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如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发布时间: 2009-05-17   浏览次数: 6676

陆迎春 
08301170028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继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又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因而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为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为推动我国科学地发展做出了贡献。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去关心国家大事,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国家重要指导思想建言献策。
        1958年,我国颁布实施了《户口登记条例》,将宪法规定的公民居住和迁徙自由一笔勾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被人为地划分成了“农民”和“市民”两类人,生活在冷热两重天中。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河谈中国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时谈到:在我的学术活动和旅游中,接触过很多来自国外的专家和游客,第一种情况是初次来中国,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他们的评价是,中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豪华的宾馆、完善的基础设施、较高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发达国家,旧金山、洛杉矶、东京、伦敦、巴黎也不过如此。第二种情况是看了河南、山西、陕西、新疆及东北,吃住在县城。在他们眼里,中国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第三种情况是在中国工作时间较长,对农村有较深认识,去过诸如甘肃、贵州、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农村,在乡镇、村庄体验一段时间。他们认识到,中国是一个还很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城乡差距有多大。但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由来已久,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然而,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认为城乡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还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大。还有,一般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此以外,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据权威部门的专家分析,近年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相对缓慢,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下岗失业人员在不断增加。调查表明,80%左右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下降,是因其家庭主要成员长时间下岗或失业造成的。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低下,成了最大的低收入群体,这无疑与我国广大农民长期“就业不充分”密切相关。可见,失业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严峻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关键应该是积极扩大就业,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城乡教育差距。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更重要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城市教育由国家包办,城里人有诸多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农村教育资源一少二差,农民子弟求知难、升学难,成才更难。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投入的悬殊,城乡教育事业的差距演化成为教育的不公平。2004年以前,农村中小学没有国拨公用经费,实际上是把农村儿童义务教育的责任全部甩给农民。
        幸运的是现在这种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决定拨款,以免除“国定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已经全部免除了学杂费,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所以我认为,国家应继续扩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支出,实现城乡教育的平等。
        三是城乡医疗差距。06年,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多,8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疾病,像一个恶魔,不仅侵害着农民的肌体,还摧毁了一个个脆弱的家庭。资料显示,全省农村近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0%。
        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贵、就医难”的有效途径。但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政策上的不完善,三起三落,使农民在很多年间成为无医疗保障的人群。2003年,中央政府再次启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现在已经全面铺开,为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寻找到一个破解途径。
        四是城乡消费差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活资料的质量低,假冒伪劣横行。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两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也就是我说的劳动力供应的“刘易斯拐点”。如果具备几个条件,就可以变成“库斯涅斯转折点”,也就是收入差距的再缩小。
        这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就业持续扩大,二是社会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三是政府政策力度越来越大,而且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随着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收入差距会有所减小。
        所以就业的扩大,农民工工资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也可以缩小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的差距。
        五是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因此政府要提供城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要建立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制,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划和对全国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就是实践的案例。这一系列政策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和教育素质,提高农民的能力,使他们获得机会。只有保证人的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配格局不均衡的现象。
        六是就业差距。城市劳动人口的登记失业率为5%,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没有人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1.3亿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4亿劳动力的利用率也只有50%左右。
        如何为低收入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呢?
        1、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应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实现城市规模扩张,使更多的中等城市发展为大城市,使更多的小城市发展为中等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二、三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规模的扩大建设,创造大量适合农民就业的岗位,增强吸纳农民进城的能力。而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民就近转移,重点是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处在困境的乡镇企业各级政府要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和指导,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克服乡镇企业非农化倾向,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而且同时要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以增强乡镇企业进一步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有序转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必须强化政府的宣传、组织、引导和管理的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劳务信息网络,加强劳动力需求的信息交流,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各级劳动部门要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组织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外出就业。对用工单位的工资福利、劳动保护措施、居住生活等实行全面的用工考察,确保外出人员的劳动、生活安全。同时,还要外派负责人在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帮助务工者排忧解难,切实维护农民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要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要靠大家群策群力,一起为城乡发展出谋划策,为有一天翻开城乡发展新一页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