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案例十四:自然界的管理启示
发布时间: 2009-03-31   浏览次数: 351

自然界的管理启示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利是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麓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一度外债高举、经济滞后,连粮食也要依赖进口供应。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好管闲事的美国人决定派遣一个农业考察团前往智利,为那里的人们提供必要的农业技术指导,以提高当地农业作物生产水平。安第斯山脉盛产马铃薯,几千年来是智利人的主要食品。但是,经过实地考察后农业专家发现,尽管已经积累了如此之久的种植经验,当地的农民好象还没有发展出现代化的量产技术。例如,产地位处贫瘠的高地,每块田地的形状并不规则,而且布满了大石头,种植的品种高达十余种,各品种的马铃薯产量不一。收割马铃薯时,农民对于藏在地处偏僻、地形崎岖的马铃薯,并没有采收,只是任凭它生长,缺乏完整的收成规划。

  农业考察团认为他们已经发现了问题的根源,而且很容易就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改良的建议:如果可以挑选高产量的马铃薯品种,广泛改良种植技术,并重新整理田地,例如除去巨石与杂草,根据科学统计,起码可以比过去增加百分之十五的产量,刚好可以弥补智利粮食不足的缺口。

  事情似乎解决得很顺利,现代科学似乎可以轻易地解决一些自然界的问题。可是,这种改良的结果却给当地的农作物产业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灾难,粮食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了更严重的饥荒。因为农业专家短期的观察,并无法与安第斯山脉的农民数千年经验相比。当专家们只是考虑从作物品种、土壤条件、种植方法等可控因素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时,却忽略了(或者说是没有观察到)那些不可控的因素所造成的损害。比如,当地频频发生的、意外的天然灾害,春天半夜的冻霜,夏天毛毛虫的侵害,微菌在马铃薯成形前所从事的破坏,甚至冬天太早来临,都可能影响到当年的收成。也恰恰是在这样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下,使当地的马铃薯必须发展出抵挡灾害的能力。所以农民会在灾难后,前往偏僻角落、巨石与杂草间,寻找幸存的马铃薯块茎,这些马铃薯块茎都是具有相当的抗自然灾害能力的品种。虽然当时可能会面临粮食不足的窘境,但是明年种植时却可以种植多品种马铃薯,来应付不同情境的灾害。所以多样化的产品品类,看上去并不科学的收成规划,农业专家认为没有效率的种植方式,却正是智利农民求生存的变通之道。

  生态学称有效率的农业为“单一收成”(Mono-cropping),也就是减少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透过单一收成,可以保证在短期內有丰富的产量。但是相对地,也可能会影响长期稳定的收益。一方面,反覆的土地利用,会使土壤养分枯竭,破坏生态系统內自然循环的涵养,也威胁到原本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另一方面,“单一收成”固然可以形成很高的短期收益,但同时也降低了对于环境风险的抵御能力,一旦出现变化,有可能会对整个生产系统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正如很多追求永续经营的长寿公司一样,他们不会只将目标放在短期获利最高的产品,而是能够包容其他开发中的获利性项目。因为如果只是像美国农业考察团般只重视单一收成、却忽视环境的剧烈变动的话,将面临生存的严苛挑战。同时,在很多的时候,看上去很合理很科学的传统习惯方式,往往成为我们处理现实问题的羁绊。每个企业都有每个企业的特点,每个时期都有每个时期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试图用一种“模式”来生搬硬套的话,受到现实惩罚的只能是我们自己。最后,正因为环境的变化需要我们发展出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所以,一些企业鼓励员工习惯尝试“违反本性”的活动,其中,3M公司发展的最为彻底。它允许科技人员百分之十五的时间,花在自己所选择和主动提出的计划上,籍由制度上对创新的刺激,让员工不断超越自己,就是企业维持生命活力的原动力。

  讨论题 :

  1.为什么说美国农业考察团专家为治理提出的农业改良建议,不但没有达到增产增收的预期的目的,改良给当地的农作物产品带来近似毁灭性的灾难?

  2.你认为美国农业考察团专家的根本错误是什么?如何评价他们提出的改良建议?

  3.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3M公司的成功之道和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