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顾超: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呼唤崇高理想
发布时间: 2009-03-24   浏览次数: 268

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呼唤崇高理想

 超(国际政治系07300170004

 

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呼唤崇高理想》。这个题目很大,于是我正准备“大题小作”。题目中的主语“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多少有些诚惶诚恐,近百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道路走的艰难曲折,其中的深刻复杂之处,想必没有亲身感受很难评说的清楚,如今需要我们在这里大放厥词谈一个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话题,实在有些不自量力。

十七大胜利召开,复旦学子也都想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进程和最新动相。我们也在思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论,以及之前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必须解决现实的困难: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内化这些珍贵的财富呢?它们和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间,究竟有多少距离呢?

于是这就牵涉到一个可讲不可讲的问题。如果要我在这里解说马克思主义,根据我的自知之明,不过也就是从课本上、原典里抄些现成的定义过来读给大家听,那么大家不如去听老师的精辟讲解,比我一定生动、全面得多。那么是不是就是不可讲?马克思主义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始终以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方式存在着。我们对它缺乏了解,这是事实,然而“实事求”、“改革开放”、“三个代表”、以致最新鲜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这些字眼总是以一种特殊高的频率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传播。

我们多多少少能举出例子来说明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名词,这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学说早已以中国特有的方式存在并传播。然而要将马克思主义的传扬发挥到极致,对于这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确定它的定义,明确它的思想内涵,更在于内化到每个人的心中,在每天平凡而又重要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实践。从这个层面上说,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也并非不可讲,恰恰需要我们来讲,通过生活中的感悟来充实马克思主义在普通大众心中的形象。

在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有了基本的框架,这固然很好,然而进一步,不是还需要反思么,这难道不是更为重要的么?反思什么?远则为世界文明前途、国家兴衰存亡担忧思虑,近则为自身修行、理想抱负周密考虑。希望在我今天的演讲中,能大言不惭地谈谈这个问题。

当我们从最初的茹毛饮血到达使用工具、自耕自食,当我们从最初社会分工走向全面的商品化,其中经历的那些艰难曲折多少有些辛酸,然而回顾之后再看到现实的进步,心中又有许多自豪和满足,看资本主义鲜花盛开,怎能不让人垂青自赏?

这时候的马克思完全也可以陶醉其中啊,用他的才思把时代赞美一番,写一些热情激昂的文字来肯定人类文明的成果,抑或是学习一些浪漫诗人去慨叹时光的流失,去歌唱生活的无趣,这样的话,《马克思浪漫诗选》就可以问世了。然而他并没有这么做,他将自己的全部天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属于全人类的正义事业,用敏锐的目光透视外表华美实质邪恶的资本主义本质。他的原动力何在?我想,不仅在于他本人的过人智慧,更在于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历史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星火相传,历经这么多年屹立不倒,靠的也正是一代代中国志士无私投入于时代的事业之中,将一种信念连同那些我们能够看到的成就一起传承下去。

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我们是很有幸的,这个环境在支持一种伟大的思想的传播,也在另一个暗含的层面上,弘扬一种对人类历史和现实高度负责的崇高品质。我们常常会有着轻不着重的作为。现代人谈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革、跃进,总是满怀仇恨敌视,或者不屑,然而谁又能解释,这个终于做到“实事求是”的年代里,我们又干了些什么呢?不错,生活水平是提高了,物质条件是丰富了,然而这当初的目标的实现却几乎以丧失那个年代的激情为代价。想当初,人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青少年都把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以及保尔当作学习的榜样,甚至有人恨自己晚出生几年,不然也会奋勇杀敌当英雄。大家把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为人民多做贡献,看成是最大的幸福和光荣。而现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严重,一切向“钱”看,不说全部,至少是不少人,以致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一个大概的印象,当下社会的状态,近乎于一种追逐利益的疯狂病态,对比当初人们热情澎湃的投身事业,实在让人觉得可怕。也许我在这里以偏概全了,然而在这个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社会,“偏”往往会很快成为表象性的全,从而影响我们对社会的看法,而我们对社会的看法,无论偏颇与否,都很重要!马克思主义把商品拜物教的罪恶本质揭示得很清楚,从政治经济学上讲,是对剩余价值的剥夺,是对于劳动者辛苦劳动的占有;而在内中的哲学层面上讲,这就是一种资本、物质对人的异化。人从创造财富的主体变成了钱的奴隶,为他卖命,在很大程度上失去自主,导致了这样接近虚无的悲剧。

