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篮球
   首页  精品课程申报  申报表
 
申报表

                          

编号

 

 

 

 

2009年度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申 报 表

 

 

                  体育教学部

      课 程 名 称         篮球

      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

      课程类型            公共必修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体育教育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课 程 负 责 人      原温荣

      申 报 日 期         20092

      学年授课学生数      1110

 

复旦大学教务处

二○○八年十一月

 

 

填 写 要 求

 

一、请严格按照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二、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原温荣

性别

出生年月

1958.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65643663

 

硕士

职 务

教师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yuanwenrong@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200433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4

140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5

150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6

150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7

150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8

125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59-200512月担任上海体育学院高峰同学的实习指导教师。

20069月—200612月担任上海体育学院张百强同学的实习指导教师。

20079-200712月担任上海体育学院林洁同学的实习指导教师。

200810-200812月年担任上海体育学院陈佳倩同学的实习指导教师。

1986年至今担任复旦大学女篮的教练工作,每周训练2-3次。

3.教材编写

参与编写《复旦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参与编写《复旦大学篮球体育课教学大纲》

参与编写《复旦大学体育课理论教材》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4.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及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对日本综合性地方体育俱乐部的探讨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8.6

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美育的探讨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一等奖

2008.7

中日两国竞技体育发展严革比较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届东亚体育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2007.8

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形式的研究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论文三等奖

2007.7

运动训练的整合性:兼论竞技运动中的体能训练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一等奖

2007.5

中日两国运动员培养体制比较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届东亚体育论文研讨会墙报交流

2005.6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6

我国高等院校优秀运动员“学训矛盾”情况的现状调查

 

第八届大运会论文

三等奖

2007.7


2.主讲教师情况(1

2-1-1

基本

信息

邱克

出生年月

1959.10

最终学历

本科

正高级讲师

65643663

硕士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Qiuke008757@sina.com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   200433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4学时/

20032008

100

跳高

训练

12学时/

20032008

6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担任复旦大学跑步协会指导教师,负责督导学生社团体育文化活动。

3.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创建复旦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试平台的研究》 第二完成人

《复旦大学体育课程教师电子教案系统及体育理论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第二完成人

《复旦大学“多元一体化”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二完成人(2007年复旦大学本科教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1-3

学术

研究

4. 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及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上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专业队学习管理现状的比较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2008.7

上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专业队训练管理现状的比较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2007. 8

 

对当前普通高校体教学的多元思考

上海体院学报

 

东亚体育研究会第10届年会论文精选二等奖

2005.7

体育促进个体健康机制的探讨

2005年韩国世界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

 

2005.8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质结构和形式结构探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6


2.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宋明德

性别

出生年月

1951.11

最终学历

大学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54237393

 

 

职 务

教研室主任

传 真

54237393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songapei@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433

 

 

2-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4学时/

20032008

260

篮球

研究生选修课

4学时/

20032008

260

 

 

2-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1、大学生篮球运动员战术培养与组合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3、6

2、健身运动负荷定位的方法与探索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4、8

3、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多元思考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5、8

东亚体育研讨会论文二等奖

4、中西体育的殊途与同归                   2007、12

 

               

 

2.主讲教师情况(3

 

2-3-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马祖勤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2

最终学历

大学

职 称

副教授

电 话

65643663

 

学士

职 务

副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mazuqin@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433

 

 

2-3-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4

225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5

225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6

225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7

125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0学时/周

2008

150

2.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20049-200412月担任上海体育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

200810-200812月年担任上海体育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

2003年至今担任复旦大学男篮的教练工作,每周训练2-3次。

3.教材编写

参与编写《复旦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参与编写《复旦大学篮球体育课教学大纲》

参与编写《复旦大学体育课理论教材》

参与编写《教学参考书》

2-3-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及训练方法的分析与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核心、第二作者)2004

 

主讲教师情况(4

 

2-4-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孙自俭

性别

出生年月

1970.9

最终学历

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65643663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zijian6188@yahoo.com.cn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433

 

2-4-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8学时/

20032008

600

短跑队

训练

18学时/

20032008

6

 

 

2-4-3

学术

研究

1. 2004-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高校田径训练思路

中国教育改革

 

2004.5

对运动训练知识的分析研究

中国体育教育学报

 

2006.3

隐性知识视野中我国体育教学的曲折和争论

中国体育教育学报

 

2006.3

从隐性知识谈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演变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5

隐性知识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8

上海市城市老年人体育健身的现状及对策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7.8

隐性知识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分析

 

