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感想
发布时间: 2014-05-20   浏览次数: 7341

本学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学习,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馆,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义。这里选编的是同学们参观后的感想。目录如下: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真美的意义。3.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4.记忆永恒,未来无限。5.能不忆江南。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施依依 13307110459     自然科学试验班


为响应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我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收获颇丰。

进入展览馆,我的视线便被展览厅中央的金色雕塑群所吸引,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同比缩小的模型,在灯光下分外闪耀,与上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字幕相呼应。的确,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合理的城市规划,则让城市更加美好。一楼的展厅还展示了众多纸制建筑模型,都是由大学生设计小组设计出来的,充满创意的设计理念,新颖的外观,独特的结构设计,让我对未来的建筑充满了憧憬。

一楼与二楼的夹层,展览了众多照片,那是时代变迁的记录,是老上海的记忆,是上海从小渔村转变为全球瞩目的国际化大都市走过的脚印。曾经的上海,停泊在洋泾浜、黄浦江、苏州河上的,满满都是小渔船,而如今,洋泾浜早已被填平,成为了现在的延安东路,黄浦江上载满游客的游轮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而苏州河更是变化巨大,它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设的变化。

城市规划的修整,建筑风格的改变与当下形势政策的变化密不可分。

20世纪初,横贯上海的苏州河,也曾有着西湖的绿波,成群的鱼虾。1910年,闸北自来水厂落户苏州河畔,随着工业文明沿河而兴,苏州河水质逐渐恶化:1928年,苏州河开始变质、发黑,闸北水厂被迫迁址黄浦江下游;1978年,苏州河全线遭受污染,市区段乌黑发臭,鱼虾绝迹。上世纪80年代,不堪重负的苏州河,一年之中,150天都处于黑臭状态,这是苏州河向大上海发出的环境警告!

1998年,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开工,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被确定为上海城市管理和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2002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竣工。至此,她的水色告别墨汁黑。数据为证,苏州河干流已基本消除黑臭,主要水质指标基本达到5类景观水标准。

进入新世纪,上海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充分意识到环境不是经济的附属品,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已经启动的苏州河第三期整治工作,不再局限于改善水质、水系,而是着眼于河岸两侧的景色,不论是防汛墙,还是岸边的环保作业码头、污水码头、垃圾码头,乃至两岸的建筑物,都成为这一轮整治的重点。

极为相似的,上海的城市建设道路也经历了这番曲折变化。二十世纪初,小渔村上海,简单,朴素,然而,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上海的建筑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为典型的便是外滩建筑群,具有明显的仿欧洲古典风格,在不同的租界内,建筑风格不尽相同。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上海自贸中心的成立,经济迅速发展,对外交流不断扩张,老式建筑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些老建筑被翻新或者拆迁,不少古老建筑被破坏了,老上海的弄堂少了,新式的居民楼鳞次栉比,高楼大厦林立,然而上海政府也意识到了老建筑的历史意义,因而在中心城区规划确定了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郊区及浦东新区规划确定了3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纵观各大保护区,建筑风格迥异,有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楼房、法式公寓、楼阁式仿木结构的南翔寺双塔、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的上海展览中心、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宋家花园、古典园林醉白池、千年古镇朱家角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多种文化融合后的上海,展现出她别样的魅力。

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建筑的差距,象征着拥有这套住房的人的地位的差距,在老上海,这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地主,官僚,这些社会的上层人物所住的房屋,是普通老百姓穷极一生也难以达到的,这不仅是指经济上的差距,亦是社会地位的差距。而现在,即使你无资本,你也可以通过支配你的劳动力来获取报酬,去获取你想要的。即使住不上别墅洋房,也能住在宽敞明亮的套间里。正如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中叙述的那样,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当社会主义制度取代了资本主义官僚制度时,各阶级的相对公平得到改善,而当经济体制改革时,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对公平的权利与机会去获取你所需要的物资。尽管贫富差距依旧存在,社会不公平现象也屡见不鲜,但是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公平总是相对的,而我们改革的目的,正是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得社会物资可以按需分配,更好地改善民生,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展览馆三层,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采用声、光、电集成技术反映上海至2020年,内环线内规划与现状的城市景观,白天与夜晚,上海展现了她独特的风韵,不夜城,在灯光的点缀下分外迷人。

