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与女性思想的觉醒 赵颖露

发布时间: 2012-09-20   浏览次数: 366

辛亥革命与女性思想的觉醒

赵颖露  10301010088  临床医学(八年制)

摘要: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拉开了近代中国女性思想觉醒的帷幕。戊戌维新时期女性被定位为“新贤妻良母”。辛亥革命在维新思潮的基础上社会对女性的定位发生改进,同时女性自身的全体思想发生全面的觉醒。这时期的女性参与种种社会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女权运动。为推进后世女权运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辛亥革命    女性     觉醒

 

 

近代中国女性思想的觉醒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戊戌维新。

自戊戌维新运动开始,国内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新的眼光,不同于传统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在维新思潮的影响下,社会开始关注女性素质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实施废缠足、兴女学的举措。女性的精神和形体因而得到解放,女性的自主意识开始凸现。

在这一时期,社会对女性素质的关注形成了对女性“新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这种观点对女性传统意义上的相夫教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女子“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强调了女性“强国保种”的功能与义务;同时要求女性成为独立自养之人,接受教育,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生利者。

可以发现,“新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并未提及女性应享有的权利,仅仅强调了女性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也仅仅是站在国家需要的高度,从相夫教子、强国保种的角度确定的,即使是“天下兴亡,匹妇有责”,重视的是家庭角色,并不主张女性对政治社会事务的参与。

到了二十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的十余年间,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进一步催化下,女性独立自主意识日益彰显,积极争取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谋求女性阶级的自由与解放。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女性思想觉醒提供了良好的氛围环境。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始全面觉醒。这一时期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继承了戊戌维新的特点,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思想觉醒特点

首先,辛亥革命时期的女性角色定位突出社会性,鼓励女性参与政治。继承戊戌维新时期的“天下兴亡,匹妇有责”,并将女子单一的强国保种的家庭责任发展为注重女性对社会救亡的责任,与男子一同担负起国家的重任,融入政治活动。曾有女子提出:“女子者,国民之母也,安敢辞教子之责任,若谓除此之外,则女子之义务为以尽,则失之过甚矣。殊不知女子亦国家之一分子,即当尽国民义务,担国家之责任,具政治之思想,享公共之权利。盖中国者,非尽男子之中国,亦女子之中国也。”

其次,与戊戌维新时期仅对女性加以责任而不赋予权利的单一思想不同,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的权利意识逐步加强。1903年,1903年,时称“中国女界之卢梭”的金天翮在《女界钟》一书中提出了女性应有的六种权利,包括:入学之权利、交友之权利、营业之权利、掌握财产之权利、出入自由之权利、婚姻自由之权利,后来又提出女子参政议政权。认为“民权与女权,如蝉联跗萼而生,不可遏抑也。”

另外,相对于戊戌维新时期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均来自男性视角而女性是在男性引领下求得解放这一特点,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自我定位意识更突出,自觉起来为争取平等权利进行斗争。这时期涌现出一批引领女性革命的现金女知识分子,以陈撷芬、秋瑾、唐群英、何香凝等为突出代表,她们站在时代前列,呼唤女性的觉醒,提出女性奋斗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作用,为女性的权利解放奋力抗争,进行了种种实践活动,做舆论宣传,兴办学校,兴办实体等,形成了一股颇有影响的女性革命的社会力量,推动着女性自身的解放,表达出强烈的自我定位意识。

 

女性思想觉醒之例证

女性独立自觉思想的全面觉醒集中体现在女子在辛亥革命时期对社会政治的参与,这些参与具体又可落实在教育、文化、宣传等方面,最终以参与军事行动为最突出表现。

在军国民主义、尚武思潮和女国民思潮影响下的辛亥革命时期,对于早期的知识女性来说,女子学堂担负了思想启蒙的任务,也对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行了思想和人才上的预备。上海宗孟女学堂便是女子学堂中的突出代表。宗孟女学堂设于上海大南门外,创立于20世纪初,以孟子的“民为贵”为宗旨。学堂设立包括国文、医学、女工、英法日等外文、历史、地理、政治、宗教、音乐美术、修身伦理和体操等课程,以期达到完善女性学识、强健女子体魄、丰实女子思想的目标。后宗孟女学堂积极参与倡导建立中国红十字社等政治活动,并衍生出女子军队,都可以看出女性思想的觉醒。