12东亚体育科学学会墙报交流

2007.8

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因素分析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书面交流

2007.10

                                              

2. 参与编写《高校体育选项课理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

2.主讲教师情况(5

 

2-5-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裴会义

性别

出生年月

1973.7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65643663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congresspei@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2-5-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游泳

本科生选修课

9学时/

0304

20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2学时/

04050708

600

 

 

2-5-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2004-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中日大学club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上海体育学报

 

2008.12

日本大学运动部的发展情况及特点

上海体育学报

 

2008.5

浅析体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上海体育学报

 

2007.12

体育生活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上海体育学报

2005年东亚体育论文报告会书面交流

2005.8

上海市高校篮球运动队管理制度现状的研究

上海体育学报

20048月全国大运会体育科学论文三等奖

2004.8

 

2.主讲教师情况(6

 

2-6-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国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76.7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65643663

 

学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hefenxiyu1020@sohu.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体育部(200433)

 

 

2-6-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板球

本科生选修课

4学时/

20062008

120

足球

本科生选修课

4学时/

20032008

120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2学时/

20032008

600

 

 

2-6-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2004-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乒乓球直拍横打技术经典战例分析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上海体育学报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二等奖

2008.12

板球运动在复旦大学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上海体育学报

2008年全国医学院校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2008.5

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如何进行有效的战略与战术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全国医学院校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2004.12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体育学报

2002年全国医学院校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2002.2

医科大学女生厌学体育课的调查与分析

学校体育科研

 

2002.11

 

2.主讲教师情况(7

 

2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王恩锋

性别

出生年月

1975.8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讲师

电 话

65643663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chinawef@126.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体育部(200433)

 

 

21-2

教学

情况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1.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2学时/

20062008

600

 

 

21-3

学术

研究

近三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2004-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教师自身特征对体育院系术科课师生互动中教师行为的影响研究

 

2009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体育科学大会 二等奖

2009.1

体育院系师生互动中教师行为和教师性格的关系的研究

参加特别研讨会

 

2008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 特别研讨会

2008.8

普通高校体育篮球专项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上海体育学报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二等奖

2008.12

研究型教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及篮球专项技术的影响

上海体育学报

 

2008.12

体育院系术科课师生互动风格的探讨

上海体育学报

 

2008.6

领会教学法在普通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中的实验验研究

上海体育学报

 

2007.12

                 

2.主讲教师情况(8

 

2-8-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曾泽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2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 称

助教

电 话

13402102955

 

硕士

职 务

 

传 真

 

所在院系

体育教学部

E-mail

zengze0215@hotmail.com

通信地址(邮编)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200433

 

 

2-8-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

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程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的作

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

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

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

学生总人数

篮球

本科生必修课

12学时/

2007-2008

450

 

 

2-8-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

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

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200-2008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论文名称

刊物名称

获得奖项

时间

如何提高控制篮板球的研究

中国体育

教育学报

 

2007.3

我国男子职业篮球俱乐部运行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上海体育学报

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书面交流

2008.5

               

 


3.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

外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1959.10

教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与训练

原温荣

19585

副教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与训练

宋明德

1951.11

副教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

马祖勤

1966.2

副教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与训练

孙自检

1970.9

讲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

裴会义

1973.7

讲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与训练

王国华

1976.7

讲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

王恩峰

19758

讲师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与训练

 

19812

助教

体育教育

篮球教学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

(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共有九人。

年龄结构:50岁以上三人、30岁以上岁五人、30岁以下一人。

知识结构:硕士学历六人、本科学历三人。

学缘结构:六人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三人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

师资配置:正高级教师一名,副教授三名,讲师四名,助教一名。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138.75

 

  克:男,教授,硕士,曾担任过体教部副主任,同时兼任复旦田径队总教练,全国大学生田径协会理事,07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科研能力强,长期担任女生篮球教学课,是篮球教研室的领军人物。几十年的教学中,教学严谨,教学组织严密,细腻的教学指导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原温荣:女,副教授,硕士,长期担任女生篮球教学课,对女生篮球课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热爱篮球,对教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担任复旦女篮教练20多年,多次取得上海市高校篮球比赛第一名,是篮球教研室的骨干教师。

宋明德:副教授,两校合并前任一医体教部副主任,男篮教练,工作能力强,有30多年的篮球教学经验,教学训练兢兢业业,受到学生好评,所带领的篮球队在上海市高校比赛中历年均取得较好成绩,在篮球科研方面,能较好地结合实践,是篮球教研室的骨干教师。

