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介绍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医学生中开展PBL试点教学已有多年, 部分基础学科的教学中也进行了相关的教学改革, 应该说有相当的实践基础和经验积累。这些努力和尝试有其积极的意义, 但毕竟还是比较浅层次的实践, 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与临床知识的整合。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探索我国长学制医学教育的新模式,学院参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在深入探究PBL 教学理念、比较国内外不同PBL 模式的实施效果的基础上, 上海医学院提出了将学科整合式PBL 教学模式引入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新思路。

新的学科整合型PBL 课程是在充分考虑学院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设计的: 在保留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 增设独立的“基于疾病的多学科联合教学”课程, 时间跨度为四个学期, 教学方法上完全采用标准的PBL 小班讨论模式, 以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学院为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措施和经费保障,包括邀请国内外有关专家来院讲学,宣传PBL教学理念,并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病例撰写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花重金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接受为期4-6周的PBL培训;拨出专项经费用于PBL专用教室的改建和网站建设等。与此同时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中进行PBL教学理念的广泛宣教,从尊重学生意愿的原则出发,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选择的空间,为学院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知识上的铺垫和准备。

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PBL教学改革工作小组正式成立,其核心成员由出国接受PBL教学培训的、来自基础和临床不同学科的11位中青年教师组成,首先从师资结构上保证了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整合。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工作小组完成了课程整体框架的设计,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了教学病例,撰写了导师培训手册,建立了相关网站,为PBL课程的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7年秋季,学科整合式PBL课程正式开课,迄今已实施了四年半。课程的教学团队由来自基础学科、各附属医院临床学科的4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教学病案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已设计完成30个病例(每个病例均含教师版和学生版两个版本),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程考评主要为基于网络的学习表现和能力评估,契合PBL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