四层重点展示了上海未来发展的各项专业规划,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黄浦江开发、苏州河综合治理,展区着重强调了环保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今后的工程项目,经济效益不再是唯一衡量标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有宏观尺度的掌控,而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划更要体现这一思想,然后再具体落实。

现如今,上海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引领和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理念,以污染减排和环保三年行动为抓手,以削减总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优化发展为重点,持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促进绿色增长和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的建成,青浦大淀湖的整治,外高桥第三电厂百万机组脱硝系统的率先安装,首座海上风电场的落成,超级电容公交车的运行,崇明生态办公楼的建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申城,天会更蓝,草会更绿,湖会更清。

上海,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真美的意义

费烨琪 12300270035 法学院


      121日早晨,随着一声哨响,上万名上海国际马拉松参赛者在这所城市的马路上开始飞奔,低矮的石库门,林立的高楼,从奔跑中的队员身边一一掠过。一位外国参赛者感慨道,沿途的风景真美!上海,一路由小渔村成长为现在的国际大都市,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吸纳了海外的文化艺术,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座城市,即使没有厚重的文化,没有引人入胜的山光水色,依然以其独一无二的变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目光。趁着马拉松赛开展之际,我走进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寻觅他们口中真美的上海的变化史。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坐落于人民大道,展馆顶部白玉兰般的设计寓意着上海的蓬勃发展。展馆围绕着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主题,通过精美的图片、详细的文字和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一部上海的发展史,带领我们回顾过去、纵观现今和展望未来。展馆一楼,竖立着融合了上海各时期标志性建筑的上海之晨艺术模型和百万市民大搬迁紫铜浮雕,这奠定了整个展示馆的基调,上海的发展离不开人民。

上海历史是一部革命历史、海外文化和上海本土文化的交融史,海纳百川既是上海文化精神更是上海的缩影。展馆的夹层向我们叙述了上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变迁。最令我震撼的是外滩的变化,从展览馆提供的图片上可以看到,19世纪的外滩只是一片荒芜人迹的滩涂;20世纪初,各国资本家进入上海,推动了上海的产业和经济发展,更在外滩这座处女地上描绘了各具风格的图景,最具标志性的便是如今被津津乐道的仿欧洲古典风格的万国建筑群。如今,外滩每到夜晚总是灯光荟萃,人流如织,成为上海一大地标,可以说这与20世纪海外文化的涌入以及本土人民的强大融汇能力是分不开的。无独有偶,南京西路、石库门、新天地、上海展览中心等历史文化风貌都留下了海外与本土交融的痕迹,其中,作为上海民居特色的石库门,不仅是一种模仿欧洲连排式住宅的建筑,更被聪慧的上海人民融入了江南传统以及西方风格的门楣,别具一格。西方经济文化的渗入,开启了上海这座城市新的篇章,而在这个过程中,生活在上海的人民不仅被影响,更转而去影响这座城市,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

上海的当代离不开改革开放以及全球化视野的影响。在展馆的三楼,通过上海市内环线内主体模型的展示,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清晰的街道布局,杂而不乱的高楼和蜿蜒而过的苏州河无一不在显示着这座城市的进步。360度影院播放的上海神奇之旅带我领略了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人民广场、外滩、浦东等上海开发成果,感叹这座城市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上海的速度。改革开放是上海发展的内因,从内部推动这座城市和它的人民前进,国际化是外部影响,它带给上海宽阔的视野,源源不断的高科技和无限的发展机遇,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工作的人们要做的就是把握住这一切,向前努力,向前飞奔。正如课本里提到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我们创造了上海夯实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我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精神文明,这些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质。

