,非常合适作为通识核心课程。


网络虚拟环境是虚拟环境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其应用大大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在远程教育和虚拟实验,电子商务,娱乐和虚拟社区,军事模拟,远程医疗,虚拟旅游,科学可视化,远程办公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同时,该主题具有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内涵,比如虚拟世界中的化身行为,体现了对自我、本我、超我的探讨;而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边界,更加是一个深刻的人的感知的问题,课堂就“何谓真实”这一话题,结合最新的一些宇宙物理学的观点,如霍金的《大设计》一书中认为实在不过是一套自洽的和观测对应的图景、模型或者理论,称其为依赖模型的实在论。甚至有科学家比如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尼克•博斯特伦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电脑基于数学定律创造的模拟世界之中——而不是我们通常视为“现实世界”的那个世界。他认为:“假设电脑模拟世界能够实现,那人类最终将获得同样的能力——也许还能创造多个模拟世界。若这一假设成立,那么模拟世界的数量将大大超出非模拟真实世界。所以,就概率上来说,我们更可能生活在一个模拟世界中。”这些引人深思的话题,无不和自古就有的一些朴素的哲学和宗教密切相关,比如佛学的一切皆空,以及庄周梦蝶引发的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真实的探讨;课程还引入了经典影视和文学作品,如《黑客帝国》,《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电影,以及《三体》,《我,机器人》等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宇宙与人生观的思索。


另外,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虚拟的发展对于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深远,比如“第2人生”这样的虚拟环境的产生,其中有虚拟货币林德币,并且可以兑换真实生活中的货币,这又是一个很深刻的经济现象。在课程的参考书籍中有《世界是平的》之类的畅销书,讨论的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全球化文化和经济现象。而网络环境中的“人肉搜索”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问题,又有深刻的社会和法律问题。


课程围绕网络虚拟环境,结合相关计算机知识论,尤其是和人文精神相关的探讨,符合通识教育的理念:“各门科学的基础,其实都是思想。思想主要地是在人文学问的探讨中才得到了专门的保存、滋养和阐发。”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国内外和网络虚拟环境相关的课程调研:


通过调研,国内外和网络虚拟环境相关的课程都基本是和图形学、人际交互以及网络和系统技术相关,具有非常明显的专业色彩和技术背景,而不是以通识教育的角度来介绍。

相关的国外大学有:有美国海军研究院、南加州大学、George Mason大学(CS658 Networked VirtualEnvironments,课程网址:http://cs.gmu.edu/syllabus/syllabi-spring11/CS658PullenJ.html)、Turku(课程网址:Networked Virtual Environments:http://staff.cs.utu.fi/~jounsmed/scnve/)大学等,类似课程名称有“网络虚拟环境”、“网络游戏”等。

国内一些知名大学也开始开设类似课程,如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等10多所大学先后开设了网络游戏专业课程。北航的课程“虚拟现实技术”主要侧重与图形与人机交互,“网络虚拟环境技术”(http://course.buaa.edu.cn/opencourse/course/show?id=1629)也主要侧重于网络与系统技术。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国内外尚无同类课程,本课程将这一前沿计算机应用结合人们的生活,以及人文精神,建设为一门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精品课程。为国内外同类课程的今后开设起到借鉴意义。


在课程教授上有以下特色和创新点:

1)强调体验和实践。下面是课间教师带了VR眼镜让学生体验的情景。





2、课程采用教师的微信公众号“复旦小椒”推送给学生相关的拓展阅读文章,还建立了课堂朋友圈,进行讨论以及转发拓展阅读文章。极大的增强了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和随时可以进行的讨论。



3、课程还采用了极具创新型的体验式教学:选择“第2人生”虚拟世界,组织同学们到虚拟世界中进行探索。让同学们切身体会虚拟世界中的电子商务、虚拟旅游、虚拟课堂等。并计划共建“复旦岛”。极大的增强了同学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图是同学们在班级微信圈里面进行讨论的情形。采用体验式和共同学习体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拉近了教师和同学们的距离。真正实现了共同学习和探讨。





4、课程还采用出题优系统进行了互动和反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多点话语机会,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以及课程教学的真实反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下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虚拟世界的应用和其中的人文问题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最感兴趣。这样,可以增强这个部分的内容。



同时,通过出题优,每次课程还尽量搜集大家的印象深刻的知识点,以及对课程的改进建议。如下图所示:



进一步改进设想


  (1)课程的通识教育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通识”的本质,进一步明确通识教育的内涵,思考如何在本门课程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并不断领会通识教育的本质并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进一步调研和积累围绕“网络虚拟环境”的相关计算机应用问题以及社会人文知识,加强教师的人文素养,大力充实课程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份量。


(3)根据课程特色:面向通识教育,编写优秀教材并使用。目前已经和清华大学出版社达成了教材编写和出版的意向。另外,将教学中的成果和经验转换为教学论文。


  (4)本课程已经作为复旦学院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重点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以及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拟通过进一步积累相关素材和人文方面的知识,以及加强同行的教学交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教学宗旨、课程体系结构等,研究其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素材和经验,撰写相关教材,不懈的努力,将这门与互联网时代生活非常贴近并且饶有趣味的课程建设成为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同时,加强利用网络环境,最好是三维的网络虚拟环境,来进行教学相关的活动,采用这种非常新颖的授课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以及对课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