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教学改革成果2
发布时间: 2017-03-30   浏览次数: 24

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

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种实践教学,项目化教学模式近年来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它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项目化教学模式突出表现为“三大转变”,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如何通过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学生亲身的行动、体验、感悟之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本课题不是纯理论的研究,而是结合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根据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梳理和总结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实践项目的具体情况。

2014年11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我们将本学期的实践项目“第八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定为“依法治国”,结合“原理”课的课堂教学,特别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学习,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纳入学生的理论学习之中。举办了专题讲座,邀请了华东政法大学专家作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的主题报告,邀请了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作了“依法治国中的司法角色”的专题报告。用全天滚动方式,播放了有关“法制与法治”的影片,包括:法治之路(央视纪录片《破冰》第5集)、正义路——法治社会的建设(纪录片《坐标》第4集)、依法治国(央视《伟大的历程》系列之四)、铸法(中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大理寺(央视法制史纪录片)等,用形象生动的形式向同学们宣传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了解了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历程。本届活动周还组织了本学期选修“原理”课的所有学生开展了“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主题征文与演讲。

2014年11月1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2014年11月20日,教育部决定在国家宪法日同步开展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活动,以此为契机,开展全系统的宪法教育活动。2014年全国教育系统宪法学习日的主题是: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为了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的通知精神,我们将本学期的活动周作了进一步拓展与延伸,开展了以“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为主题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宪法文本,选择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适当章节、条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在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宪法的学习,深入认识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纷纷撰写了学习宪法体会和感想文章,我们对同学们的这些文章进行了汇编2014年12月3日,在“原理”课堂上,结合相关原理的教学,组织了学生“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主题演讲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组织了由法学等不同专业的10位同学组成的一支学生宣讲小组。在2014年12月4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当天,宣讲小组在当天的原理课堂上开展了“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宣讲活动,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方式,有效地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自从贯彻实施教育部“05方案”以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特别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实践项目为抓手,根据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基本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际,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近年来围绕“原理”课教学,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环节相结合,积极延伸小课堂,努力搭建大平台,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特别是结合党和国家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以及大学生们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理论难点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社会实践,组织了富有特色的教学实践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