上海立足现今,展望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在展馆的四楼,大篇介绍了上海在生态城市方面的建设。通过绿化的普及和环保技术的民用化,上海正致力于建造一个更宜居的城市,包括已经基本完善的苏州河治理、中心城区绿地建造等市政项目,以及在世博会中初露端倪的环保家居技术。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赋予了这座城市现代化的巨大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有不断革新的信心。科学文化水平、生产力水平、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依然有其不足,亟待提升。我们的这座城市不仅要发展更需要可持续发展,坚持五位一体的战略,这不是一个城市的任务,更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我们的责任,因为只有我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这个城市去进步去改变,换句话说,建立生态文明的城市,不仅是技术上的到位,更是我们市民素质的到位,我们在享受先辈劳动带来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更要紧跟他们的步伐,将这座城市建设得更好。

作为从小生活在上海的一员,半天的展览馆之旅,让我对这座城市更有了信心。我或许明白外国参赛者口中的真美的意义了,那就是这座城市的人民以其勤劳和智慧,海纳百川,他们的努力构建了这座城市的美。




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肖娜 13307100355 经管试验2


终于去参观了期待已久的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的确很壮观,很漂亮,很精彩……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城市展览馆,只觉得能将这么长的时间范围内这这么大的一座城浓缩在这样一个范围内真的很了不起。

提起上海人们必然想起那一栋栋高楼大厦,街道上明亮的霓虹灯,还有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经贸大厦这些标志性建筑,也或许是金融中心、自由贸易区这些名称。但是每一座城市背后都有着发展的故事,上海曾经也是一个小渔村……

一张张黑白老照片记录的是一个个故事,黄包车、和平饭店、商务印书馆、1905年的复旦大学……一幅幅画卷将我带回到那个年代。那时候街道没有那么宽阔,在路边随处可见的是买着各式各样商品的小贩,或许路边还停着等待乘客上门的黄包车。江面上各式各样的船只来回穿梭,忙碌地运送着各种货物,码头上工人们忙碌地搬运货物。

其实老上海在每个人心中的印记是不同的,也许是豫园的亭台楼阁、假山、池塘,也许是静安寺的宁静,也许是那一条条悠长深邃的弄堂……

上海是一个传奇的地方,而我们要思考的是什么促使了上海的发展变迁并逐渐走向现代化。

也许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说起,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上海开埠,从此作为中国的门户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海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黄浦江与长江为上海的水运发展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由于上海来经战乱,在这块乐土上,经济繁荣,生活的出路和谋生的渠道就比较多,这就使上海成为长江中下游诸省豪绅殷富及其他各色人等躲避战乱和寻求生活出路的最佳地区,尤其是在上海的外国租界。豪绅殷富避居上海,耳濡目染的是以租界内西方生产、生活方式为代表的洋文化;生活的需要和观念的更新,使他们手中的货币财富比较容易转化为资本,以流注到兴办近代工商业中来。其他各色人等为躲避战乱或谋生聚集上海,这一方面使他们成为与土地等传统的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以出卖劳动力为唯一谋生手段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又加速了上海地区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使社会经济日益商品化。所有这些,就为上海地区的近代化积累了原始的资本和形成了较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才使得上海处于经济发展的前沿。站在城市展览馆的上海市全景模型前,内心真的很震撼,那样巨大的一座城市,转变成了一个个小小模型的组合。但即便是这样你仍能感受到上海的巨大,上海经济的繁荣。现在走在上海的大街上,到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从1984年作为14个沿海城市开放到浦东新区的开发,从建立外高桥保税区到成为自由贸易区……上海的发展令世人惊羡。这个引领中国经济发展,人均GDP高达12784美元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发展起来的呢?

也许这和那次丧权辱国的鸦片战争有关,这不是说上海的经济发展就是鸦片战争带来的,但我觉得这对上海经济的发展一定有其促进作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侵略者入侵中国的门户,而上海正是作为这样一个门户对外开放了。于是各式各样的商贸往来在上海发展起来,上海也成为引进西方文化的前沿,如今在上海的街头我们还能看到那些充满异国风情的欧式建筑。正是商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了上海成长为一个大都市的第一步。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看似坏事的战争也促成了一座城市的繁荣昌盛。

