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一“路”走来
发布时间: 2010-03-16   浏览次数: 36

走来

题记:

如今身在海外,却很少再找到合适的时间到故乡走走。生在故乡,长在故乡,最后离开故乡到外地漂泊。而且这一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与故乡的距离也逐渐拉大。这种距离不是单纯的地理空间概念里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距离”。童年在故乡,你是故乡襁褓中的孩子,你备受呵护与关爱,那种感觉是甜蜜的。可是当你长大了,你就得离开故乡去外面经历风雨,岁月蹉跎,某一天你可能心驰神往地回到这片生你养你的土地,回到故乡,你会感觉到很亲切,这很自然。可是现在的你变了,故乡也换了一副新面貌,这时候情感就复杂了。你看到故乡的发展你会感到自豪,但是一种突然的陌生感袭上心头,这会使你失去了你一度希望在故乡找回的那种幸福感。此时此刻,你感觉自己更像个客人,而不是回到故乡怀抱的孩子。说了这么大篇幅的情感独白,都是我的一些亲身感受。当我回到故乡,走在那条我称之为“我童年的玩伴”的路上,触景而发。我在上文说到“变”,你变了,故乡也变了,这种变化写在这条“路”上。

 

故乡坐落在赣西北,赣湘交界地带,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说偏僻这个词其实一点都不过(当然现在这样说确实过了),过去如果要去我老家,县城里面的车一般是不道德,三个小时的车到附近最近的城镇。在城镇转车大概两个小时,才能到达乡里。而我们村离乡里街道距离还很远。走路就是最好的交通。走上十几里吧,翻过一座大山,从山的这一边走到哪一头,天黑了,如果没有月光的话,还得摸着坑坑洼洼的黑路继续走。而这最后一段路就是我所谓的“童年的玩伴”,路走尽了,也就柳暗花明,我家就位于山窝窝里。这就是过去故乡的交通情况,现在看来还是很惨淡的。

每次回到故乡,虽然已经乘车到了“这段最后的旅程”,我还是会选择下车,独自走在这条“面目全非”的路上。说“面目全非”,只是现在水泥已经铺上去了,于是,现在走着可以不用担心自己不经意间被一个顽石绊倒,然后摔成破彩,不用担心自己掉进坑里,然后被一群村童戏谑,不用担心泥泞弄脏你的鞋,诸如此类在我童年时常发生的事情现在可能都已经不现实了。总之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都成为“不现实”。路“蜕变”了,从坑坑洼洼到康庄大道的“蜕变“,见证了故乡的变化,仅从我一次亲身走上这么一段路程,故乡的变化在我脑海里已经变得很清晰了。

提到故乡,必定要先提这条路。不仅仅因为它是我童年的玩伴,曾经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事实上,这条路不仅曾经给一个少年带来欢乐,它最大的贡献是将它的一切奉献给我们全村。它是故乡的路,是我们村的“命脉”。事实上,一条路对一个天真的少年来说是没什么概念的,只是知道每天它就是让我们在上面走路。而我对这条路之所以很早就结下深厚的情谊,那是因为我明晓这条路还有着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现在几乎不为人知道。我也是通过我的曾祖母才知道的。我记得童年的时候,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就要吵醒曾祖母要她讲故事。而一次曾祖母也就给我讲起了关于村里那条路的故事。而之后我也就知道关于这条路曾经发生的一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为了路”,很久很久以前,这个村里没有路,也没有所谓的村庄,满山荆棘。没来过的是不会知道世上还有这片土地。而故乡的历史开端也是由于这条路的诞生。我从曾祖母那知道,我们的祖辈是生活在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的农民,那时小日本攻陷华北后,祖辈们带领一家人南下避难。其间历经千辛万苦,死了很多人,最后逃到了这个地方。当时这样的例子很多,为了躲避侵略者的追杀,躲到深山老林里面从此与世隔绝。可是当时没有路,怎么找到扎根之地。于是祖辈们就决定自己开辟一条路,当时条件很恶劣,许多人最后没能坚持下来。“暴霜露,斩荆棘”,祖辈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生存下来,最后在这个山窝里扎根,开始新的生活,在深僻的山林中,有着天然的屏障,故乡也得以能休养生息。村庄刚建起来时,也就23户人家,没有多少人,可是事情却很多。建房、挖井、砍柴、种植等等,人力资源有限,生活很艰苦,很多小孩活不到10岁就夭折。家里也没有办法,病了看不起医生,也没有医生,只好在山上找些野草药应付。米饭肯定是吃不上的,挖些野菜填饱肚子就可以了。总之故乡最初的生活虽然很清静,与世无争,却很贫苦。