马祖勤:男,副教授,体教部副主任,担任篮球教学工作二十几年,上课认真,教学严谨,教学手段灵活,深受学生欢迎。自1993年担任男篮教练以来,在上海市高校篮球比赛中多次取得好名次。

孙自俭:男,讲师,硕士,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担任男生篮球课教学,教学认真负责,科研能力较强。曾任田径队短跑教练,在全国和上海市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担任篮球选项课教学十多年,注重篮球基础技术和体育隐性知识积累,重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心理变化和潜意识训练,崇尚体育成功学,授课的形式、内容及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好评。

裴会义:男,讲师,硕士,1995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工作积极踏实,教学认真负责,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增担任复旦大学篮球协会指导教师,并负责院系篮球联赛的全面工作;2004年起担任校男篮教练员,在上海市比赛中或得较好成绩;2007年以交换研究员的身份在日本爱知大学交流学习一年。

王国华:男,讲师,在读硕士,1999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专业体育教育,国家田径一级裁判员,曾担任枫林校区田径队教练员,并获得较好成绩,体育较全面,能担任多个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2005年参加板球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获得了板球国际级教练员和裁判员称号,带领复旦大学男子板球队获得了2007年和2008年两届上海市冠军,全国总决赛2008年亚军和2007年季军的好成绩。

王恩峰:男,讲师,硕士,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2006年进入复旦体教部,负责院系篮球联赛的工作;科研能力突出,07年协助男篮工作,08年带女篮取得上海市高校比赛第二名。

曾泽: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2007年进入复旦体教部,个人篮球技术突出,曾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国家一级篮球裁判员,能较好地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青年教师。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综述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根据实践中师生的反馈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两次修订篮球课教学大纲,完成了篮球实践课指导教材和篮球理论课试题库的编写。

改革篮球课的考核内容,采用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评分中充分重视学生练习过程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结合技术的掌握。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篮球专项课和身体素质两部分,其中篮球部分由专项基本技术评定、技术达标、综合能力、理论课网上考试组成。

制作了篮球教学的电子课件,以多媒体课件和学院网络信息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篮球知识的信息渠道。这些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的教学研究中:

.《复旦大学“多元一体化”体育教学体系的构建》,2007年,复旦大学本科教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复旦大学体育课程教师电子教案系统及体育理论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应用的研究》,2008

.《创建复旦大学体育理论网络考试平台的研究》,2008

4.《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美育的探讨》

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讨会一等奖2008.7

5.《对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组织形式的研究》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论文三等奖,2007.7

6.《上海市高校篮球运动队管理制度现状的研究》

全国大运会体育科学论文三等奖,2004.8

7.《上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专业队学习管理现状的比较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2008.7

8. 《上海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与专业队训练管理现状的比较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一等奖      2007.8

9. 《隐性知识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维度分析》

12届东亚体育科学学会墙报交流,2007.8

10. 《如何提高控制篮板球的研究    中国体育教育学报     2007.3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效果

 

体育教学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了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能力。

1.为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采用“传、帮、带”的方法进行培养,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熟悉工作环境,进入工作角色。2006年,由邱克担任王恩峰的指导教师,2008年,原温荣担任曾泽的指导教师。

2.在继续教育方面,关心青年教师的外语、计算机、科研水平的提高,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为学科发展积蓄后备力量。在体育教学部支持下,近五年中,邱克、原温荣、孙自检、裴会义四位教师在职获得了上海体育学院的硕士学位,王国华目前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3.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本课程的理论水平,支持他们参与编写体育理论教材,篮球教学电子课件、理论课PPT、理论试题。

4.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复旦大学院系篮球联赛,使青年教师能够参与实际的比赛组织与编排、裁判培训、成绩宣传等工作。

5.支持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工作。九位老师每年都不同程度参加全国性的论文报告会、大会交流、墙报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篮球技术和篮球理论的发展情况,不断提高、拓宽青年教师的专业技术与知识面为教学服务。2005年马祖勤参加全国教练员学习班;2008年,王恩峰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学训练研讨会。

6.利用学校与国外大学的交流机会,选送青年教师外出进修。2007裴会义以交换研究员的身份在日本爱知大学进修一年。

7.通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使青年教师了解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提高他们开拓创新的能力。

 

篮球教师思想活跃,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训练之余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今年以来完成论文几十篇,涉及面包括教学、训练、体育研究、体育俱乐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完成校级课题2篇。

