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07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2009-12-01   浏览次数: 6056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      技术科学作为主要的生产力,已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3.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4.      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5.  历史事件是人们意识的“合力”造成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简述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2.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比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为什么说,分析事物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能看出事物存在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这其中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

 

 

 

 

 

 

 

 

 

 

 

3.试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下述观点进行简评:(1)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2)经济全球化只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

 

 

 

 

 

 

 

 

 

 

 

4.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怎样的新概括?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其中某一方面加以具体论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试题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的思考题及试题库,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正确。(2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正确观点。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切理论上的问题,都只有立足于实践,依靠实践来解决。实践的观点既能科学地解释被神秘化了的种种理论,又能在实践中找到产生它们的根源。(参见教材P29P33

 

2.技术科学作为主要的生产力,已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

答:错误。(2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物化劳动或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它们的价值是在工人生产它们的过程形成的,在它们参加产品的生产时,只是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而不创造新价值,更不能创造剩余价值。技术科学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参见教材P140、教参P158-159

 

3.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正确。(2分)意识能动性表现在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根据实践需要对客观世界作出评价,预见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等等。后者主要是指设计改造客观世界的蓝图,提出目的和方案,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付诸实践,使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使客观世界发生我们所需要的变化,为人类服务。反映世界是创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创造世界是反映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必须把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起来。(参见教材P48

4.金融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答:错误。(2分)金融资本并非银行资本,而是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这是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大银行与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紧密,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参见教材P160

 

5.  历史事件是人们意识的“合力”造成的。

答:正确。(2分)要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仅仅单纯地看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条件是不够的。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构成的,社会发展包括各种历史事件都或多或少带有人的意志的烙印,是个人意志“合力”作用的结果。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人们的创造历史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引导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个人都是现实的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个人不仅与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而且个人与外部世界(自然和社会)发生相互作用;当然,人们的意志不能否定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存在。(参见教材P111、教参P125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简述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答案要点]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不能丢,要搞清楚,还要讲新话。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参见教材P18、教参P15

2.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而易见的差别,比如,能区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为什么说,分析事物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能看出事物存在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这其中的唯物辩证法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矛盾的存在是既对立又统一。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参见教材P37-38

 

3.试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下述观点进行简评:(1)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2)经济全球化只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的问题。一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经济占主导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二是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来分析。三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将在长期内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来分析。

可以从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性来分析。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发达国家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在全球化中居有利的地位,他们可以从获得更大利益。但是,全球化也对他们的国内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全球化中可以获得必要的资金、技术和发展经验,但也可能使自己的经济安全面临威胁。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当趋利避害,并且加强本国经济体制建设。(参见教材P168、教参P191-193

 

4.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但却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参考答案]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一种“历史谬误”、“人世间的祸害”,必须尽快代之以最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参见教材P185

三、论述题20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怎样的新概括?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其中某一方面加以具体论述。

[参考答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分)其中涉及到的原理: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解群众之所忧,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另外,还涉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理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理论等。

(参见十七大报告、教材P11435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创立的理论总称。

 

 

 

 

 

 

 

2. 物质是存在的,意识也是存在的,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

 

 

 

 

 

 

 

 

3. 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4.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5. 垄断是在垄断竞争中产生的。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成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请分析这段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2.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3. 简述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的时代局限性。

 

 

 

 

 

 

 

 

 

 

 

 

4.为什么说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三、论述题20分)

1、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B卷 参考答案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试题主要来源于教材中的思考题及试题库,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见解)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创立的理论总称。

答:错误。(2分)答:错误。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物质是存在的,意识也是存在的,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错误。(2分)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这就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只是物质的反映。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容易为两派哲学各取所需,造成混乱。把物质和意识说成是平行的存在,没有说明物质对于意识的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抹煞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一种二元论的观点。

 

 

 

3国家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答:错误。(2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任何国家都是维护一定阶级的利益的,都只能是一定阶级的国家,而对统治阶级的民主又恰恰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因此,没有全民的国家,没有不具有阶级性的国家。

 

 

 

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正确。(2分)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意识能动性表现在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指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根据实践需要对客观世界作出评价,预见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等等。后者主要是指设计改造客观世界的蓝图,提出目的和方案,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付诸实践,使之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使客观世界发生我们所需要的变化,为人类服务。反映世界是创造世界的前提和基础,创造世界是反映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必须把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起来,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5.垄断是在垄断竞争中产生的。

答:错误。(2分)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而垄断竞争只是垄断已经形成后存在的一种竞争形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当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垄断。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成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请分析这段话中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这段话揭示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原理或马克思主义的“人化自然”原理。人类世界是在自在世界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随着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其间,科学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正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任何孤立地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点,任何忽略科学技术在使自然不断人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参考答案]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本身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两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带来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带来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3. 简述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的时代局限性。

[参考答案]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种时代的局限性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4.为什么说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参考答案]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因此,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合乎逻辑的。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它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人们的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才得以形成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三大基本领域的。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是在改造自然、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和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创造历史、推动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的,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三、论述题20分)

1、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请从辩证法的角度谈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在辩证法看来,发展是事物前进的上升运动,科学发展是强调经济又好又快、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去做。因此,科学发展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发展的目的是要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的动力人人参与,发展的成果人人共享。但回顾我们发展走过的路,有一种片面追求经济的倾向,贫富差距在拉大,生态环境在恶化,能源资源浪费还很严重等。这些都应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