祖辈们慢慢地适应了这种生活,自己勤劳耕耘,脱离战苦,找到一片土地安静地继续生活下来对他们而言已经是最大的恩赐了。后来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翻了身,人民做了主人。故乡这片净土也迎来了不速之客,不过他们不是惨绝人寰的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国民党的刽子手,而是我们党派来的党员,负责搜寻抗战时逃难失踪的人群。这刚来,村里的人可都吓坏了,家家户户都紧紧地关上大门,有的干脆躲到地窖里面去。后来党员同志花了很多工夫说服村民相信他们不是坏人。党员同志给村里带来很多粮食、蔬菜种子,村里人都很感激,村长热泪盈眶地收下种子。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共产党,知道了毛主席。生活有了主,劳动热情也高涨,在党员同志的建议下,村长决定出动全村10户人家来修路,打开通往外面的大门。党员同志将情况汇报给上级,上级批示后派了一个小部队带着工具来到村子协助村民。修路对于全村来说可是一件大事,沉寂了这么多年的路到处杂草丛生,坚石阻挠,人力物力投入都很大,大家一起商量了一套可行方案就动工了,在高涨的热情推动下,工程进展得很顺利,不久就竣工了。村里修了一条路成了全村的最大新闻,每天早上广播里都要播一段歌颂新中国、歌颂劳动人民的歌曲。村里把路做自己的母亲一样,所以大家在路旁边种下很多树,松树、李树、栗树等等,这条路如村子的命脉,因为每天都有很多外面的商贩来村子做生意,村里的百姓到乡里、镇里、县里做买卖也都要走这条路。每天路上都能听到有人哼着歌,担着一箩筐货物,那准是外面的货郎进村卖货来了。村民种植的一些药材也经常运到镇里面去卖,收成不错的时候会赚到很大的一笔。路上踏满了行人的足迹,故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可是发生在这条路上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之后不久来了一段插曲。先是文革期间,村长被村民用麻袋捆装绑到树上,被拳打脚踢,村长被打成重伤,半死不活。之后就有一些人将他抛在路上,隔天人不见了,是死是活一直就是个谜。大人吓唬孩子说被山里的豺狼虎豹叼走了,也有人说被好心人救走,关于他的生死,村民一直都不愿意过多评论,特别是走在路上时,路上的血迹还很鲜明。路上的血迹可能给村民留下了难以修复的伤疤,因为78年后,大家都知道犯了一个历史错误,文革期间,故乡的空气是浑浊的,甚至让人窒息。小路也没有了之前来往频繁的行人,有时候甚至连个人影都没有。路在哭泣,故乡在哭泣。那几年,村民都无心劳作,整天玩斗批,加上自然灾害雪上加霜,生产落下了,每天都有死讯传播,故乡的情景甚是惨淡。

78年,党中央站在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国情提出发展策略,结束了阶级斗争,全国又回到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大局上。特别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开放”,全中国被重新唤醒。好像是春风沐雨,风雨飘雨中的故乡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被血腥、恐怖笼罩的乌云被风吹去,村民们也纷纷响应党的号召,拿起了手上的工具u,辛勤耕耘自己的土地,收成逐年增加,给国家缴纳的粮税每年也都按时提交,自给自足。现在不吃了大锅饭,一些勤劳的村民干劲更是十足,自己承包了村里的很多事情。村里自己修了水库,养起了鱼,私人承包的,市场上买个好价钱。村里其他村民都到他那买鱼,吃上自己养的鱼,村民都乐滋滋的。不久,村里一些人就先富了,开了辆拖拉机进村,立刻成为新闻在村里爆炸开来,大人小孩都围着看。村里有了车,这可是新闻,村里的名声也传出去了,乡里表扬了村长的政绩,拿了个奖。年终全村操办了一场酒席,大家齐聚一堂欢庆喜庆的一年,故乡此时就是个和睦的大家庭,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

