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现实•未来(王洪臣)

发布时间: 2011-10-28   浏览次数: 53

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及其历史借鉴

摘要:党内民主是党活力的来源,也是中共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现实中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上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化解。而中共已然走过了九十年的峥嵘岁月,在党内民主上也进行过不少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要以史为鉴,针对现实,面向未来,化解党内民主存在的问题,不断推进矛盾的化解,推动党和国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 历史借鉴 长期执政

党内民主概论

开篇首先要明确一下党内民主的涵义和其基本内容。所谓党内民主,“就是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全体共产党员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制度、机制和程序”,“其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基本问题”,其本质是“使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1]

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在客观上也对于人民民主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长期执政具有极大的作用,所以推行党内民主具有极大的必要性。而另一方面,“从现实条件看,把党内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攻坚’突破口的时机已经成熟”,“因为通过二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探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以中共十五大为标志,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艰难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方向和头绪,经验更加丰富”[2]

而且应当指出党内民主是党活力的来源,是党的生命。而黄锦奎也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不同于经济体制改革,不应该是一种体制外带动体制内的改革,当今中国的国情不允许我们搞体制外的“多党制”、“大民主”,而根据黄锦奎先生的“系统推进”模式,派生了一种“上下驱动”的策略,“即进行体制内的政治改革与公民社会的建设,这就是选准政治改革的突破口,也即体制内改革并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也就是我们党要把政治体制改革从‘外围战’转入‘攻坚战’,减少政治风险的以一种必然选择”[3]。而党的十六大强调党内民主也恰恰证实了这种说法,所以当今完善党内民主是推动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和关键步骤。

中共党内民主问题探究

诚然党内民主是我们党始终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也确实在党内监督、党内选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从宏观角度看,党内民主建设的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从微观角度看,党内的一些现行体制仍存在一些不足,局部甚至还比较严重”,目前来说,中共党内民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民主集中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干部选拔与任用制度上的缺陷,三是党内监督制度的完全落实尚有待时日,四是党代会和党委会运行机制中存在一些问题”[4],五是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在这里对于成果与成就不去过多探讨,主要来分析一下目前还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第一,民主集中制的问题。民主集中制是由马克思提出,并经过列宁充分阐释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重要的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很早就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但是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两种极端的倾向:“极端民主化倾向”和“高度集权化倾向”。极端民主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地方党组织上,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针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地方政府并没能有力地贯彻,而有的地方党组织组织性、纪律性极差,没有号召力,形同虚设;而高度集权化倾向也较为严重,权力的过分集中滋生了腐败,不受或基本不受监督与约束的权力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危害。

第二,干部选拔与任用制度的缺陷,或者说党内选举制度的缺陷。在很长的时期内我们实行的是等额选举制度,这固然同我国的国情相关,但是现在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形势了,而且当今干部的选拔与任用还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党内的民主选举需要选民全面了解候选人,而现实是,在确定好候选人之后仅仅是公示出候选人的个人简历,党内的选民根本不了解候选人的具体主张,也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党内民主。

第三,党内监督机制的问题。当然我党制定了较为全面的监督条例和处分条例,但是真正落实下去,效果就大打折扣了。“我国执行监督的主体主要是纪检、监察、司法、舆论等机构,它们主要是在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人的管辖、监控下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职能的。由于权力地位的不平等,使它无法充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力,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在一般的情况下,监督下级还可以,监督同级就显得苍白无力,更不用说监督上级了”[5],尽管目前各级纪委直接从属于中纪委,不受同级党委的限制,但是纪委针对同级党委还是难以做到有效的监督,另外党内监督的开放性也成问题,社会舆论监督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目前各种主流新闻媒介都是从属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因此鲜有报纸披露党内的腐败与阴暗面,而其实一定是存在问题的,去年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就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而这个首先是由网络披露出来的,在引起了社会上巨大反响后,主流媒介才开始报道,而现在想想这一事件也果不其然地不了了之了。

第四,党代会和党委会运行机制的问题。党代会在中共成立之初是每年定期召开一次的,而如今党代会五年一次成为定制,当然过于频繁的会议,会影响会议的质量,但是地方的党代会和党委会却不能如期召开或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内容也无非是成就很大、问题不少、再接再厉之类的,并没起到应有的意义。如今试行了党代表常任制,固然有利于党代表职能的发挥,但是有些党代表并不明确自身的职责,其能力也难以胜任自身的工作,另外“一些地方党员领导干部占党代表总数的70%甚至80%以上,尤其在县党代表中,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过高”,从而使“党员代表大会”变成了“党员领导干部代表大会”[6],不符合党代会的本意。

第五,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机制问题。党章中规定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却缺少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有力机制,中共十七大通过的党章第一章第四条中规定党员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7]。而党章中却未明确指出保障党员不被打击报复的机制,这显然影响了民主的气氛,一些党组织中的讨论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了“一言堂”,很少会出现反对的意见。

历史借鉴与党内民主问题的解决

我党已经是有着九十年光辉历史的大党了,九十年的艰难历程中有过许多对于如何建设党、发展党的有益尝试,而对于党内民主出路的探究也有较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实现党的长期执政,不仅要与时俱进,发展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实践,也要善于从我党的历史中借鉴有益的经验或者教训。针对如今党内民主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对于问题的解决有五个方面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借鉴。

