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祖辈、父辈和我
发布时间: 2010-03-16   浏览次数: 990

祖辈、父辈和我          

严阅

(信息与计算科学   08300180163

 

暑假里,十一岁的表弟到我家来做客。恰逢停电,爷爷让奶奶从抽屉里拿出一包“洋火”,用以点亮蜡烛。“为什么把火柴叫做洋火?”表弟不解地问。

 “唉,想起来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爷爷打开了话匣子,“那时候,刚打完仗,国家的元气还没有恢复;新中国又刚建立,人民生活困苦,各项制度又不完善。连最简单的火柴、脸盆这种小商品,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都无法生产,还要到国外去进口。唉,像洋盆这种称呼就是这样来的。”

在摇曳的烛光下,爷爷的脸显得有些无奈,而他的叹息声也像那红红的烛光一样,微弱又无力。

我的思绪开始游离。我忽然想到了小时候我爱吃糖,总缠着爸爸带我去买“大白兔”,而这时爸爸总会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爸爸告诉我,以前家里穷,恰又碰上“三年自然灾害”,更是揭不开锅。他用一分钱买一粒硬糖,一星期舔上那么几口,再用纸包上。这样,一粒小小的糖就可以吃很长时间。“为什么不吃像‘大白兔’那样的软糖呢?”我好奇地问。“软糖容易化,一吃就没了,多浪费啊。”爸爸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市面上的糖品种繁多,不仅有“大白兔”、“花生糖”这样的老字号,更有许多花花绿绿的国外进口的糖。但爸爸说,他仍喜欢吃最普通的硬糖,喜欢小心剥开糖纸,轻轻放在嘴里的感受。而现在的孩子,只挑大的、好看的拿,用力撕开包装,等不及地就往嘴里送。可每当我想到爸爸的话时,总能回味出小时候的“大白兔”奶糖那种独特的奶香。

“多亏有了毛主席,”爷爷的话将我拉了回来,“他建立了各项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带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好日子。他是我们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我的外婆。小时候的我学过拉二胡。每次外婆到我家来做客,我总要卖弄两下,缠着外婆,问她想听什么歌。而每次,外婆总说:“给我拉一段《东方红》吧。”可惜的是,那时的我并不会唱《东方红》,只能外婆唱一句,我学着拉一句。当那破碎的曲调最终在我的双手间形成时,外婆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表情,很陶醉,很惬意。外婆是一位老党员,她这一辈子,就是在追随毛主席、追随共产党中度过的。到了古稀之年,她还不忘每天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定期与她的“老战友”探讨国家大事。她对毛主席的热爱、对《东方红》的依恋,岂是我等小辈能够企及?

有时外婆也会跟我念叨:“改革开放那几年,我们才算真正地走上了康庄大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只可惜,这一切,你的外公没有看到。”说罢,外婆的脸上总会露出一丝忧伤与怀念。我从没有见过我的外公,也很少听到外婆提起。外婆总是把对外公的想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只是在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时,会偶尔为外公的早逝而感到可惜。

听妈妈说,外公是一位英雄。他是一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争,为国家的和平出生入死,毫无怨言。然而,在“文革”期间,在那人心惶惶的日子,在那和平时期的动乱年间,他却被“造反派”批斗,身心上受尽煎熬。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外公,还没来得及过上幸福的生活,就过早地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离开了这个世界。

相比于外公,外婆算是很幸运的了。当外婆想念外公时,她有时会说:“我要活得长些,把他没过完的好日子一起过了。”的确,正如我亲眼所见,这几年,外婆享到了清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舅舅博士毕业,在宝钢工作。1994年舅舅成家后,就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大房子,将外婆从原来那一室一厅的小房子里接了出来。表弟出生后,更是请了保姆来整理屋子,料理一日三餐。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钢铁产业成为工业重头,宝钢也在大浪潮下发展迅猛,效益逐渐提升,知名度也逐渐扩大。在九十年代末,舅舅家已经添置了小汽车。每到双休日或放假,舅舅便开着车,带着外婆、我和表弟,去陆家嘴、外滩、科技馆、博物馆游玩,外婆也总要感叹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以陆家嘴地区为代表的上海金融业、以舅舅单位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居然能在建国后如此短的时间里迅速发展,惠及上海人民,让舅舅他们一家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一切,的确应当归功于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中国共产党。

