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为中国的未来开一扇窗
发布时间: 2013-06-15   浏览次数: 260

为中国的未来开一扇窗

                        

曹紫寒  12307100277  经济管理试验班

 

正如优势基因的不断取代与生命的进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移动、奔跑才不会被捕食一样,历史的长河、文明的繁衍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用过去开启未来,用将要衰亡的东西指导现在。改革,就像在一台旧的机器上用螺丝刀敲敲打打,试图将它变得更流畅,或是在一间屋中打开一扇光明的窗户一样。当党的十八大带着新气息到来,改革,也成为了推动中国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伴随着党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与工作的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八大的改革思想,将为中国的未来打开一扇光明与希望的窗户。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这份充满改革创新气息的报告,字里行间传递出诸多改革新指向。而在众多的新指向中,收入分配方式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无疑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三笔。改变收入分配方式,让先富与均富的节奏变得均衡;改革政治体制,让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越来越广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和谐与美丽。当这样的改革逐渐深化,逐渐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之时,便是我们建成民主、富强、和谐、美丽的中国之时。

 

一、收入分配方式改革

温总理曾经说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做大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和切好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般说来,做好蛋糕与切好蛋糕同等重要.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低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小的时候,做好蛋糕比切好蛋糕显得更加重要;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高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显得更加重要。当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仍较大时,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不容忽视的课题之一。

其实,在中国,分配改革已经是在进行着,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全民覆盖,从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等。至少有10项以上的内容都可证明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其实已经拉开了帷幕,特别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正在悄然发生着不可逆转的变化。

从基础到创新,分配改革的根本路径概括起来便是增收、节支、缩差距。 首先,必须让劳动者从一般意义上的劳有所得转向劳有所值劳能共享,持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其次,在公共资源分配上向民生福利保障倾斜,通过健全社保体系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生活负担,尤其是让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群众和低收入群体获得公平的保障。再次,通过消除垄断、改进税收结构、消除灰色区间、鼓励慈善事业发展等多种措施,不断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

对于改革,我认为有一些关键词不能忽略,第一,要有规范,收入差距过大和收入分配不公是现在收入分配体制的两大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不公,更为迫切地需要解决。亟须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收入、寻租收入和垄断性收入带来的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政策制定要与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在各个领域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才能避免垄断部门的垄断收益和企业利润被转化为部门职工的收入和福利,进而导致全社会收入差距扩大。第二就是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者得到的报酬在国家财富中所占比重较低。在二次分配中,即使国家通过税收等其他政策,对收入进行调整后,这个比重依然较低。也就是说,再分配手段也未能弥补初次分配所带来的不公平现象所以解决由不合理的制度性安排造成的收入差距过大和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是重点。公平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稳定。第三就是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对于我们早就就提出过的两个“提高”,也是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倚柱的,否则,不仅同步发展的效果会受到影响,社会经济的平衡也势必会被打破。

可以看到的是,这些建议很多已经付诸实践,我国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121日开始正式实施,全国40万户居民按照国家统一的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制度开始记账。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这次改革统一了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分类标准、指标名称与口径,将为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提供扎实依据,为国家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科学制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提供坚固的数据支撑。

所以, “苍生俱饱暖”、“广厦千万间”,也意味着权利平等与分配正义——更公平的竞争机会,更均衡的社会保障,更多元的救济渠道与上升通道,更平等地参与公共生活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我们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权利平等、法制昭彰、市场成熟的社会。

 

二、政治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其中强调指出:必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无论是积极,还是稳妥,无论是强调现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尝试,还是强调注重顶层设计,都是难能可贵的建议,从根本上说,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个适合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当前中国人口数量庞大,不同社会阶层形成共识的难度在增加,而改革总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如果既得利益阶层产生了改革惰性,就不愿意再改了,尽管这样,政治体制改革还是应该在积极稳妥中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改革中的根本要求。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所以民主化无疑是政治改革的中心内容。我们已经有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支持人民使用权利,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推进协商民主的发展。我们要落实好根本和基本的政治制度,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在推动实际工作上下功夫,为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还要完善法制建设,关于法治精神,法学界赋予其六项含义:一是宪法法律至上,二是追求公平正义,三是尊重保障人权,四是约束公共权力,五是司法职权独立,六是自由平等和谐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修改完善现行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更加注重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要加大监督力度,发挥权力机关、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监督实效,促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监督权,切实提升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由此,十八大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重要的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和依法治国,通过党内监督体系建设,促进建立健全整个社会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坚强的保证。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将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生态文明建设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收入分配的合理化让人民的经济基础得到保障,政治体制的改革让人民的权利与意志得以反映,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提出,则是让我们生存的家园变得更加和谐与美丽。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既显示出对生态文明内涵的深刻把握,也表明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在我看来,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真正统一起来思考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对环境现状的反思与总结的结果,中国当前正面临着一个历史性关头:限制中国继续繁荣的不再是人造资本的稀缺,而是自然资源、环境容量等自然资本的稀缺。在全球自然资本普遍稀缺的情况下,中国的现代化将不得不走出一条与传统的西方工业化不同的道路,即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从工业文明走向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整体运行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生态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根本转型,这种转型包括政治、文化、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

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在休养生息中维护生态系统是一种不错的措施,临沂市就是这其中的典范,临沂市作为正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的千万人口大市,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不容忽视。多年来,临沂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做好护绿、保水、造林三篇文章。一是保护绿肺强基础。二是治理水脉促优化。三是绿染沂蒙构屏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并且还在进一步推进之中。

再有便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结构优化中培植生态经济,即向技术密集化、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向三产业服务业倾斜,推动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效益。

另外还要切实转变行为方式在生态伦理建设中弘扬生态文化,注重教化育人、生态惠民,让人人都能接受生态文化,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思想。所以,生态文明,应当是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的。在平时的生活中,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我们更应该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崇尚简约型生活,崇尚文明和谐的生活,不仅是提升自身的生态保护意识,更要让自身变得文明、友善,让建设美丽、和谐的中国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我们实践的中心。

 

党的十八大,既是一座里程碑,同时,又是一个新起点,它以与时俱进的改革思想,为中国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光明与希望的窗户,而我们在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之后,更应该以务实的作风去宣传、实践、落实这种精神。要完善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就是强大的力量,无论是分配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亦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都是我们精神上的宝贵食粮,行动上的坚定导航。我们坚信,经过全国人民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十八大报告》2012

[2]中改院《中国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012月版

[3]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收入分配改革的破题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月版

[4]中改院《破题中国收入分配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02月版

[5]于吉《如何在公平分配中实现共同富裕》2011-08-09

[6]陈宗胜《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01月版

[7]高书生《中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藉出版社1998年版

[8]汪玉凯主编《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9]人民日报201212701版,201212601版,2012112701     

[10]尚德文《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2003

[11]周天勇 王长江 王安岭《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10

[12]俞可平《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前瞻未来系列》中央编译2012-03-011版 2012-03-011次印刷

[13]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深化-实践结构论提出与理论自觉的轨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1日版

[14]《中国实践与展望社会转型与制度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1日版

[15]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人民出版社20117月版

[16]杨廷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经纬》201000

[17]赖章盛 孔峥臻《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前沿》201111

[18]马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知识读本》红旗出版社2012-08

[19]姜春云《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新华出版社20129月版

[20]阿尔·戈尔《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8月版

[21]姜世平 温利《环境的和谐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0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