“改革开放了,沿海城市都打开了门户,现在的市场那么繁荣,出去呀,肯定能赚大钱!”村里一个小伙子不经意地说了一句。祖辈的基业不做,有锄头放着生锈,在村里这种想法是忌讳的。能够走出去的那个村民,佩服他的胆略。可是,听我曾祖母说,那个人也是很不容易才走出去的。首先是村长不答应,接着全村的指责谩骂:骂他不孝,自己有老人老婆孩子放着不管;骂他忘祖宗的奴才,祖宗的基业不做去做资本家的奴才,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他还是选择了离开,选择在一个夜晚,带上行李,冒着危险走了,但他走在村里那条路上时,他的步伐是沉重的,走在半路,他回头看了他的家,家中还有些灯光,而明早他的家人和全村的村民就知道他逃掉的事情,他在村民眼里将成为罪人。他缓缓弯下身体,从路上抓过一撮土,闻了闻,带上,继续他的路。也许此时此刻唯有故乡的路才能体会这个过路人的心情,才能承载他的沉重感。对于第一个,我们习惯称之为冒险者,他背负的东西很多。第一个选择走出这条故乡的路,结果是带领更多的人走过这条路。这点几年后就被验证了。先行者成功的足迹踏遍沿海传到村里,大家多年对他的埋怨也很快消释,转而崇拜这样一位冒险者,很多年轻人跟随他的足迹也出去,走出这条故乡的路,故乡的路布满了探险者的足迹,他们有着别人没有的勇气和激情。他们敢于玩弄大风大浪,敢闯敢拼,是时代的弄潮儿。不久他们也走向了巅峰,这就是传承的力量,先行者带着后生回到故乡,他开着轿车,手持大哥大,西装革履,从车里走出来的那一刹那,英俊潇洒。大家习惯的叫他一声他的名字,他感到很亲切,他拥抱了他的家人,那天晚上,村里狂欢,庆祝他的归来,他只是紧紧抓住他妻子和孩子的手,离别这么多年,他太想念他的家人。故乡的路也注定要度过难眠之夜,压着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实在喘不过气来呀。后面几年,很多年轻人买了车,出去的人事业成功回到家就开着车回了家,外面赚了钱,回到家就支援家乡建设。盖平顶房,装电视机,接电话线这些活对于村里面的人来说摸不着边的事在他们手上却能操作的游刃有余。除了这些,聪明的他们自然想到故乡的路了,这条他们曾经走过很多遍的路,他们对它心存感激,对全村人对他们的包容心存感激,他们回家就想做件造福村民的事—铺水泥路,这个想法提出来后,很快得到村民的应允,对于资金他们已经准备的很充分。故乡第二次开始修路,而多年后一直造福村子。修路对于故乡人来说是千秋伟业,大家马上就紧锣密鼓地动工,现在村子的人多了,几十户人家家家出力,充足的物资和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还有这些朝气的年轻人,修路不再是那么浩大的工程,不久工程就告捷,全村杀猪宰羊庆祝一番。

这就是故乡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也是故乡的路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从抗日时候一个山里面的小村窝发展到如今的大村庄,故乡的路有荆棘遍布的山间小道,修成大道,铺上水泥,一次从“坑坑洼洼”到“康庄大道”的完美蜕变。每一次改变都伴随着一次发展契机,而这一切来之不易。一切说到底都归功于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造福百姓的政策的实施。没有共产党,全中国人民不能翻身做主人,我的贮备就只能永远地躲藏在山窝窝里。没有社会主义,劳动人民就不能拥有自由的权利,而依旧饱受奴役,不可能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果实。没有改革开放,村民们就不会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接触外面新鲜的事物,也就不可能出现如今崭新的山村面貌,用四个字总结故乡改革开放的巨变就是:翻天覆地、雨后春笋、日新月异、事过境迁。

    故乡的路从最初的泥泞小道一路走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披上了新装;而我的故乡从祖辈们那时的穷困落魄走来,如今走向了富裕;我们祖国也是从过去的落后贫困中一路走来,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繁荣富强的复兴之路。路,故乡,祖国三者的命运如此相似,路得演变,故乡的发展,祖国的变化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今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正走向伟大的复兴之路,祝福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祝福我的故乡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