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我个人看法,在哲学层面也正是对异化的一种消解和抵抗。在中国社会的拜金热潮,某种程度上是有现实的生活水平不平衡造成的民众心里落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落实,正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标的关键一举。讲求社会公平,正是我党为民办实事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之后完成体系的关键部分。从重效率到重公平,这个转变,意义太重大。

我们还不应该对现实失望,从国家的信念讲,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我们所期待的那个共产主义理想终将到来,我们还没有完全丧失对人生追求的理性。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接连几天播送关于英雄警察局长任长霞的事迹,我天天在那个时间守在电视机前,为她的英勇掉泪。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着她如此奋不顾身的尽忠职守?我想,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熏陶下的共和国的环境里培养出的崇高人生理想,那是新时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完美体现。

从正反两面,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什么样的理想,就会行什么样的事业。青年人富有理想,最重视人生价值。然而想一想,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能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奋斗终身。大家一定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段经典的阐释:“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贡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解放而斗争。”

为了健康长寿“要淡泊名利”,“要与世无争”,“要清心寡欲”,提倡“难得糊涂”。这些说法不无道理,尤其是对离退休老人的养生保健大有裨益。然而我们还年轻啊。现在的语文阅读教育错了,给学生看这些东西,不是在潜移默化教他们避世么?我想看到你们作为孩子的朝气啊!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全社会各方面提倡科学发展观。对于人生规划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人生有个科学的预期,这样才会在人生奋斗中按部就班,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前进轨迹。人类的自由解放,既可以是传统的革命理论上的,也可以是哲学层面的。也许很多人觉得在这个时代谈自由解放不切实际,假大空,然而仔细想想,我前面所说的物质对人进行的“异化”,那种束缚人、制约人,使人不自由,使人不愉快,使人不积极,使人虚无,使人郁闷的“异化”,还是需要我们去克服、努力地解放自己啊人生在世如果没有理想和追求,又怎样找到一个目标足以激励自己干出一番大事业呢?

我也常常会想,是不是日益激烈的竞争让我们的青年期缩短了?如果真是这样,接下来我们该思考什么?争取改变现状还是承认现实放弃追求,如同生存与毁灭,都是一个严肃而深刻的问题。

马克思为他的理论献出终生,一代代马克思主义者也前赴后继,通过理论研究或生活实践来改在这个世界,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也许可以这样想,人的惰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的贪念也近乎一种本性,包括虚伪、奸诈,这些思想行为尽管带有贬义色彩,但是他们真实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马克思能以极大的勇气指出这些人性的弱点,提出了从实际出发,重视物质的第一性,提倡通过生产技术的革新、劳动者素质的培养来提升生产力,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并且运用矛盾、发展、联系的观点解释世界,提出人类前进的正确途径,这一切的一切不仅具有他的理论价值,更内含着丰富的对人世间万事万物的真挚情感,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马克思,我们难道仍然无动于衷么?

树立起人生理想,是的,我也想过,不是所有人都会成功的,但是那个结果的一瞬间,真的比之前的风风雨雨更重要么?共产主义究竟会不会来,马克思不知道,他只是有一种信仰,他所知道的无非是家里没米揭不开锅之类,然而崇高的理想为他在数百年,数千年之后建起了一座心灵上的丰碑,这样的光辉正来自那个他无法确保的信仰。十七大之后的新时代中国人也在憧憬着一个梦,并在现实步步逼近目标的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仰。

人可以高昂起头仰望天,也可以低下去看着地,两种人都存在着,只是方式不同,重要的——还是那份最初的信仰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