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案例二十: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必然和自觉的选择
发布时间: 2009-03-31   浏览次数: 929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的必然和自觉的选择

 

现在有的人认为,中国应该走资本主义道路。可是,历史已经证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在此之后,中国人民才自觉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为救亡图存,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痛苦的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盛极一时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腐朽和衰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各种政治力量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1851年爆发的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者。但由于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被联合起来的中外反动势力剿灭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自发的农民革命不能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

1860年以后出现了洋务运动。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僚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军事技术、建立新式军事企业来加强军事力量,挽救清王朝的灭亡。但实际上,洋务运动却使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而没能发挥抵御外敌侵略的作用。

1895年的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发动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企图在不推翻封建王朝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权。但当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太小,而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因此,戊戌变法在百日后就以失败而告终。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的一次革命。它通过武装斗争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这次革命大大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不久,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代表中外反动势力的军阀头目袁世凯窃取了政权,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

总之,中国的农民、地主阶级的开明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为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提出的各种主张、作出的各种努力都失败了。但是先进的中国人仍在苦苦的探索着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之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黑暗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已经发展壮大,并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历史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阻止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的主要障碍

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社会具有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因素,这加速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了。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发展得十分缓慢。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曾获得过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民族资本新创办的规模较大的工矿企业有50多家,资本总额达1200万元。尽管如此,民族资本依然弱小,在与外国雄厚资本和廉价商品的竞争中,还受到封建政府苛捐杂税的盘剥;在双重压迫下,他们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机会。然而,这种发展只是暂时的;随着帝国主义战争的结束,各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加紧向中国扩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很快就结束了。国民党篡夺全国政权后,民族资产阶级曾经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的身上,但他们却失望了。在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的十年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明显增长,而中国民族资本所占比例却明显下降。不仅如此,国民党利用手中的统治权力,巧取豪夺,集聚了巨额财富,逐渐形成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垄断资本。他们通过垄断全国金融,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在各个方面排斥和吞并民族资本。这样,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下的民族资本更加凋敝。

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只有通过一场彻底的社会变革,消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的资本主义才能发展起来,中国才能进步。

国内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绞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241月,标志着共产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了。这次大会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简称《宣言》)。《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解释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纲领性内容。实行这个《宣言》显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267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了。这次战争是为了铲除帝国主义和他们支持的封建军阀势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激烈支持。北伐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同时,南方的农民运动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中国出现了空前的大革命形势。这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他们公开进行武力威胁,同时还通过混入革命内部的代理人破坏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害怕工农运动危及到自己的利益,对革命采取了日益敌视的态度。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导致了19274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一次获得大发展的机会。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既是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又是人民群众的自觉选择

中国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是其主体;民族资产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动摇不定的同盟者。在革命中,牺牲了几千万人,其中主要的是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革命胜利后,如果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由他们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那么工农劳动群众将继续受剥削、受压迫。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绝不会这样做,工农劳动群众也绝不会答应。此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资产阶级的实际作用和政治影响都表明,他们并不具备获取革命成果、领导新中国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政权拱手让给资产阶级,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社会动荡;已经被打败的国民党反动派会卷土重来。全中国人民绝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

在经济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占旧中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把持的金融业已被人民政府没收,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国营经济,从而使国民经济的主体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在政治方面,共产党的领导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亿万人民大众的不可违背的意愿。

由上可见,资产阶级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没有力量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中国只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人民的意愿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实行包括允许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在内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那时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首先,必须稳定市场物价,建立正常的经济环境。其次,大力发展决定国民经济命脉的国营经济,克服经济困难。最后,在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巩固和发展农业生产,各级人民政府立即组织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另一方面,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消除失业,人民政府对弱小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还采取了帮助扶持的政策。因此,资本主义的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对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发展中也愈来愈多地暴露出它的消极作用。私人企业的最高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他们在处境困难时,愿意接受国家的加工订货;但在经济形势好转、市场供不应求时,他们又趁机抬高物价,不愿受国家加工订货的限制,对已签订的合同也不认真履行,甚至以偷工减料、行贿诈骗、偷税漏税等手段攫取大量非法所得。党中央不得不发起“三反”、“五反”运动来清除资产阶级在国家机关和国营经济内部的代理人,以回击资产阶级的进攻。这是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到: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既要利用其积极作用,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对各种工业原材料的需求也大大地增长了。这就加剧了国营企业与私人企业在粮、棉、油和其他原材料上的竞争。因此,国家不得不对粮、棉、油实行统购统销。另一方面,原来就比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技术设备先进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转变为社会主义企业后,经过国家投资进行更新改造,更为先进;同时国家又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化的企业。这就使得设备陈旧、经营落后的私人企业在原材料供应和技术设备各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正在此时,国家为使某些国民经济迫切需要的私人企业扩大生产,对其投资进行改造和扩建,并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生产迅速发展,盈利明显增加,资本家也有利可得。于是更多的私人企业要求从加工订货发展为公私合营。1956年初,北京各行各业的资本家首先要求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其他城市迅速响应,国家批准了他们的要求。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各城市出现了资本家敲锣打鼓庆祝公私合营的热烈场面。

这个时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农村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由此又推动了手工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与此同时,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展开,国家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在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发展到了社会主义阶段。

回顾上述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决不是任何人随意创造的结果,它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亿万人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解决各种重大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中作出的自觉的选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讨论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民、地主阶级的开明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为解决中国社会的矛盾提出的各种主张、作出的各种努力,为什么都失败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胜利?革命胜利后中国为什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发展的那些规律?

    3、在当今中国,青年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社会理想才能与中国社会进步潮流相一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