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各种女子军事团体。已知的女子军师团体有如林宗雪、辛素贞统领的女国民军及北伐队,陈婉衍统领的女子北伐光复军,沈亦云发起组织的女子军事团,沈佩贞发起组织的女子尚武会和吴木兰发起组织的同盟女子经武练习队这些有较大影响额团体,也包括如上海闸北守卫团女侦探队、陈秀珍的女界国民军、张侠琴唐六琴的中华女子侦探团等未有进一步报道的团体。这些女子军师团体的分布以上海最为集中,由此可见当时资本主义较发达的地区拥有更好的思想发展氛围,这一规律在当时期的全中国也是使用的。女子军事团体的出现,是近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现象。

女性刊物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大量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女性文化素养的提升,也反映出自觉意识的苏醒。在这些女性刊物中,金天翮第一次提出了与“国民”相对应的“女国民”概念,女性开始将自己作为与男性平等的对立,参与到社会生活的讨论中来。这一时期较为著名的女性刊物有陈撷芬于1902年在上海创办《女学报》(月刊)、丁初我于19041月在上海创办的《女子世界》、1907年,秋瑾在上海创办的《中国女报》等。这些刊物大声疾呼“不受男子之维持与干预”,“改铸女魂”,凝聚了先进女性思考世界的成果。但是,不难注意到这一时期女性意识更多地停留在对国家民族事业的介入层面。女性自我形象的期许是以男性标准为标尺,在习惯上她们往往服从于男性对她们的期望和规定。对革命成功与女子解放之间显示于表层的直线联系,抱着过于简单的企望。

从这一现象来看,女性意识仍不完备成熟。这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最终失败的内在原因。

 

女性思想觉醒的原因

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之所以在辛亥革命时期呈现出上文所述的多种深刻表现,是时代造就的必然结果,是当时社会的催化与女性自身解放诉求的结果,这种催化和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催化作用。资产阶级维新人士对西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理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宣传,如康有为就强烈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抑,认为人人有天授之权,即人人有天授自由之权。他在《大同书》里就描述了一个男女平权,建立一个“男女齐等,同事学问,同克师长,同得名誉,同操事权”的大同社会。秋瑾也现身说法,在《女权歌》中宣传“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等天赋就,岂甘居牛后?”同时,西方女权运动思想的一些著作也开始在中国传播,成为先进女性进一步觉醒的催化剂。

二、女性自身素质逐步提高的结果。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洗礼,一部分女性深受启迪,开始思考、审视自身作为社会意义的人的价值。戊戌维新运动又对女性的自主意识起了唤醒的作用,其所倡导的“废缠足”从身体上解放了妇女,促使了女性生活空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为女性参与社会事务提供了前提。“兴女学”从精神上解放了女性,使女性开始有受教育的权利,有了自强自立的意识。

三、社会时局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又遭甲午、庚子两次丧师辱国,赔款亿兆,累卵之危,岌岌不可终日”,是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社会政治制度,传统观念思想遭到了猛烈的冲击,国家民族的前途处在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有识之士积极开展了各种救亡图存的活动。国家民族的危机使女性也深受震动,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匹妇亦有责焉”。女性积极参政与从军,以实际行动来表明与男子一样肩负着民族革命的任务,同时家国革命结合起来,在为国家尽义务责任的同时也求得自身的解放。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情节促使先进女性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刺激思想觉醒并投身行动。

 