总之,我教学组在部领导的支持下,在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已获得了一定的效果。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篮球运动自1895年从美国传入我国后,只是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基督教青年会和教会学校作为一种健身娱乐活动游戏而开展,没有作为一门课程开展。1952年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前身)成立并开设了篮球专项课。随着新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篮球作为学生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

篮球专项课是复旦大学体育课的主干课程,60年代便已在复旦开设,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初福之、杨易植、钱尚先等老教师在长期的篮球教学中,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方针,为复旦的篮球教学树立了良好的风范。如今,篮球教学的教师队伍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仅进一步发展了篮球课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且师资力量更为雄厚,形成了较理想的教学梯队。

80年代后,篮球课程上课形式的变化:

 80年代—1997年,实行学年制,共进行两学年四学期的篮球教学。学生按照教务处安排的时间段,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上课,班级人数为24人左右,共有5-6位篮球教师。

1998年—1999年,实行三学期篮球教学,学生在第一学期统一上体能课,其他三学期上篮球课,每学期一个学分。学生按照教务处安排的时间段选课,班级人数26人左右,共有5位篮球教师。

2000年—2003年,两校合并后,实行一学年两学期的教学形式。班级人数28人左右,此时有7位篮球教师。

2004年—2007年,与学校其他课程一样,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每学期可以在任意时间选择教师进行上课,班级人数为30人左右,篮球教师有8位。

2008年至今,在每学期选课的基础上,可进行一学年的选课。每学期开设有37个篮球班,一千多名学生,篮球教师队伍扩大至9人。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课程定位:复旦体育公共必修课

课程目标:篮球专项课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的主干课程,也是体育必修课的主要课程之一。复旦大学的篮球课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改革过程中一直深受广大同学的喜爱,也是复旦大学所有体育课中比较成熟的一门课。

1.基本目标: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比较科学地进行篮球练习,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了解篮球比赛规则和程序,提高篮球运动的欣赏水平。

2.发展性目标: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编制可行的篮球锻炼计划,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文化素养,提高篮球运动能力,体现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

 

理论课:包括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

基础理论由体育与健康、体能的自我评价、体育锻炼与心肺功能适应能力、体育锻炼与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高、体育锻炼与柔韧性的改善、体育锻炼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体育锻炼与心理及社会适应、增强体能的锻炼原则与方法、体育锻炼与环境组成。

专项理论由篮球运动的发展史,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作用,篮球技战术、规则和裁判法组成。

实践课:包括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练习

专项技术由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个人防守等基本技术组成;

基本战术由传切配合、枪篮板球快攻、介绍“人盯人”防守、“二一二”联防等简单战术组成。

身体素质由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组成。一般身体素质内容包括:长跑、短跑、跳远、腰腹肌和上肢力量组成;专项素质内容包括:折返跑、助跑摸高、连续摸篮板等组成。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课程结构

基础理论

专项理论

基本技术

基本战术

身体素质

考核

机动

学时

2学时

2学时

4学时

学时

学时

4学时

2学时

4-2-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

以学生为本,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单的战术配合,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篮球专长和爱好,推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培养和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课程的难点:

1.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2.学生自觉锻炼习惯的培养

3.篮球意识的培养

解决办法:

1.加强篮球知识的教学及篮球规则的讲解。

2.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欣赏水平,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培养篮球意识。

3.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课件等辅助手段,扩展学生的篮球知识面。

 

4-2-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内容的课程不填)

篮球实践课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传授篮球基本知识、基本技战术、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和运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篮球实践课的任务:通过篮球知识的学习和篮球技术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一些篮球基本技术、了解基本的篮球规则和裁判法,扩大篮球知识面;使学生以篮球练习作为手段参与学校课余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篮球实践教学注重篮球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以及学生自我建构知识能力的培养,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在篮球理论知识传播方面,教师能够与学科前沿和时代同步,使学生上课技术和知识的学习与下课自我练习能力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技术传播方面,教师在把握当前先进技术的情况下,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篮球技术特点,并在课上扎实地学习和掌握一些篮球基本技术,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

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1.实践课教学场地:

邯郸校区:室外篮球场14片,室内篮球场1

枫林校区:室外篮球场4片,室内篮球场2

张江校区:室外篮球场6片,室内篮球场1

江湾校区:室外篮球场6

2.理论课教室:

四个校区都配有电化教室,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3.教学器材:

场地、器材、设备情况良好,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课堂上至少保证两人用一个篮球。

4.教材使用与建设:

1)理论教材:

《高校体育选项课理论教程》(全新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主编:王方椽    副主编:邱 克  陈 琪  王新福   

