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去北京给母亲庆生
发布时间: 2010-03-16   浏览次数: 38

去北京给母亲庆生

徐怡  08300120089

 

在祖国母亲60大寿之际,我有幸在首都北京,离她最近的地方,听着她和亿万子女和谐一致的心跳和呼吸的声音,度过了一个特别而难忘的国庆。

国庆决定去北京旅行,家人同学都持不同意见。老妈说,这时候去北京旅游太不明智了,到处都是人,还交通管制,肯定玩不痛快。老爸说,去见证下这么隆重的日子挺好的。同学有的嘱咐我要当心,更多的则是羡慕我。

当我和同行的同学怀着一腔热情在火车站排了几个小时的队,并且终于向售票员报出那个心神向往的城市的名字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现实的残酷。预售票才开始十分钟,就只有站票了。还没销售102的票的时候,从28号到1号的所有票都已销售一空了。最后我们只得选择了2号晚上出发的硬座。对于我这个没买过4小时以上坐票的人,我带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被顺延3天的长达13个小时的硬座票。

毫无疑问,去现场看阅兵式是全国人民的渴望。祖国母亲60大寿,我们每一个儿女都希望能够站在离她最近的地方,和最多的兄弟姐妹一起,和她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悦。可惜这样的幸运名额是有限的。我们只好安慰自己说,还是电视里看得比较清楚。而我也有时间回家跟爸妈一起过节了。

由于前一天旅途劳累,十一那天早上睡懒觉。隐约中听见房间外面很热闹,好像家里来客人了。然后又好像是老爸来敲门,催我出去看阅兵式呢。当时迷迷糊糊地还习惯性地赖着床,后来突然意识到是国庆,立马清醒了。全家人都围坐在电视机前呢,外婆也来了。她一见我,就很激动地招呼我过去看。她说,起晚了吧,都错过胡主席的坐车巡视了。看她老人家盯着屏幕兴奋的样子,我也被感染了。之后的阅兵,我能感觉到大家都是带着一种自豪和激动的感情,看着我们祖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团结融洽的各族人民的。一个小家坐在一起,庆祝一个大家庭的生日,感觉很特别很温馨。后来登录校内网,看到同学们的状态都是祝贺祖国母亲生日,或者是阅兵带来的自豪感什么的,也挺亢奋的。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这种平日里煽情的废话,在此时此刻却显得分外的激动人心。

离开家的时候,很不舍,但更多的是兴奋。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第一次是路过,就去了天安门一带、天坛、鸟巢和水立方。那时候是为了北京奥运会而自豪。虽然没能在比赛期间见证历史性场面,但想象着我们国家带给全世界多大的震撼和感动,就已经很有感触了。而这一次,又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

一下火车,我就能感觉到空气里溢满了兴奋和快乐的因子。北京的天空并不像我们南方人想象中的,是阴霾的,都是尘雾。天空是湛蓝的,阳光很灿烂,温度刚刚好,一点点凉爽。我想到了一个在南方久违的词,叫做“秋高气爽”。

旅行开始。第一站是清华,刚刚跻身世界大学排名50强的高等学府。清华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大气,无论是他的占地面积、建筑风格,还是里面的学子。由于清华已经成为了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旅游景点,所以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偶见几个骑着自行车匆匆而过的学生,大概也是奔着自习室去的。还有一些穿着制服的志愿者,是为我们这些瞻仰名校风光的游人们义务服务的。

之后去的北大,给人的感觉除了景色一人之外,更多是浓郁深厚的文化底蕴。未名湖、三角地、红楼、图书馆、博雅塔等等,带着它们的故事和传说,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排遣不开。我跟清华同学这么描述北大给我的感觉的时候,他则例举了一堆诸如梁启超、季羡林、陈寅恪、朱自清等非理工科类的名人,而且感情强烈,溢满自豪感和对清华人文气息不被认可的不满。

在夜晚的荷塘边,我曾试图回忆当年背诵的《荷塘月色》的篇章,却无奈地只记得只言片语。只是此次踏寻众多贤人足迹的清华北大之行,有一种强大的学术的气场笼罩着我。那些在祖国各个领域勤恳开拓和创下不朽成绩的人们,留下了他们最炙热的情感和最热情的奉献。祖国如今的辉煌,离不开他们的贡献。身为一名复旦的学子,我也应该回到自身,想想自己该做些什么,该如何向他们靠近呢。

5号去故宫的时候,是我一个人去的。紫禁城,在电视、影片里,被长焦一次次放大的琉璃瓦和龙凤雕刻,被广角镜头一次次拉远的城墙和宫殿,终于第一次清晰、客观地展现在了我的眼前。游人如织,但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些建筑城砖里都成了渺小,在千年的的历史里都成了单薄。不要去想当年的闭关锁国和盲目自大,我们的祖先的确有令我们感到骄傲的地方。每一处精心雕琢,都蕴含着智慧。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风雨雨,故宫仍以傲视群雄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那得拥有多大的底蕴啊。看着外国游客们瞠目结舌地欣赏着,兴奋地与这个古建筑合影留念。我端着我的单反,却还是拍不下那一种壮观,那一种气势,那一种历史的味道和传说。我们的祖国,就是一部不朽的传奇。故宫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插曲,却足以强大到让我们抚摸着旧时的城砖,喜极而泣。

最后一天去的圆明园,应该是感触最深的一个了。因为我个人比较偏爱西洋建筑,并且对那西洋楼情有独钟。上次在近代史纲要的课上看的圆明园的片子,我就看得挺激动的。片子中介绍说这几乎花尽了雍正一身的心血,胆囊如今来到这儿,虽然也感叹这个人工花园的美丽,却已经无法再用“巧夺天工”这类的字眼来赞美它了。

我是从南门进去的,而西洋楼遗址在北部。我的步伐匆匆,直奔目的地。事实上,我从过往游客的谈话中也听出他们和我有同样的想法。终于看到那些堆砌的柱子的时候,心情也开始沉重起来。身边很多家长牵着小朋友的手,向还不知道什么叫“八国联军”的小孩子们讲述当年的血泪史。那些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上都反复出现的故事,在现场由普通的家长讲述的时候,显得特别悲凉。有些孩子小得连复述“八国联军”这个词都会出错,在他们的脑子里,这些柱子大概都只是残骸旧物。他们所见到的共和国是如此的繁荣富强,他们不了解什么是侵略,什么是耻辱,什么是落后,什么是挨打。他们无法理解我们背着那么多沉重的柱子,怎样逃离了当年的窘境,怎样证明给世人我们的强大,怎样赶赴我们美好的未来。那些小孩子们听不懂的话,我却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听着。我觉得这些家长的做法让我感动,柱子背后同样灰暗的天空好像也有在述说着什么。

作为远道而来的兄弟姐妹,我们也享受到了北京人特别的热情和关照。我们拦住路人问路,他们都热情解答,这是预料之中的。但在很多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一些老爷爷坐在一旁,树着“义务指路”的标志,却又是另一番感触了。这是一个真正互相关爱和和谐的社会。

北京,作为我们共和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这次国庆之行中给我的印象真的很好。国庆氛围很浓厚很温馨。我和同学在这气氛的感染下,在朝阳公园门口等车的时候,直唱着《歌唱祖国》这类的歌曲。但这比任何一次集体演唱更发自内心。

    国庆来到北京,就好像是在一个特殊的、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静静地聆听了祖国母亲安静平和而强有力的心跳声,体会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威严与壮丽。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快乐。我想我能感受到我们的呼吸和心跳的一致性,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自己的一份热情倾注给她,让更加富强,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