对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思想觉醒的评价

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新旧制度交替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社会对女性、女性对自身的关注都已超过了戊戌维新时期,开始注重社会角色的承担,强调女性的社会权利、地位与作用,强调女性社会活动的参与,承担国家民族的重任,并把家国革命联系起来,在家国革命中求得自身角色定位的实现。

这一时期的女性无论是自强自立,独立自主的人格意识,还是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以及权利意识,抑或是社会责任感意识均发生了全面的觉醒与提升。

但是女性思想觉醒呈现出一种曲高和寡的状态,具有国民意识的女性仅限于极少数出身封建大家庭的上层知识女性,这部分先进女性人数少,规模小,相对于中国二万万女性同胞来说所占比例也是极小的。其次,尽管先进女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来宣传自由平等精神,她们兴女学,办报刊杂志,办实体,以此来宣传国民思想与精神,但有条件有能力接触到这些的女性是少之又少。先进女性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和大都市,女性报刊的发行范围非常小,仅限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读者面极为狭窄,“知音寥寥”。而长期的封建压迫使得占女性绝大多数的劳动妇女更是还处于沉睡状态中,在她们身上,自主意识还没有觉醒,权利对她们来说还很陌生。

此外,知识女性在倡议号召女性走出家庭,争取自由平等权利时,是完全以男性为模式为准则的,因此舆论宣传和行为等方面便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言辞过激的现象,强调与男性的绝对平等,完全忽略性别差异。秋瑾就曾表示:“设法树立男子般的强心,打算先把外形变成男的,再直到心也变成男的。她固然证明男子能够做的事情,女子一样可以做。但也反映了当时以男子为模式的解放目标,行为上模仿男子,服饰上以着男装为美。当时编有一首“女子四勿歌”,说道“勿勿勿,切勿爱修饰,珠玉脂粉件件撇。淡妆浓抹都是画中人,妖娇只取男儿悦。读书明理求自主,女同胞兮,自今伊始勿修饰。”目的是号召女性要读书,受教育,求得自主,但同时也把女性爱美的天性否定了,反对女性对仪表美的追求,把追求平等与女性性别特质对立起来。先进女性在呼吁女性觉醒,起来为国尽责任,为己争权利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们的普遍感受、心理承受能力和认识能力,她们的言论具有超前性,不是占绝大多数的缺少知识和文化的普通女性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这也是促成女性思想觉醒现象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思想的全面觉醒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的。女性自主意识的觉悟程度决定了女性的追求目标和价值取向,反应了女性的进步和发展。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女性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融入社会,担当起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保持独立自主,去除依赖之心,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女性角色意识的张扬——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的定位》. 江百炼.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 38(4).

2、《辛亥革命前夕的女权思潮》. 姜昱子. 学术交流. 2009(5).

3、《女子学堂与辛亥革命——以上海宗孟女学堂为例》. 李益彬,李瑾. 史林. 2007(6).

4、《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女子军事团体源流考》. 赵立彬,李瑾. 史林. 2006(1).

5、《辛亥革命时期长沙女学的兴办及影响》. 简姿亚,薛其林. 长沙大学学报. 2011, 25(1).

6、《女性刊物与女性意识的自觉--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生存状态考论》. 肖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8(1).

7、《论辛亥革命时期妇女报刊的宣传作用》. 陈媚娜. 山东青年. 2011(5).

8、《辛亥革命时期的妇女解放新潮》. 蒋代谦. 文史杂志. 2006(2).

9、《辛亥革命与近代妇女运动》. 黄群,尹瑞华.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2,4(1).

10、《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女性的政治觉醒》. 陈文联,刘翔.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7(5).

11、《辛亥革命时期妇女参政运动评析及其当代启示》. 朱珏. 甘肃社会科学. 2009(1).

12、《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及其原因》. 江百炼.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13(1).

13、《辛亥革命与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建构》. 沈蓓绯. 广西社会科学. 2010(12).

14、《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政治角色的生成》. 蒋美华.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8(5).

15、《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运动探索》.乌尼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4(5).

16、《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 蒋美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