第一,民主集中制的完善。我党早在中共二大中,就确立党的组织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而坚持民主集中制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古田会议中,曾明确指出“上级机关的决议,凡属重要一点的,必须迅速传达到下级机关和党员群众中去。其办法是开活动分子会,或开支部以至纵队的党员大会,派人出席做报告”[8],想必这样的有力贯彻,当今是难以见到的。

第二,党内选举制度的完善。1931年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后,党对于民主选举施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要求各地各单位做好“向选民报告”的工作,并规定“候选人名单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发动选民对名单进行讨论,真正按民意选举”[9],也就是实质上推行了差额选举。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选举中规定县和边区的参议员可通过集会和媒体进行竞选拉票,而乡村选举的候选人也要到台上说明自己的主张,在竞选中老百姓可以对他们品头论足,说三道四。因而当今的选举也应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重,同时拓宽候选人与选民的交流渠道,完全可以效仿西方国家进行竞选演说等有益的尝试。

第三,党内监督机制的完善。党在成立的时候就注意构建有效的党内监督制度,1927年,党的五大就“选举产生了维护和执行纪律的专门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10],而在陕甘宁边区时期,不仅党内党务委员会的监督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党内监督也开放给了参议员、政府系统以及社会舆论,因此有报刊揭露典型的违法违纪事件。因而当今不仅要解决党内监督体系的平等性问题,也要扩大党内监督的开放性,利用好大众媒体,逐渐减少党和政府对于新闻传媒的过度控制。

第四,党代会和党委会制度的完善。中共建党之初,每年定期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而在八大中就提出了党代表常任制的试行,虽然现在没必要每年召开,但是地方党代会和党委会应该注意按照上面的规定召开有效果的党代会和党委会,以发扬党内民主,而党代表常任制也应该尽快扩大试行区域,妥善推行。

第五,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遵义会议是我党贯彻民主原则比较成功的一次会议,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允许党内分歧者进行申辩,允许他们保留个人意见,充分保护党员民主权利,维护了党章的权威”,比如凯丰“攻击毛泽东只懂孙子兵法,不懂马列主义”[11],但是大会并没有对其进行无情打击。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工作会议上,更是“点名批评了当时党的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在领导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而华国锋随后也就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12],这种民主的氛围在当今显得难能可贵。

另外,我也认为历史上的整风、整党运动对于当今的党内民主建设不无裨益,如20世纪40年代前期的整风运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线路,解放了党员的思想,使得中共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而当今我们八千万党员中,有不少党员对于社会主义的未来,对于党的认识还不够成熟,也可以推行类似于整风、整党等形式的活动确立正确的思想路线,维护党内的团结与统一。

综述

正如《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 党内民主》一书所言,“富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集中制’、‘党委合议制’、‘集体领导原则’,以及国家体制中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客观上为中国民主的发展留下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党内民主以扩大差额选举、强化选举功能为起点,并逐步推广到省市与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一方面可以避免‘直接民主’带来的社会动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党内民主政治实践为社会大众民主提供示范。通过党内民主来推进社会民主,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之路”[13]。而在九十年的光辉历程中,党在党内民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尝试,而今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借鉴党的历史中的有益探索亦或是教训来不断完善我们的党内民主制度,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共长期执政的实现。我们应该努力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规范党内民主选举、完善党内监督、保障党员权利,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的不断完善。相信中共的党内民主制度必将不断健全,而党和国家也必将迎来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李新生:《执政党建设案例教程》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2月第1

[2] 黄锦奎:《论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1月第1

[3] 许冬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410月第1

[4] 李建华等:《执政与善政——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611月第1

[5] 李颖:《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与探索》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5月第1

[6]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11月第1

[7] 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1月第1

[8] 张志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治》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711月第1

[9] 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 党内民主》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6月第1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9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7月第3

[11] 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理论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10月第1

[12] 朱晓华:《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6

[13] 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 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66月第1



[1] 李新生:《执政党建设案例教程》第6667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2月第1

[2] 黄锦奎:《论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研究》第130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1月第1

[3]黄锦奎:《论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党政治学与执政政治学研究》第131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1月第1

[4] 许冬梅:《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研究》第173 党建读物出版社 200410月第1

[5] 李建华 等:《执政与善政——执政党伦理问题研究》第379 人民出版社 200611月第1

[6] 李颖:《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与探索》第167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5月第1

[7] 《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第222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711月第1

[8] 高新民 邹庆国:《党内民主研究——兼谈民主执政》第39页青岛出版社 200710月第1

[9] 高新民 邹庆国:《党内民主研究——兼谈民主执政》第51 青岛出版社 200710月第1

[10] 林尚立:《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第169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1月第1

[11] 高新民 邹庆国:《党内民主研究——兼谈民主执政》第62 青岛出版社 200710月第1

[12] 张志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主政治》第50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711月第1

[13] 唐晋:《大国策:通向大国之路的中国民主 党内民主》第272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6月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