《体育与健康》全国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主编:季      副主编:孙麒麟

2)配套教材: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材实践教程》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5

主编:孙麒麟  主审:宋尽贤

《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教学参考书》 内部教材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2001

《篮球组合技术》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

主编:王梅珍、于振峰 

《篮球游戏》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主编:柳永青

《最新篮球规则》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8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与教学改革)

本课程属于体育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以直观、师生互动为主,结合现代电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1.为了进一步提高篮球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如提高单位时间学生触球时间和控球时间的教学手段,选编了大量与课的教学任务密切结合的球操练习和用球游戏等。

2.教学中应用启发式解疑式的教学法。课堂上注重营造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和锻炼。

3、采用“分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使学生即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培养学生互帮互学意识,提高了学生自学自练能力。

.组织院系篮球联赛、新生杯篮球联赛等多种比赛,注重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积极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一个自我表现和实战锻炼的机会。

5、学生裁判员的培养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教师的课余辅导和篮球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校内竞赛和裁判员培训工作,对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培养,并给予相应的裁判员等级称号,为学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

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制做了篮球理论教学课件,并注意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穿插多媒体手段,将篮球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直观教学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7.理论考试一改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网上开卷考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信息和体育知识。

8.以让学生“学会”转为“会学”为改革主线,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篮球技术外,充实相应的篮球理论教学内容,以体现“基本技术、基本理论、课外活动”三者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9.考核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篮球选项课考核内容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运动能力确定的。考核的内容紧扣教学的基本目标,采用主观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在评分中充分重视学生练习过程和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结合技术的掌握。基本技术以量化指标评定;综合能力评定包括专项技术的实际掌握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学习态度、交往和合作精神、进步幅度等指标。

现在篮球课选课学生众多,对我们篮球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篮球课程将把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并且通过对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指标的优化,形成富有特色的篮球教学方法体系。

4-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两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近两年来,从教学实践结果来看,在所有体育课中,篮球成为学生选修人数最多的课程,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目前,共开设有40个篮球教学班,2008-20092007-2008学年学生对篮球课的总体评价情况如下

2007-2008第一学期,学生对篮球课的评价均值为4.65,高于全校和体育教学部的均值。(全校均值是:4.46,体育教学部是4.60

2007-2008第二学期,学生对篮球课的评价均值为4.82,高于全校和体育教学部的均值。(全校均值是:4.51,体育教学部是4.74

2008-2009第一学期,学生对篮球课的评价均值为4.85,高于全校和体育教学部的均值。(全校均值是:4.52,体育教学部是4.80

2008-2009学年第1学期部分篮球课程评估情况

注:以上数据和表格来源于复旦大学URP信息化校园系统。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限在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在教学手段上求新、求变、求创新,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关注最新篮球技术的发展,注视篮球理论的研究前沿。并注重培养学生篮球自学自练的能力,扩大篮球知识面,提高篮球意识和篮球欣赏水平。

2.积极引进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提高理论课质量,让学生感到篮球的新颖、时尚、魅力。

3.团队教学突显质量: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充分发挥篮球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力求在实现课程目标建设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各有各的特点,

 

5-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我校的篮球课与上海市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相比:整体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教师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较强;篮球课的教学效果好,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较高,作为本科生的一门公共体育课,成为我校开设班级最多,选课人数最多的课程。

5-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集体研讨集体备课需要加强和深化,篮球教学大纲还需进一步改进,更好地突出教学内容多元化和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课件的网上学习、浏览、复习系统等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6.课程建设规划

6-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大纲、进度,考核内容和标准。

2.不断完善篮球理论电子试题库,修改和完善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习渠道。

3.收集和拍摄篮球技战术教学和学生练习中易犯错误及纠正的教学录像,逐步建立网上课程资源,将最新的篮球知识介绍给学生。

4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引进专业人才,并积极创造条件让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

随着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事业在改革深化中的不断发展,课程建设始终是教育和教学改革的重点,要把篮球课建设成一门学生喜欢、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学会一点转为会学很多,从一次性学习向终生学习的观念转变。把复旦篮球课程建设成一门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教育学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并能适当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的学校精品课程。.        

6-2 本课程网上资源(在相应栏前打√)

□自建课程网站,网址:

 

□拟使用校内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参阅)

 

 

说明栏

 

 

7.院系意见

 

 

 

 

                                院长/系主任签字:

                                                   

 

 

                                      

 

  组长签字:

                                                   

8. 专家组评审意见

9. 学校意见

 

 

 

 

                                        领导签字:

                                                   

 


版权所有 © 精品课程——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