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共和国(宗楠 )

发布时间: 2010-04-11   浏览次数: 29

··共和国

08300120216   宗楠   英语系

 

 

现在是公元2009101日夜里10点整,距离刚刚结束的国庆大典将近半个小时,然而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仍处于极端的亢奋状态,持续了整整一天的兴奋与澎湃依然久久难以平复。

这一刻我知道那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在我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从此不再磨灭,就像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即使早已成为今人无法触碰的时空,但总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古迹让我们无限怀想。

而且我也知道,这一刻每个中华儿女,无论身在何方在做什么,大家激动的心情都是一样的,都在为伟大的祖国母亲庆祝她来之不易的60岁生日,为之欢呼,为之骄傲。虽然大家对母亲的祝福无非是“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 但最简单,最朴素,最划一的语言恰恰是最发自肺腑的心愿。

脑海中,每一张在广场上狂欢的笑脸都生动的浮现出来,时髦的女孩们把国旗国徽装点在美丽的脸庞上,相爱的一对对年轻人热烈相拥,用他们的甜蜜爱情见证伟大的时刻。人群中一对父女尤为可爱:大概只有34岁的女孩,头上系着面小国旗,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冲着镜头洋溢着无邪的笑容,挥着她小小的手儿喊出“祝妈妈生日快乐”。而后爸爸抑制不住激动心情,说到“祖国万岁”,女儿也跟着毫不示弱大呼“万岁”。看啊,多么幸福的人们,多么温馨的一家家啊!

 

当看到大家那么快乐得仿佛成了无忧无虑的赤子一般,我也不禁被他们的欢愉感染,可是不知为何,竟又会不自觉的想起早已作古的、如今安宁的沉睡在新疆戈壁沙滩下的外公外婆和不久前过世的爷爷,心里隐隐作痛。

每次一说到外公外婆,妈妈总是忍不住流泪,不住的念着“如果没有生养那么多孩子,他们不会都去得那么早……”。听妈妈讲,那个时候穷,外公外婆为了不让小孩饿肚子,离开了四川老家,算是响应国家号召,辗转到了新疆那片土地上。在扎根在此之前,两位老人曾经去往甘肃,但最终选择了定居新疆的理由仅仅是因为那里的人们用白面馍馍款待外公外婆,留住了连肚子都填不饱但手艺精湛的外公和他的一家。事实上,之后的生活,为了养育六个孩子,外公外婆依然没办法吃饱穿暖。虽然小平爷爷的改革开放制度推行后,让喜欢单干的外公得以做起个体小生意,生活稍有转机,但是总体而言,他们人生的大半辈子都是苦过来的。

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的爷爷的状况也大致如此。妈妈回忆道:80年代她来到上海嫁给了爸爸。为了挣钱多养活一口人,早就退休的爷爷奶奶凌晨就得起床,出门去附近的牛奶站拖货,然后沿着不变的路线,开始每天送牛奶的工作。三轮车上的玻璃瓶装牛奶堆得像做山,其沉重可想而知,但“爷爷”,妈妈讲到这里时有些哽咽,“就这样拿跟粗绳绕过双肩绑在腰间,奶奶则在车后”,两人不管严寒酷暑一起运送。尽管我亲爱的爷爷比我远在戈壁沙滩的外公外婆幸运许多,在春风中多沐浴了将近20年,可是过惯了艰苦日子的他却怎么也学不会享受生活,总是省吃俭用。爷爷病故后,只要一看到那件女儿买来孝敬老伴的,却从未被穿过的羊绒大衣,奶奶便不禁潸然泪下。

我常常在想,如果这些老人都还健在,看到举国上下这样欢庆的盛大场面,内心一定充满着欣慰与满足。他们从动乱的年代走来,亲历了新中国的成立,然后跟着国家一道经历了那么多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虽然只是无名小卒,但为了把祖国共同建设好,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了一生的血汗。转眼一晃,那个当年大家一同悉心照料的瘦弱的“孩子”竟已在纪念她六十岁的生日了。而且6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发展之迅速令世人都为之惊叹。面对此时此景,第一批建设者们,包括我们爷爷这辈的长者在内,哪有不为之自豪骄傲的?只可惜他们中的多数没有盼到这一天。

向他们致敬!没有他们当年的奋斗,绝不会有我们现在,在共和国的蓝天下快乐美满的生活。

 

可以说,共和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的建设者辛勤的工作,而越来越美好的生活环境也令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共享前辈的劳动果实。十几年前,大家还纷纷怀疑娇生惯养的80年代独生子女是否还能挑起肩负国家重任的担子,然而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些不被看好的80后们,用他们的努力拼搏证明自己的担当与尽职绝不逊色于祖辈,他们展现正展现着中国新一批建设者们的新风采新面貌。

那么我呢?时间的年轮不经意间已转过将近20圈,再过几年,我和我的90后同伴们就要踏入社会,拿过光荣的接力棒,成为建设大军的新鲜血液。

 

