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冬去
发布时间: 2015-01-13   浏览次数: 237

 

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影像

——《春来冬去》解读

《春来冬去》(韩语原意:“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还是春天”)

Spring,SummerFallWinter……andSpring

出品:韩国,2003

时间:105分钟

导演:金基德KimKi-duk

获奖/提名:2003年韩国青龙映画赏最佳作品奖、最佳技术奖;

《韩国映画》杂志2003年十部最佳韩国电影评选第四名;

2003年第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参赛片;

卢卡诺影展青年评审奖、

唐·吉诃德创意奖;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放映效果奖

金星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3年欧洲影展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4年第41届韩国电影大钟奖的最佳作品奖;

2004年第六届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开场片;

2004年西班牙第5届拉斯帕尔玛斯国际电影节“TheGoldenLadyHarimaguada”奖和摄影奖;

2004年台北电影节观摩影片;

曼谷国际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2004年代表韩国电影参加第76届奥斯卡电影最佳外语片提名竞争。

一金基德的电影传奇

“韩国鬼才”低预算导演

《漂流欲室》(TheIsle

《坏男人》(BadGuy

《收件人不明》(AddressUnknown)等连续三年入选欧洲知名影展,

2004年春又凭借《撒玛利亚女孩》(Samaria,一译《肉海慈航》)一举夺得第5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成为继林权泽、李昌东之后第三位在世界三大电影节上荣膺大奖的韩国导演,国际影评人连声惊呼“盘旋在欧洲上空的韩国电影UFO”。

风格:以狂暴恣肆的画面与极端扭曲的人性描述来完成极具美学破坏性的暴力叙事,

国际知名度,国内“概念绞肉机”批驳

水墨写意般的画面和迷离变幻的人生

二后东方化的叙事意境创造

环境元素及画面构成:环绕的群山、苍茫的湖面和水中的一间古庙。

山,屏障-标尺。

湖水,一叶小舟往来摆渡于古寺/外界、佛性/人心之间。

“门”与“墙”。影片中有形的是佛性之门,无形的却是人性之墙。

小动物:小狗、公鸡、白猫、蛇和乌龟

三重叙事世界:宗教的、社会生活的和人性内部的。

叙事结构:春天里少年贪玩所引发的轻喜剧,

夏日由贪欲而萌生的青春情爱传奇,

秋天中嗔恨愈演愈烈,结出了悲剧性的人生苦果,

冬夜里佛门托孤,僧人无心铸错的反讽,

和弗雷泽的《金枝》、《批评的剖析》中所总结出的西方民间神话具有奇特的相似性

“恨”的民族悲情表达

“恨”:仇恨

同时还包孕着悲慨、激荡、雄迈、愤激、狠劲等多种意绪,是困厄、绝望到极致之后再度反弹、萌生出内在力量的自我肯定性激发。

“‘恨’并非叹息、放弃、眼泪,也不是败者的牢骚,而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的情绪。”是贯穿韩民族历史经验的生命意识。

虽然人生处处困苦而意气难平,但内心深处又总有一种倔强不屈的生命意志作支撑,教人执着于本心,绝不言放弃。哪怕到了失败的终点,参破了人生的幻相,即便被生命的虚无感击中,还是要在清醒的悲剧体悟中,以一种刚毅顽强的精神把苦难承受到底。

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中表现性爱与蛮力的场景也就突破了“后殖民”影像奇观的语境限定,反而生发出粗砺刚健的精神和让人心惧魂摄的审美震惊。

韩国国乐清唱:激越的女高音嘹亮而苍凉,韩国全罗南道地区的方言。

不追求演唱技巧的婉转甜润,而更注重情感的郁积饱满。

结语:敞开的思考,无解的疑问

表层视觉形象的表达上,民族传统的象征符号似乎比比皆是,

深层的叙事动力逻辑上,却处处存在着反向和逆流,形成了犬牙交错的艺术表现形态。

东方的传统伦理在后东方的现代语境中遭遇到的就是这样重重吊诡:看似有路,却是绝路;绝处逢生,之后仍旧是无路可走的苦思。

《春来冬去》不仅展现了一幅后东方语境中的东方人生画卷,而且是呈现出了传统/现代的紧张状态、一种思考进程中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