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人之耄耋,党之而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发布时间: 2011-12-31   浏览次数: 443

人之耄耋,党之而立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何亚逸 10300690058
 

九十年,对于人来说是很长的一段岁月,对于中国共产党,却只是成长的一个阶段。在过去的九十年中,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5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1920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终于,在1921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纲,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在这翻天覆地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九十年里,中国共产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关荣历史

1. 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在这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破裂;后来的八七会议,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建立了革命根据地,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随着日本的充满野心的侵略与扩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45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被摧毁,解放军渡过长江,占领南京。

    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内(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2.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但我们的新生政权却面临重重困难,在政治上我们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彻底完成,在经济上,因为长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企图扼杀新中国。

    为了巩固政权,党领导人民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为恢复国民经济,党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基本完成。为使我国在国际上不被孤立,19546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缅甸,倡议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

    19569月召开的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可是,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的错误倾向,在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阶级斗争扩大化导致频繁的政治运动,并酿成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1976***、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四人帮”被推翻。

    文革期间,我国在科技、外交工作方面仍取得显著成就。1970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1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1972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978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全会召开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3. 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勇敢地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此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中央及时总结经验,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9884月,设立海南省,全省作为经济特区。1992年,十四大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1999年召开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正式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在对外开放方面,1979年,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随后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44月,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2月,中央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在邓小平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1984年,中英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年,中葡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7119991220,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全国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如今,全球都在研究“中国模式”,试图从我国的迅速发展中寻找规律。这在60年前还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当时国际社会都十分排斥我们的计划经济,我们党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吸取了资本主义优秀之处,独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二、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对于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党的丰功伟绩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方面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方面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宝贵经验

1. 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本来是科学,但对它却往往采取非科学的态度。凡是党发生失误和挫折时,从指导思想而言都与此有关。在革命时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也是如此。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任何一种书本知识和外国经验。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探索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曲折、失误甚至失败也就难以避免。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30年代革命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等等,都是重大的挫折甚至失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发生这些失误和挫折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对这些挫折、失误,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犯错误、从来没有曲折,而是在于能够勇敢地承认和正视自己的失误和挫折,郑重、科学地对待这些失误和挫折。
    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整风期间指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有两种:一种是假马克思主义,另一种是真马克思主义。在七大上又说,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说,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不要固守马克思主义的字句,搞本本主义,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和精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这就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对马克思主义采取科学态度,努力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邓小平同志也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邓小平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因此,他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工人阶级政党,代表的是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决不将自己观点束缚于一阶级与一时的利益上面,而是十分热忱地关心全国全民族的利害,并且关心其永久的利害。”“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强调: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一个重大问题是不断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同志强调: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党和人民的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 始终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使党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是着重思想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理论是一面旗帜。掌握了正确的理论,是一个工人阶级政党成熟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并在革命胜利后长期执政,关键就在于有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脉相承而又不断发展,是推动中国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的思想力量。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差不多同时成立的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其中不少至今还没有取得革命的胜利,就主观条件来说,主要就是没有形成符合本国实际情况、有着明确奋斗目标、能够凝聚全党力量的正确理论指导。这是一个鲜明的历史对照。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从文化大革命的内乱中走出来,中国向何处去又到了一个历史的关节点。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经验,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经过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相继提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实现了令世人惊奇的大发展大繁荣,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的共产党背弃马克思主义,采取错误的理论为指导,结果纷纷失去执政地位,有的连国家都解体了。这又是一个鲜明的历史对照。
    正确的理论来之不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同各种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反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倾向。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发展。我们还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实践创新作出理论概括。

    二是抓基本作风建设,永葆先进性。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和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往往根据党的作风来评价党。抓作风建设是党的重要创举。常抓作风建设不懈怠,是党永葆先进性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坚持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开展廉政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等制度,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面临着新的严峻考验。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忘了,脱离群众的现象增多了,甚至出现了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违法乱纪、生活腐化等腐败现象,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这虽是局部的现象,但决不能有丝毫忽视。正所谓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在这个问题上,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再三提醒全党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并采取各种办法教育党员干部,用严格的纪律与制度规范和管理党员干部的行为,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力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和集中是统一的,就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党内民主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4. 坚持世界眼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除了对立、对抗外,还有依存和贯通性。党要做的,一是继承和借鉴。毛泽东主席在相当长时期都强调这一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矫正了错误认识。邓小平说,资本主义有几百年历史,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的科学和技术,积累的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必须继承和学习的。二是共存和补充。这是邓小平讲的最为明确的。他不仅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长期共存,而且使一国两制构想变为现实。他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实行开放政策,吸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有益的东西,是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一个补充,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中国不走这条道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30多年的实践,证明他的论断是正确的。三是辨析和吸纳。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反思历史教训,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辨析、剥离、吸纳、结合和利用。邓小平指出,不能简单地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都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凡属于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都可以用,一些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方法,不存在姓问题。他在这方面的一个伟大贡献,就是将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让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既然以资本主义为母体而诞生,它就必须充分汲取母体的营养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道。

5. 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过程,革命的目的是要夺得政权,但政权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则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第一,始终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纵观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探索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联的,反映着时代的需要,体现着时代精神。第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毛泽东探索先进文化开始,就认为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用马克思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手中,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证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使先进文化成为大众的文化,才能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才能在全球化条件下真正的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的先进文化。第三,文化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对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先进文化是在前人所从事的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前人在文化建设上所取得的成果是我们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石,对于传统文化中腐朽的、落后的东西,我们要批判,但不能全盘抛弃,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是汲取精华,剔除糟粕。今天,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我们建设先进文化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第四,和谐文化的构建可以充分利用优秀的外来文化资源我们的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来进行。对外来文化,我们也要像对待传统文化一样,既要取其精华,又要去其糟粕,同时还要注意到外来文化必须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以为基础,坚持“洋为中用”的结合,这个的核心就是人民的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有最多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政党组织,这是祖先和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文明遗产,这是老一代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这些遗产与财富既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是包袱。激励推动我们继承、激发动力,包袱体现我们压力、负担沉重。要把压力变动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没有理由忘记历史,但也没有理由停止不前;我们对历史既有保护、挖掘的任务,我们也有总结、发扬历史文明的使命。牢记历史,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应该按照这个要求,科学运用理论指导、干部带领、群众参加这一规律性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加快全面实现富民强国,迈向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

 

 

参考资料

1.郑晓亮:《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规律的三大生命基础201105人民网理论频道

2. 孙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 20115人民网-《人民日报》

3. 中纪闻:《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 201105人民网-《人民日报》

4. 逄先知:《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历史经验》 201105人民网-《人民日报》

5. 李景治:《正确认识中国的政党制度》 201103人民网-《人民日报》

6. 石仲泉:《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之路》 201104《河北日报》

7. 李忠杰:《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基本内涵》 201104人民网-《人民日报》

8. 李慎明:《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 201104人民网-《人民日报》

9. 宁夏党校课题组:《党的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201105《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