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13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2014-05-13   浏览次数: 5940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 PTSS110054

开课院系:社会科学基础部考试形式:开 卷

姓名学号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学说获得完全胜利和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之后。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3.规律是变化的、发展的









4.真正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5.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东西也一定具有价值。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最近,某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2.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两句话说明了怎样的观点?

















4.本学期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哪些内容,开展了哪些教学活动?第七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是什么,你参与了哪些活动,是否撰写了相关文章?本学期本课程你因各种原因一共缺课了次。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的内涵理解,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鼓励学生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简述题和论述题,给同学较大的发挥空间,请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相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不低于总分的30%。)


一、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学说获得完全胜利和广泛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之后。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马克思主义学说获得完全胜利并广泛传播开来是在第一国际结束的时候。在第一国际存在整个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同国际内部的各种机会主义派别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在第一国际结束时,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已奄奄一息”,“马克思学说获得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19世纪70年代后,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欧美地区在民族国家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政党。


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包含的哲理是截然对立的,它们的分歧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前者是辩证法联系的、全面的观点,后者是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内在矛盾及其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规律是变化的、发展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也同样如此。它随着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条件是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影响规律存在的条件有两类:一类是构成规律存在基础和前提的条件,这类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或退出历史舞台。另一类是只影响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条件,这类条件发生了变化,规律仍起作用,但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发生了变化。


4.真正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真正使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处在反封建专制及其残余时期和产业革命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这个学说在英国由威廉·配第创始,由亚当·斯密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5.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东西也一定具有价值。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最近,某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突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时,感慨地说:“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颈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刀。当手术结束时,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裘法祖的老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裘法祖至今念念不忘,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医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根据《人民日报》有关文章整理)

1)“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

参考答案要点: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换位思考反映了对立面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体现着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医生在治病的过程中,既要“看病”,更要“看人”。(3)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2.你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可以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要点:实践唯物主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当多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呼。这个名称强调了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及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科学的实践观既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又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本体论、认识论、自然观、历史观、价值观等)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一名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性,展示了无产阶级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创造未来新社会的美好理想。


3.“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两句话分别说明了怎样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1)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最初同这种形式无关,或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2)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有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4.本学期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哪些内容,开展了哪些教学活动?第七届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主题是什么,你参与了哪些活动,是否撰写了相关文章?本学期本课程你因各种原因一共缺课了次。

参考答案要点:(各位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的内涵理解,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只要提到某一原理即可,如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的观点、唯物史观有关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鼓励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开 卷

姓名学号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3. 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5.资本有机构成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请分析一下这段话的内涵。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基本结论?














3.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4.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所以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运用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的内涵理解,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参考答案

(这里的答案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而已,鼓励学生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给同学较大的发挥空间,请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相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不低于总分的30%。)


一、辨析题

(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首先,意识不是人脑中固有和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意识也不是对客观世界的机械翻造,而是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它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度是事物变化的关节点。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错误。这是一种没有搞清度的含义,把度与关节点相混淆的观点。(1)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量的活动范围和限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变化不会影响事物的质,超出了这个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是否超出度是区别事物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的根据。(2)关节点也叫临界点,是事物度的界限或极限。一般说来,事物的度往往有两个极限,即所谓的上限和下限。事物的量变到了这个极限,就意味着要超出度了,要引起质变了。度包含了临界点或关节点。

3. 在辩证思维中,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从抽象到具体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从一个抽象的逻辑起点开始,经过一系列逻辑中介,一步步揭示思维对象的内在矛盾,达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这是思维的发展和深化。从理论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是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它已经超出思维的领域。二者是不能等同的。


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形态更替的分析,可以从社会基本矛盾辩证发展规律分析,参见教材267页。


5.资本有机构成就是资本的技术构成。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从自然形式看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总是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取决于生产发展的技术水平,这种由生产发展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这种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请分析一下这段话的内涵。

参考答案要点:⑴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原创性的唯物史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不管怎样变化、发展,其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⑶正如达尔文发现了有机界的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基本结论?

参考答案要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

3.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和联系。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采取的一种社会变革方式。但是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社会革命是通过根本制度的变革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而社会改革一般都不会触动根本的社会制度。第二,社会革命一般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社会改革一般都是由统治者发动的、自上而下的变革。第三,社会革命一般都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以推翻反动的统治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而社会改革一般都不会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通过自我调节的办法来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4.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所以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运用相关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要点:1)以上观点是错误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2)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知晓和认识;知识可以影响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进而影响价值的创造。知识对价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一,它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能力,使劳动者从事复杂程度更高的劳动,进而在单位时间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其二,知识可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使单位时间里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3)总之,知识可以推动价值的创造和财富的生产,但它不能替代劳动,成为价值的源泉。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你对“全面深化”的内涵理解,以及全面深化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只要提到某一原理即可,如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的观点、唯物史观有关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鼓励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