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精品课程
赖文翀同学的评价与建议
发布时间: 2016-03-10   浏览次数: 123

城市绿地规划课程感言

又是一年莺飞草长的时节,我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寻觅郁郁葱葱的绿意。从鲁迅公园,到新江湾校区,这都市的春意如此盎然。柳丝飘萦,粼波微泛,让身处其中的人,无法不领会其中的美。

真正知晓如何品赏春季、体味园林,享受混凝土森林中漾绿空间独有的一份别致,其实是去年的这个时节。是王祥荣老师的城市绿地规划设计课程,带领我走进这方其实熟悉但又陌生的世界。

每周四晚,在教室里的我们,思绪随着老师的娓娓叙述荡漾开去,从苏州的太湖石,到日本的枯山水;从英国的邱园,到美国的中央公园。因为老师的博闻强识,我们的目光遍及五洲四海,去看巴西都市库里蒂巴的广袤绿地、旷野青翠;去看印度名城昌迪加尔的沿街绿廊,林木蔚然。因为老师的细致入微,我们脑海里,连流水旁的石灯笼、角隅处的雕窗都毫不模糊。因为老师的井井有条,我们对北方园林的庄重大气、南方园林的细致深幽、日本园林的淡雅禅意、罗马园林的规整对称、英国园林的巧妙自然、法国园林的恢宏浪漫,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园林,并非天成之物,其巧夺天工的设计中,其实蕴含着众多匠心。园林的精与滥、雅和庸、美和俗,与设计者的秉赋和心机息息相关。在这门课上,我们绝不仅仅是带着充满艳羡的眼光去欣赏世界园林中的奇葩之作,而绝望地认为这已经是不可复制的绝世珍品——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辨和审美。每每开课,老师都会让同学们上台,介绍大家自己赞赏的园林设计,与大家分享其中美感所在。私藏的一分瑰丽,与众人齐飨,便衍生出了众多的瑰丽。席上的听众收获的是对美感的共鸣,台上的讲者收获的则是理性的审美能力,以及清晰思维和表达。记得大家尤为踊跃。昨天,自扬州归来的同学,携来瘦西湖的烟花三月之景;今天,来自吐鲁番的同学,描绘葡萄城的西域绿洲情调;后天,韩国汉城的留学生,将清溪川沿岸的变化述诸以光与影。而老师总能在最后给出恰如其分、一矢中的的评点,并进一步地启迪大家深入思考。

因此,在生活中的我变得眼界忙碌——因为发现身边的城市便是教室以外的课堂,每株广玉兰、每棵水杉,都成为了知识,也成为了艺术。我懂得了如何去评判城市绿地的美,也常常试图创造出更加美丽的绿色开放空间。因此在期末考试时,我结合了家乡内城一块片区的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绿地规划方案。为了验证自己在这门课上学到的知识,更是为了满足心中追求美感的纯粹愿景,我调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连续十余天锲而不舍地完成这份工作——因为有了动力,所以毫不疲惫。从规划图一笔一画的绘制,到方案设计书的写作,我尽量严格按照职业规划师的要求,也体会到了规划师笔下改善城市的快慰。

虽然我已经修完了这门课程,与老师和众多同学间的愉快经历和良好互动已经告一段落,但这门课教授给我的知识永生难忘。虽然意识到自己像老师一样,在绿地规划设计方面颇有建树,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这同时也给我明确了目标和理想。而且,漫步在林荫道上,发现眼前的行道树、身旁的小区绿地对于我而言已经至少不陌生,这已经足以让我欣然。

 

(赖文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