接着上海又有着接连不断的发展契机,战乱频仍的年代,上海成为各色人等躲避战乱和谋求出路的好地方。各式各样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经商、开办工厂。从而促进上海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上海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1984年上海作为14个沿海城市之一对外开放,促进了上海朝着外向型经济发展;1990年外高桥保税区的建立使得上海吸纳外商投资的能力进一步增强;1992年政府决定开放浦东新区改变了昔日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的局面,陆家嘴金融圈飞速发展起来;2013年上海成立自由贸易区,又是一个发展契机,虽然自贸区才刚成立不久,但我相信自贸区的成立将成为拉动上海经济增长的又一引擎。

每一座城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史,繁荣的背后是经历了多少年的沧桑巨变。在这座城市发展起来之前,不知有多少人为此做出牺牲,付出巨大的代价,所幸的是结果是好的,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令世人惊异与羡慕。我期待上海更好的发展,期待上海更加繁荣昌盛!




记忆永恒,未来无限

初运运 13307100294 经管试验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各个方面。是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社会主义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出路。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就是上海乃至中国改革的记录和见证。

一楼层大堂内的上海之晨艺术模型,写意化的将上海各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融于一体,气势恢弘,拉开了我们参观的序幕。

一楼至二楼的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整体反映了上海变迁的百年沧桑,展示了上海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老上海照片、大上海计划史料以及历年上海规划图等展品都可以自助抽拉,每拉开一张图,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段历史,或辉煌,或厚重,娓娓道来大上海几百年的沧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徐氏父子提供的30年间在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拍摄的百变上海图片集,有的图片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从黑白变成了彩色,而有的却只能依稀从车水马龙中辨认出当年的青砖白瓦,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规律,而发展必须根植于我们的传统,去粗取精,才可推陈出新。

我们参观时二楼临展厅为《狮城肖像——新加坡水彩画展》,来自狮城的水彩画家朱宏,用独到的现代水彩,将他热爱的这个国度里的历史、文化记忆和人文肖像描绘在一幅幅水彩画中。社会百态,芸芸众生在画家笔下进行了艺术加工,呈现出或朦胧或抽象的意境,带给人无尽的遐想,感觉置身于美轮美奂的狮城世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此次狮城画展,也正是我们了解新加坡风俗人情的一个窗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三楼总体规划一厅600多平方米的城市规划模型把内环线内6层楼以上的建筑全部逼真地表现出来,是世界最大的城市规划模型,鸟瞰整个上海市未来20年的发展蓝图,大如金茂大厦,小至居民区,上海市政府规划之细密,眼界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这正是意识计划性创造性的绝佳体现,相信在这样的城市规划指导下,上海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也一定会取得成功。

四楼的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上海未来发展的各项专业规划。其中洋山深水港、航空港和信息港组成的三港展区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各种实景道具,如虚拟驾船游港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富有乐趣的交互式体验中感受到上海市加强交通建设,积极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而苏州河综合治理展区则详实呈现了苏州河治理前后的巨大差异,以时尚而写意的手法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展示主题,,其成功经验的推广也使我们向着绿色中国更近一步。令人难以忘怀的住宅规划展区,构建了一个上海住宅历史演变的模型,多媒体声像技术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置身其中恍若穿越到各个年代不同的家庭。民生问题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工作准则,伴随着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五楼走街穿巷忆旧事”——贺友直画说老上海作品展让我们眼前一亮,一幅幅简洁却不失生动的白描画,展现出一幕幕老上海的生活场景,大到政治事件,小到柴米油盐,如《清明上河图》般的史诗巨制,轻松诙谐的带领我们穿越时光,置身于老上海的街头巷尾。这是画家眼中的上海,更是画家想象中的上海,老上海的风土人情给予了画家无尽的创作灵感,画家又以自己的观察为基点,融入了想象,由此为我们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极目远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依稀可见黄浦江的雄姿,一股豪迈之气油然而生。追忆往昔,回溯历史的踪迹;展望未来,找寻改革的动力。正如一楼大厅百万市民大搬迁的浮雕所描绘的一般,我们正踏着前人的脚步,高举改革的旗帜,大步向前。