不过在那之前,还有一个伟大的理想等着我去实现。

 

今年暑假军训结束不久,我郑重的向学校的武装部提交了征兵入伍的申请表格。身边的好友对我做出的选择惊讶不已,无法理解我要当女兵的想法,更无法想象外表温柔的我能吃得起部队的苦。

我自己一开始也觉得不可思议,猜想大概是乘着军训延续下来的热劲,头脑一热就交了表格。后来自己也沉静下来寻找背后真正的推动力。想想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从小就对军人有一种莫名的崇敬之情。小时候只要电视里播放关于军队生活的纪录片,自己便会变得激动兴奋,幻想自己一身军装敬礼时那种神气的模样。

另一方面,我想仅仅是出于对祖国母亲浓的化不开的爱吧。其实,以前总觉得讲这样的话未免太官话,太肉麻,但军训的十几天里经历的一些事让我渐渐感受到身体里流着的是中华儿女的血,跳动的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中国心,一种民族认同感也愈发强烈,所以不愿再躲藏内心最真实最直白的想法。

依然清晰的记得军训合唱比赛时有一首歌,歌词是像钢铁般刚强的战士们安慰想家的战友时说的话:“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想妈妈。声声我日夜呼唤,多少心里话。不要离别时两行泪花,军营是咱温暖的家。”依然清晰的记得,坐在旁边的教官听到这首歌时噙满了泪花的双眼,和轻轻和着唱时哽咽的声音。那一刻,我知道教官想家了。

他们的年龄没比我们大几岁,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来到军营。然而一旦踏进军营的大门,就很难回家看望自己的妈妈,就必须强忍住对家的想念,就必须承受家人不在身边的孤独寂寞。我常常疑惑究竟是什么让所有服役的军人得以坚持下来,那首歌告诉了我原因。

因为“军营是咱温暖的家”,更确切的讲,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站岗放哨的那方热土,把共和国的每个角落都当做了自己的“家”,并且无怨无悔的为之付出。家是家,国也是家,军人们舍下自己的小家,为了“国”这个大家,这份牺牲小我的精神着实感染了我,令我折服和钦佩,为此我也渴望将青春献给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伟大的共和国!

 

其实不光是军人们时刻将国家铭刻心中,奉献青春捍卫国家的安全,普通的老百姓同样也把国当成自己的家,家里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都会义不容辞伸出援手。

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民投身抢险重建四川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场面,恐怕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而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在“七五”新疆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中涌现出来的维吾尔族老人。高寿81岁的哈密提艾合买于事态最混乱的晚上,冒着巨大的危险,打开自己大院的铁门,庇护了18名无处可逃的各民族群众。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当地民众像他一样,不顾个人安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身边的同胞。对他们来说,各民族之间因为国家这根纽带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在共和国这个大家庭中,不管你来自什么民族,都是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他们互相照顾,彼此关心,唯一的希望是把我们的“国”构建成一个“共”“共”栖的“和”谐的家“国”

 

成为女兵的理想能否真的实现,还取决于最终的各项审核结果。

如果顺利通过,年轻的我定会在军营中把自己锻造成护国护民的忠心卫士,把祖国妈妈当成自己的生母,把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视为可亲可爱的家,像歌中唱到的那样“为了国家安宁,我们紧握手中抢”。

如果无法如愿,年轻的我也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因为只要努力地学到过硬的本领,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每一天的生活工作中,即便做一个平凡人,照样可以像新疆老人,像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一样,心系国家,照样可以为共和国的发展事业抛洒热血,在任何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上为她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之际,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从回首祖辈艰苦生活,想到数不清的建设者们,又从我目前的理想展望自己的未来,点点滴滴中,稚嫩的我似乎隐隐感悟了“我”,“家”和“共和国”之间剪不断的复杂关系。其实他们的关系也没那么复杂,而国庆大典歌舞欢庆时的最后一首曲子恰好完满的道出了我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我爱我,国家

 

                                            写于2009101

 

 

后言:

 写这篇文章的时间,正如一开始所提到的,恰好是祖国的60岁生日之际。当时的我,一方面被空气中到处洋溢着为祖国庆生的欢乐气息感染得热血沸腾,另一方面也在焦灼地等待我的入伍体检结果。本来说因为今年要扩招女兵,而且主要是为世博会特招女武警,所以视力要求会放宽,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女兵梦的而且又有点近视的我,觉得这可能是人生中唯一的机会了,便提交了申请表,希望得以圆梦。《··共和国》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情景中孕育而生。可是,国庆之后得知体检结果不合格,被告知主要还是因为视力问题,这意味着年轻的梦想以破碎收场,面对这样的结果,心情一度变得非常低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才总算恢复了正常状态。其实也就像我在第三部分写到的,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努力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做好分内的工作,就相当于为社会的进步,为国家的繁荣添砖加瓦,也便于心无愧了。虽然这似乎是大家都明白的大道理,但还望在读完我的这段特别的个人经历和与之相伴的心路历程后,能够以此来与各位共勉。

写于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