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课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 2011-12-31   浏览次数: 37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课教学之我见

 

何兴梅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重要的课程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均指出: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始终保持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力争在几年内,使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也就是要求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既明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进的指导思想,又给我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各大高校都在积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如何改进、提高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高校政治课主要内容之一,如何上好这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能够让青年学生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绪论这一章对于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关键的一章,这一章介绍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何产生的,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这对于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骨干力量,是党和国家干部的重要来源,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命运,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真信,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样我们才能理直气壮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长期以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式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成不变教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话,当成圣旨。同时也出现过马克思主义“失败”论,“过时”论甚嚣尘上,使我们的青年学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动摇。有一些人打着与时俱进创新的旗帜。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其实这种认识本身就说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偏差。马克思主义不是预言,也不是单纯的什么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以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可以在它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和扩展,但无法否定它。这也是至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人能系统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往往人们否定的,只是人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这只能说明他们根本了解,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而只是教条地背几句马克思主义中的只言片语,就更不能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了。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要生命力吗?作为教师不能回避这一问题,我们欣喜看到在当今西方各大学以及知识青年中间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正在增长,而不是减少。一些人弹冠相庆马克思主义的“灭亡”,但稍有远见的人不得不承认:“马克思的影响不容忽视,预言马克思主义总有一天会像凤凰那样将其自身转化为新生”。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在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然后趋于衰退、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里学者们的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的命运,我们认为观察一种思想是否具有生命力,一是看其是否与现实历史相吻合,二是看其是否能够对社会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令人深思的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的今天,马克思的思想一再地冲出书斋,影响全球社会的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光明日报》19991230载: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前茅。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于它能够真实地、本质地反映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也只有科学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科学只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才可能认识它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问题并不在马克思主义本身,而在我们能不能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今天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本质。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马克思(1818----1883)于1848年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并于186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学说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共产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同样,在2005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经过一个月的评选,714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著有《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伟大共产党人先驱、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卡尔.马克思最终以27.93%得票率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而排在第二位的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姆,他的得票率为12.67%,6.8%得票率位于居第三位哲学家则是伟大的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值得一提是,在BBC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经号召其读者把马克思从候选名单上拉下,希望读者选休谟。《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已经过时了,而资本主义是有效的,等等。但英国公众得出了自己的决断,很多人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内容。

马克思能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受欢迎,让发起这个评选的栏目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都深感吃惊,他认为,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他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的原因。

通过这些事例在绪论这一章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过时,马克思被公举为“千年第一人”背后的历史实践、世界演化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正是马克思思想深邃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深深吸引全世界千千万万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当然,马克思并没有穷尽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是开辟了真理之路。无论如何,马克思一生的科学探索成就都是巨大的。马克思已经离开了我们100多年了,这10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假如马克思从长眠中醒来,他定会热烈欢迎和严肃正视这些新变化。他会欣喜看到,历史前进了,他的理论也发展了。他同样会欣慰地看到,无论现实怎样发展变化,他当年经过艰辛努力揭示的历史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西方国家的民意调查的确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和无以伦比的深远的影响,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应该通过西方社会出现研究马克思热的现象以及欧洲的资本主义先后发生了经济危机,事实说明,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根本病害,不仅有诊断,也有针对性的治世方剂。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提出一剂“内科疗法”的药方。当然马克思也提出过“外科手术”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一次性了断的设想,的确,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有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政治家中有远见的智者,“活学活用”了马克思的救世良方,终于使当今资本主义不仅消除了垂死的迹象,反倒活力四溢,生机盎然,甚至大面积、大范围地出现了社会主义实质因素的成长。马克思以绝对的优势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和“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决不是偶然的,不仅仅是对马克思所创造的学说和理论体系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其历史和现实政治意义的评价,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美妙的主义”但绝大部分都如的倏忽倏散 过眼烟云,惟有马克思主义独树一帜,具有最强劲的生命力,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理解和说明,尽管100多年来不断有人咀咒和诋毁马克思主义,但从来没有人能够阻止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从来没有什么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掌握亿万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

这些评选活动还启示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内涵,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学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源头活水”只有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伟大学说中汲取营养,慎思之,笃行之,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1世纪发展的世界甚至反对马克思的敌人也不得承认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我们在绪论这一章可以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角度,向学生展示他们的人格魅力。马克思一生研究人类社会发的发展、变化,一生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目标,并留下了鸿篇巨制,他的理想社会的实质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1)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2)社会每一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3)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至于如何最终衡量、检验或识别这些目标是否实现了,马克思也提出三条检验标准,这就是(1)是否消灭了城乡差别,(2)是否消灭了工农差别,(3)是否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马克思还以自己学说的科学性为依据充满自信地预言,构成上述理想的社会主义因素,将首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量涌现。

一百多年后,当我们环顾世界,放眼全球时,不禁要对马克思当年关于理想目标描述的实质性、概括性,以及他预言科学性、准确性而惊叹不已。因为,任何一个领略马克思的理想实质内涵的人,任何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又遵循科学理性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社会,在它们各自的主流方面,确实是大大趋同、接近马克思理想目标。一百多年后,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确实普遍在这些最发达国家、地区社会中大量涌现了。在这里,马克思的伟大,完全不是信念、信仰,更不是靠空洞的教条说教理征服人的,而是靠历史演化、客观事实,靠经过检验的科学性让人信服、敬佩的,这是不是也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近百年的种种大实践、大对比之后,在20世纪末几乎全球一致,毅然重新选择“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模式的根本性缘由之一。

面对西方社会出现“回归马克思”的现象,我们由衷感到欣慰,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信心,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至今的140多年,是马克思主义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证实的历史。它已经由一个欧洲游荡的“幽灵”,传遍整个世界,发展成为深刻改变了将继续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巨大精神力量,磅礴于全世界的政治力量。这140多年,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曲折的道路上,经过反复的斗争和多次的挫折,不断发展、不断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共产主义者同盟会员只有400人左右,限于西欧一角。今天,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已经成为活生生的现实,成为亿万群众的实践,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党员总数约7000万。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在古往今来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什么别的主义像马克思主义这样铸造了一整个时代,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类的命运产生如此深刻和巨大的影响,掌握那么多劳动群众的心灵。

现代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不断地在证实着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对马克思主义就好比,我们不能说数学中的勾股定理过时了一样。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质的认识,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往往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课书在研究,而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社会科学在研究,这是造成对马克思主义认识差距的关键。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的。我们不能改变这个客观规律,只能遵循这个客观规律。可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确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结果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中国,还完全没有条件实行计划经济的情况下,实行了全面地计划经济,实际上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指出:新的社会还会存在它脱胎出的那个旧的社会的痕迹。而这些痕迹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可是我们想人为地去消除这些痕迹。正是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实践中违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结果让我们走了许多的弯路。

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恢复了市场经济体制,这只是还原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本来客观实际。可是我们还用是否符合我们所想象中的社会主义相符,怀疑它是不是社会主义。其实,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要的分配制度。这本身与实行市场经济还是实行计划经济,没有直接的联系。决定实行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根本因素,是现实中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实行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而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分配制度,它们不仅能适应计划经济,同样也能适应市场经济。为什么一定要认为:只有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呢?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独有的理论,这种认识本身就有一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发现的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未来一定历史阶段中的方向。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的论点。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是生产力发展规律所决定的,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发明和创造。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也不是马克思个人的发明和创造,而是人类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而形成的最能反映客观实在和客观规律的理论学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客观实在,及其发展变化客观规律,最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