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一大会址观后感
发布时间: 2017-03-31   浏览次数: 333

李泽环(数学科学学院 13300180084)


上周日,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我参加完上海马拉松半程比赛后又马不停蹄地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

刚下1号线没走几步,一股浓郁的革命气息就扑面而来。会址沿街并排有着砖木结构的建筑,青砖红瓦交错,乌黑的木门、拱形的石雕无不透露着它悠久的历史气息,经门口保安介绍,这是上海的一大特色——石库门建筑。

在侧门领好票,过了安检后先上二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这几个大字,再往左侧进入展厅,里面陈列着许多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再现了自十九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我还看到了许多革命烈士、领袖如黄兴、孙中山等的遗物和手迹,看着这些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我彷佛穿过了时空的隧道,仿佛亲身体验到在时空那一端正在发生着的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

而这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数我们复旦老校长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它反映了以李大钊、毛泽东等一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开展革命活动、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在那个中国近代史上算得上是最黑暗的时代里,有这么一些青年,在上海黄陂南路的这个简陋客厅里开起了秘密的会议,毛泽东、董必武、李达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烈士围坐在一起,个个踌躇满志,毛泽东慷慨陈词,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灵活生动的蜡像定格在那一个伟大的时刻。

看着这些几乎和我爸爸妈妈一个年代的展品,有的纸质甚至早已发黄,我能深刻地从中感受到曾经那些战斗年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们是多么地艰苦卓越。

下到一楼,来到陈嘉庚纪念馆,让我开始熟悉了这位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不仅承担了厦大的庞大开支,还创办了多所学校,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奉献了极大地力量,这也让我十分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能在复旦这座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

当我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看着陈列的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当我驻足与回忆场景是,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幸福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在上海肆意地奔跑,无数上海乃至全国的革命先辈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过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文物是死的,但它告诉我历史,也警示我,未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一名复旦的学生,我理当且应当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牢记历史教训,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且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果来到历史上的今天,我也愿意做革命先驱中的一部分,尽管无名,但依然奋力向前,就像无数的先烈面对生死的抉择,最后坦然大步面对死亡的刑场,如果后世有人提起,只希望他也能坦然地说道:“这是共产党引领的时代,这是无名英雄尽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