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学生感言之二
发布时间: 2009-03-26   浏览次数: 151

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新突破

——记“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的感受

许文昕

本学期第十五周是我们学校社科部举办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这次活动让我领略了演讲者的口才与风貌,重温了大国崛起的发展历程,深思了民生问题的递延效应……——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仅充实了我的校园生活,更是让我感触颇多……。

政治德育课向来是不被同学所重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出勤率也是从来就不高。即使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在听课。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调!

但这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在内容选择上,更贴近生活,都是同学们平时关心的话题,源于书本而又高于书本,比如中国现今的民生问题;在举办形式上,更新颖化,都能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比如演讲比赛、观看电影;在活动效果上,更具诱惑力,打破了以期末考试分数评绩点的传统做法。所以说,我在活动周里看到了一番不一样的情景: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各项活动,每天的活动都座无虚席,甚至需要提前一小时去占座位,连那些本学期没选马基课的同学也会参加几个感兴趣的活动。积极热闹的场面还只是形式上与以往的不同,而实质上的突破就更是可圈可点的:同学们不再是临时抱佛脚,考试前一天才翻开全新的马基书,而是开始注重搜集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社科部进一步提出了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老师站讲台学生抄笔记的固定教学套路。在活动周的轻松氛围中,同学们可以各展所长、互相交流、拓宽视野、独立思考,这一新突破真正落实了教育体制的转变,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打下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捧着《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不一定是学习马基的唯一方法,更不一定是最好方法;带着脑袋去听课,用心去互动,远胜过机械地、不加思考地抄PPT;寓教于乐的轻松氛围是培育学术成果的沃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通识教育背景下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