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转折点——辛亥革命 陈韵乐

发布时间: 2012-09-20   浏览次数: 241

历史的转折点——辛亥革命

陈韵乐    化学系    10300740046

1840年,英国人首先凭着船坚炮利强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宣告着一个屈辱时代的来临。而后,列强纷纷不甘落后、接踵而至,唯恐没有在这一场盛宴中多分得一杯羹。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不断的战败带来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在流失大量财富的同时,中国的领土、领海、关税、司法等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干涉和控制,清王朝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标志着在宗教形式下神秘旧式抗争的结束。签订于1901年的《辛丑条约》,表明了20世纪的中国是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为开端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爱国知识分子对救国的探索越发热切。1903年的拒俄运动和《苏报》案,促进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化,一部分激进分子开始投身革命活动,革命小团体随之产生[]1905812日,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核心纲领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5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把这一纲领理论化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1911年,以武装起义和保路运动为导火索,革命党人决定起义。1010日晚,武昌起义第一枪打响,各省纷纷响应。1912212日,溥仪宣告退位。辛亥革命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孙中山在遗嘱内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不可否认,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它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上,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在此之前,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的。

中华民国还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原则,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自由;保护人民私有财产;男女平等;解放“贱民”,禁止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官民平等;焚毁刑具,停止刑讯[]。孙中山在改变官员的称呼上尤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指出“官厅为治世机关,职员乃人民公仆,本非特殊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从“天子”到“公仆”,反映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变化。

 

在经济上,政府保护私有财产,鼓励发展实业,保护农工商业发展,奖励华侨在国内投资,提倡垦殖。孙中山指出“振兴中国唯一方法,止赖实业”、“发展中国工业,无论如何,必须进行”。所以南京政府成立后,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颁布,这激发了广大民众积极投身工商业的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工商业的勃兴。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

 

在文化教育上,禁止小学读经,废止宣扬封建主义的学科和教科书,规定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为内容的新教育方针,提倡男女同校,注重发展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孙中山在《令教育部通告各省初级师范开学文》中提到“学者,国之本也”,当务之急是“育人才而培国脉”,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他将教育定位为素质教育,指出“教育主义,首重普及”,更改了传统封建教育的精英主义宗旨,为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指明了方向。同时,孙中山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并将“人尽其才”列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路向,为中国的教育近代化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在社会风俗上,《社会改良会章程》列举了36条需要改良的社会风气,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尤其以禁缠足、剪辫以及婚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变革较为深入。蓄辫,是满清统治的象征;剪辫,便是反满革命的标志[]。而缠足是绵延上千年的残害女性身体与心灵的恶习,放足是妇女解放的重要表现。在婚俗和社交礼仪上,冲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之大防”等传统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风尚。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获得巨大的解放,列宁将辛亥革命称为“亚洲的觉醒”。但如蒋廷黻先生所说,清朝打倒了以后,我们固然扫除了一种民族复兴的障碍,但是等到我们要建设新国家的时候,我们又与民族内在的各种障碍对面了[]

反帝反封建和民族复兴重任还没有完成。

 

参考书目: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月第1

房德邻著《20世纪的中国:清王朝的覆灭》;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4月第1

林家有著《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7月第1

张海鹏、李细珠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月第1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大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月第1



[①]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第25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月第1

[] 房德邻著《20世纪的中国:清王朝的覆灭》第24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4月第1

[] 房德邻著《20世纪的中国:清王朝的覆灭》第50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4月第1

[] 孙中山《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 房德邻著《20世纪的中国:清王朝的覆灭》第508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4月第1

[] 林家有著《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第144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7月第1

[] 张海鹏、李细珠著《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第452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7月第1

[]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大纲》第76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月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