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样怀念

发布时间: 2015-01-28   浏览次数: 31

章馨月 13301010044

一百二十年后再来看一百二十年前诞生的那个人,就算是我亲爷爷我也得好好想想,因为如果到时候要我回忆诞辰120周年的爷爷时,我已经70多岁了,肯定老的不像样子了。据说人老了,就对世间万物有些特别的敬畏之情,见了一泼皮小孩也觉得他身上充满生命力了,从而莫名生出些怕意来。我倒是觉得没什么,小孩子只是吵而已,但是一想起主席,我又得拍拍心里的年轻人稳稳地坐下来写了。时间啊,岁月啊,好像已经把他带离我们很久,很远了,突然要我来回忆他好像不知道要从哪里写起。他离开时我还没诞生,他诞生时我就更没诞生了。但是因为他,我们的国家诞生了,比起来,我的诞生突然有点不重要。“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从小就熟知的调子里到底有多少个我不认识的他呢。有关于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别人的传述,是一个伟大的人。接下来会立马浮现的是“红太阳”“东方红”之类的名词,有时见着乡下旧房子里贴着的发黄的他的画像,太婆懒洋洋地坐在下面扇着蒲扇;众多红色景观旁小贩售卖的号称很久以前印刷的红宝书;去北京时不管几百次都会在天安门广场上和“他”合影。能说他已经远去了吗?大概他依然还在我们身边,或许他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影响也将一代代传递下去。

小学时,手里拿着能重复使用的假花,排着长长的队伍向前走,还没跨过门槛时妈妈叫我保持安静,接着跨过门槛,又继续默默地跟着,时时在张望着前方,终于轮到时,把花放在堆的整整齐齐的方阵里,远远地绕着水晶棺材走了一圈,再跨出了毛主席纪念堂,可以狠狠地呼吸。很惊讶自己还能记着小学时候去北京游玩时的场景,惊讶于堂前黑黑的门槛对于那时的我稍过于高的高度,回忆自己应该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瞻仰主席的——还记得是妈妈告诉我要用“瞻仰”这个词的。那一次,也许是我第一次学着去瞻仰某个人。好像“瞻仰”这个词只能对革命烈士使用,但是我觉得没别的场合比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的遗容更适合这个词了。从小知道毛主席在水晶棺材里,当时的我肯定觉得神奇极了,“毛主席在水晶棺材里”,妈妈是这么说的,立马崇拜了,白雪公主也在水晶棺材里,躺水晶棺材在我眼里就像永远活着一样。队伍慢慢地移动的时候虽迫不及待,但是心却被纪念堂里的气氛和两旁的一丝不苟的士兵压的牢牢的。好像还正好遇上换班,每每这种时候才觉得军人很厉害,有种说不出来的气势和压迫感。出来后讲的第一句话肯定是:“为什么主席看起来这么小?”在当时的我的心中,主席一定是个高大威猛的人吧,此时静静躺在那里时却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不高不大的普通人,甚至有点矮小的普通人。妈妈说是因为人老了会缩。虽然和心中的反差挺大,我倒是也不敢乱动,奇怪的是你能对一个不认识的人怀有这么大的敬畏,以致于小学四年级的参观还能在记忆里留下这么多痕迹。这不像是你去敬畏一位去世的作曲家,也不像我在今天哀悼一位车祸去世的外国影星。我说不清自己参观过什么皇陵,什么教堂,但是这件事确实记住了。现在因为要怀念而怀念,反倒觉得有点惊叹了。有时候我们不是忘了过去,只是忘了去怀念过去。

初中时,语文老师年纪很大,没教完我们这届就先退休了。初中的语文课本,第一篇往往不是鲁迅的文章就是毛主席的诗歌或者通讯稿。毛主席的诗歌朗朗上口,又很有气势,永远是语文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选择,可以扯着沙哑的嗓子到情绪最高昂的地方。(到头来一想她常年沙哑的嗓音,觉得语文老师的确为教书奉献了一切。)她很崇拜毛主席,那种崇拜程度让我们这一群小孩子觉得有点好笑。她虽然没说过自己崇拜毛主席,但是现在回想一下,这太明显了。讲解主席的文章的时候,整个人都变的特别激动,昂着头,亮着眸子,仿佛在宣读什么似的,带着一种使命感和自豪感,新烫的卷发在头上一颠一颠的,两边的同学纷纷躲避唾沫星子。还记得她说,“没有的!毛主席是中国最后一位能写好古体诗的人了!”从前觉得写首古诗没什么,经她一提,如今转念一想,还真是如此。我也想不出自主席以后,能写出动人的古体诗的能人了。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他的诗歌记录了他领导的革命的整个过程,如今读来依然能感觉到当年那个风华正茂的他,那个气势如虹的他,那个雄心壮志的他。除了诗歌,其实最欣赏他的是书法。据说他永远都是文房四宝不离身旁,也许这个家伙除了背诵默写的文学常识中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的身份外,还有一个艺术家的身份,他是个诗人,也是个书法家。他自己的字体最适合他的诗歌,每每语文书扉页上能看到彩页的他的书法,书写的也正是那个学期要学习的他的文章。可以说是非常好看,错落有致,相当灵动,因为我也学了许久书法,所以对这一块内容特别有感情。作品欣赏起来很有亲善力,也很有号召力。晚年的作品,更有力量。这时候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我们的校门口的校名了,正是毛主席的书法作品。有的时候我们不是不会怀念,只是怀念时遗漏了一些不曾被重视的闪光点。

高中时,还有位英语老师,退休在家帮助补补课啥的。林老师他总是精神抖擞,笑嘻嘻地和我们讲过去的事情的时候特别来劲。一会儿拿出大学毕业证指着上面的痕迹说:“快看这上面林彪的话都被要求撕掉了”;一会儿又翻出集邮册当宝贝一样给我们一张张讲背后的故事。最激动的莫过于那个搭着火车上北京见主席的故事了。好像亲眼看见了人山人海,红扑扑的脸蛋,挥动的红宝书。其实后来近纲课上看文化大革命的视频的时候,感想挺多的,把认识推进了一层。但无可否认,毛主席是我们共同的一位英雄,即使不是最完美的英雄,不是没有缺点的英雄。但是人而为人,人而为己,没人能说现在自己的功劳比毛主席大的。仔细想想,没有他还真的不一定会有新中国,不会有我现在安逸的打打字的生活,不会有我现在所能接受的教育。其实,挺感激,如果真的遇到他,我还是会真心喊他一声亲昵的毛爷爷的。

大学里,有门课叫毛概,陈老师是个很好的老师,怀着孕讲的也特别认真。她教我们从毛主席早期的生活遭遇中来看,来分析后来主席的行为和成就。大学挺好的,三个月以来学会应付好多东西,摸索着去符合别人的要求。各种机会层出不穷,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写有关于主席的文章,写到这里看来我离他也不是很远。我这个人很懒,很向往那些读了各种传记的学牛,但是没办法我的知识一般都来源于课堂,也就认真地扯淡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写写一个普通人对另一个普通人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