能不忆江南

赵彬宇 12307100352 国际经济与贸易


明月跌入二十四桥的弧度,宽窄巷子在晨雾里安静呼吸,里弄曲曲折折像缱绻的云纹,西安古城墙的角楼上,一轮圆日盈盈欲落。如此描述中国的城市,似乎九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全成了诗仙的长卷,风光无限好,万里草木春。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的城市里,所谓现代化的高楼接连拔地而起,然而同时,你会发现所有的城市都开始变得面目雷同。太多的城市都在模仿纽约,以西化的风格与楼房的高度为傲,并且毫不怜惜地摧毁城市本来的特点与记忆。在一个廉价复制品大批量制造的年代,城市的面貌与未来似乎也不过是一串代码,点点鼠标,就可以无穷复制。我一度认为城市的个性正在被工业化谋杀。

幸好上海不是这样。

上海应该算是西化程度很高的一座中国城市,历史和其他古都相比,短暂得不值一提。然而这样一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特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不是上海人,但在上海短暂生活一年多后,有了这样的感触。最近和同学一起参观了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这样的感觉就更强烈。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第二层才是真正的展厅,这一层陈列着近代上海的老照片:圣三一教堂、静安寺、外白渡桥、汇丰银行楼等等,还有一些年代久远的里弄。那是上海刚刚崛起的样貌。难能可贵的是,现在这些建筑都确实还保留着。展览馆的第四层有贺友直的关于老上海漫画展,满眼都是老上海的纷繁万象。一座城市如此珍惜自己的记忆是非常难得的事,这是对自身个性的一种尊重与保留。

上海当然不是仅止于保存,作为经济中心和中国最开放的城市之一,自然需要不断升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展览馆的第四层是庞大的上海城市模型——中环以内的所有建筑的模型都在其中。模型的群落里,可以清楚看见那些亮着灯的道路,就像血管网络一样将整个上海作为有机生命体联系起来。著名的上海建筑在其中灯火闪烁,非常显眼,比如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世贸广场、上海博物馆、世博中国馆等等。并且展馆还模仿了昼夜更替,当夜幕降临时,所有模型高楼和道路都亮起霓虹,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即使只是模型,但我和其他游客一样,第一眼看去时都被震动了。再想想第二层展厅所见的历史照片,一个多世纪而已,上海在保留了历史记忆和近代文化特色的同时,也确实发展成了现代化大都市。

上海发展最可贵的地方,大概在于现代化与历史记忆的结合。在现代的高楼兴起的同时,也保留了那些典雅有历史的建筑,比如上海最具特点的里弄。不由想起曾经在淮海路上所见的里弄群,一排排古旧的红砖房,错综复杂的老式粗电线将天空切开。两只鸽子唿哨一声振翅飞上红砖烟囱。有人家正在做饭,炊烟的气味隐隐约约,人间烟火,温暖如此。然而一出里弄,就是繁华商圈,索尼旗舰店和巴黎春天就在里弄的出口。再对比当今上海和上个世纪的老照片,如1920年的南京东路与外滩,当今更繁华的高楼拔地而起,然而见证上海记忆的老建筑却仍然得以保留。现代的商业气息和老上海的记忆如此和谐地共存,同呼吸共吐纳。这是一个城市的生命与包容的心胸:融合古今,汇通中西。我认为这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大成功。

不过上海并没有止步,第三、四层展馆展出了上海未来的城市规划:上海!多元化城市”“上海,灵感之城”“体验新媒体空间等等,让你感觉到上海仍在迸发无限活力,这座城市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期待与远大抱负。我想,上海这些年来的发展,是一种有生命力的进步,不忘记过去,做好现在,并且对未来充满热情与希望。我国的城市确凿不断地革新基础设施与管理,但缺乏长远考虑和乱拆历史建筑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到了城市建设的重要,上海也许可以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对中国未来城市化建设很有启迪意义。

展览馆的第三层,那天正逢新加坡水彩展览。从那些画作里,我也能感到新加坡的魅力,并且和上海有异曲同工之妙:包容与多样。大概迷人城市之魅力,都来自此种精魄。居于江南的上海仍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它走过了精彩的历程,却也还有更长的旅途。只愿吴楚烟波里,上海会有更美的风景,如此,能不忆江南,能不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