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onque
发布时间: 2015-01-13   浏览次数: 41

镜像迷城:影片的政治学读解和哲学读解

00-00:03:50,波兰唱歌

00:08:37-00:11,波兰维罗尼卡离家远行

00:11:40-00:19:40,在混乱的波兰街头,遭遇来旅行的法国维罗尼卡

00:24:30-00:28:48,唱到死,天鹅之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Kieslowski)

1941年6月27日出生于华沙--1996年3月13日去世

“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

深紫色的思想家,“道德焦虑电影”学派的灵魂人物

(1)捕捉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如何在生命中克尽其责地扮演自己”(Blindchance

(2)对社会主义事业中个体的存在状态继续深入探讨

(3)自由个体在所谓自由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

电影于他只是一种思考的工具,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托马斯·曼、卡夫卡和加缪

创作年表:
《人员》(Personnel)1975
《生命的烙印》(TheScar) 1976
《影迷》CameraBuff 1979
《机遇之歌》(BlindChance) 1982
《永无休止》(NoEnd) 1984
《十诫》(TheDecalogue)1988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TheDoubleLifeofVeronique)1991
《蓝》(Blue)1993
《白》(White)1993
《红》(Red)1994


LaDoubleViedeVeronique

ThedoubleLifeofVeronica

双重生活两生花

影子,因为缺欠而渴望灵魂

维罗尼卡-薇洛尼卡-薇娥丽卡

①歌手V冀望的世俗幸福

教师V渴求的精神超越

各自都是彼此想像的投射,在想像的倒影中互慰根本的缺欠

②处于现代伦理之中个体爱欲和死感

人物间性意识形态张力

Veronique

(1)维罗尼卡(2)婆婆丁(3)欧罗巴的别称

克拉科夫(梵蒂冈Pope保罗二世)――巴黎

②政治隐喻中的对应

三电影中的音乐:哀歌,泪水中的极至

①歌词,但丁《神曲·迈向天堂之歌》

你们坐着小木船

因渴求聆听我的歌声,

尾随我在歌唱中驶向彼岸的木筏;”

②古典作曲家=电影音乐人?

VanDenBudenmayer=ZbigniewPreisner

梵·德·布登梅尔=普列斯纳

普列斯纳,光影世界中给自己另启一个生命,另觅一个身份。

故事内外的真实与虚构,人对自我存在的感知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