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走进历史真实之道
主讲教师陈淳教授
发布时间: 2009-03-26   浏览次数: 186

 

1948年5月生,男,汉族,浙江奉化人。
1978-1982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生,导师贾兰坡院士,获硕士学位。
1982-1986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
1986-1992 加拿大麦基尔(McGill)大学人类学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1992-1996 加拿大多伦多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
1997-至今 复旦大学文博系副教授、教授。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史前考古学研究,涉及领域包括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农业起源研究、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兼任中山大学岭南考古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1998年主持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河北阳原县小长梁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新一轮的发掘,该次发掘完全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方法,将卫星定位技术,电脑技术和实验方法首次引入考古的田野工作。发掘和研究报告分别于发表于1999年与2002年的《人类学学报》。
    2000年,承担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文科科研项目,从事《中国文明起源的理论探索》的研究课题。2000年获复旦大学研究生院100本研究生教材建设的特别资助,承担教材《考古学理论》一书的写作。2001年获国家教委文科科研基金资助,从事《中国国家探源的理论探索》的研究课题。

 

教学情况

    共开设和教授6门课,本科的课程为《考古学通论》、《考古学思想史》和《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为《考古学理论》、《考古学专题》与《专业英语》。

近年发表的著作、重要文章和奖项
《当代考古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年。
陈淳(译),《手》。约翰·内皮尔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
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复旦学报》,2005年第4期。
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视野。《复旦学报》,2003年第4期。
酋邦与中国早期国家探源。《中国学术》,2003年总第14辑。
小长梁石工业研究。《人类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问题。《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
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考古学的理论与研究》一书获2004年获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其他主要学术成果:
1. 《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思考》《史学月刊》2002年1期

2. 《小长梁石工业研究》《人类学学报》2002年1期
3. 《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复旦学报》2002年1期
4. 《“操作链”与旧石器研究范例的变革》刊《第八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1年
5. 《岭南史前研究的思考》《岭南考古论文集》2001年
6. 《中国猿人》贾兰坡院士主编,陈淳著。
7.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1998年发掘报告》《人类学学报》1999年3期
8. 《微痕研究的探索与实践》《考古》2001年7期
9. 《聚落、居址与围墙、城址》《文物》1997年8期
10.《酋邦的考古学观察》《文物》1998年7期
11.《资源、神权与文明的兴衰》《东南文化》2000年5期
12.《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昨天与今天》《第四纪研究》1999年2期
13.《早期国家之黎明》《东南文化》1999年6期
14.《中国文明起源探索的新视野》《科 学》1999年2期
15.《两极法与piece esquillees》《人类学学报》1999年1期
16.《考古学方法论的思考与借鉴》《东南文化》1997年4期
17.《中石器时代的研究与思考》《农业考古》2000年1期
18.《谈旧石器的精致加工》《人类学学报》1997年4期
19.《再谈旧石器类型学》《人类学学报》1997年1期
20.《旧石器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载《史前考古学的新进展——庆贺贾兰坡院士九十华诞国际学术
    讨论会文集》,1999年科学出版社
21.《城市起源之研究》《文物季刊》1998年2期
22.《谈谈考古学的科学性》《文物世界》2000年4期
23.《稻作、旱地农业与中华远古文明发展轨迹》《农业考古》199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