2003年,舅舅在浦东买了一套别墅,外婆又搬家了。舅妈让外婆把不用的衣物给捐了,能不带走就不带走,说是到了浦东再买新的。搬家的那天,箱子的确很小。而外婆执意要带走的,除了外公穿着军装的相片以及有我和表弟的全家福之外,还有一枚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

外婆最终于去年与外公相会,终年76岁。76岁并不算很长寿,但对外婆来说,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苦难,她总算在有生之年赶上了好日子。她的晚年生活十分幸福,临走时,仍是带着安详与满足的笑容。若是在极乐世界的外公看到了这一幕,一定会感到欣慰。

一阵风吹过,蜡烛的光开始晃动,房间里忽明忽暗。我缓过神来,发现爷爷还在给我们讲述以前的故事。“唉,这些往事说了你们也不一定明白。就算是真的了解,你们的感受与我们这些‘过来人’比起来仍是不值得一提。”

“你们这些九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顶多也只能看到中国近十年的变化与成就。但是,你们能真正理解这些成就背后的意义吗?恐怕,连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的盛景,你们也忘得差不多了吧。”

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十年前建国五十周年的情景。那时的我只有9岁。夜里,爸爸妈妈牵着我的小手,带着我在人民广场看人头攒动,在南京路步行街看繁华辉煌,在外滩看灯火璀璨。小小的我被眼前的一幕幕场景所震撼:年轻人拿着纸制的中国国旗,挥舞狂欢,向不认识的人问好;而年纪稍大的长辈互相扶持,颤颤巍巍地加入游行的队伍,有的脸上还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那天晚上东方明珠的灯光我已经不太记得了,放了多少的烟花也早已从记忆中慢慢消去。但是,那一张张兴奋的脸、一句句激动的口号、一行行动情的泪水却永远印刻在了我幼小的心中。而今,长大了的我才真正明白了那一晚的重要意义,才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父辈们相拥而泣的复杂心情。

2001713晚,北京申奥成功。那天我与父母在青岛游玩。晚上十点多,当萨马兰奇拆开最终的信封,并宣布北京获胜时,整个青岛沸腾了。妈妈坐在宾馆里,哭了;爸爸则走上阳台,激动地对着天空叫喊。直到半夜,还能听到远处的广场上人们的喊声。虽然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萨马兰奇是谁,但我仍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话:“大阪淘汰了,北京赢了!我们终于能够在中国办奥运会了!这在之前是从来没有的,我为我的祖国而感到自豪!”

20031015,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英雄杨利伟载着千百年来全中国人民的飞天梦,驶向了太空。那天的数学课,五十多岁的老师反复为我们讲两弹一星的故事,讲钱学森、邓稼先,讲我国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突破,讲建国以来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老师很激动,甚至有些语无伦次,但同学们却是屏息凝神,听得热血沸腾。那天的数学课是迄今为止我上过的最有感触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那一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五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是多么的惊人,突破了一项项科技难关,一跃成为世界上的科技大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我经历的这些事发生时,表弟还很小。他可能无法理解他姐姐当时湿润的眼眶,也无法体会他姐姐深深的感慨。也许,这些对我来说是十九年间意义最大的事,在我表弟心中留下的印象,就像是建国五十周年那晚的人群给我的回忆——好奇,不解。但是我想,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总有一天,他会像我一样,在昏暗的烛光下回想往事时,突然记起很多年前的一个日子,他的姐姐热泪盈眶,一遍又一遍地看着杨利伟走出返回舱的画面。

    表弟在渐渐长大,我们的祖国更是在不断发展。到了建国七十年的时候,他能想到什么事让他刻骨铭心呢?雪灾、地震?非典、甲流?探月、神七?奥运、世博?中国政府不断提升的应对危机的处理能力?我们的祖国变化太快,成就也是一个接着一个,表弟要感慨的,还有很多很多。无论怎样,永远不会变的,便是那代代相传的赤诚的爱国心,以及那祝福祖国永远平安富强的殷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