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公司财务(金融)学
案例1
发布时间: 2012-03-08   浏览次数: 893

案例1:青岛啤酒卖“泡沫”

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美国AB(Anherser Busch)公司对青岛啤酒觊觎已久,青啤与AB的渊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AB公司曾希望投资并控股青岛啤酒,但由于政策还不允许外资控股国企,因此合作未能达成。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使AB第一次有机会染指青啤。当年715日,青岛啤酒(0168.HK)在香港股市挂牌交易,AB作为战略投资者获定向配售青岛啤酒4500万股,占当时青啤总股本的5%。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AB和青啤的关系没有进一步的发展。

2002年,由于系列连续收购,青啤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情急之下的金志国力排众议做出一个危险决定:向AB定向增发3亿多股H股可转债,融资14亿港元,以解燃眉之急。根据协议,青啤将分三批向AB公司定向发行这批可转债,三批转股价均比2001年底每股净资产溢价50%以上,且比协议签署当日H股价格分别溢价30.9%(一、二期)和24.5%(三期)。如此高的溢价,一般公司都会避而远之,但AB不仅照单全收,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青啤几乎有点苛刻的另外二个条件:不再增持股份,向青岛国资委转让部分表决权。双方签定的《战略投资协议》中约定,AB公司全部完成转股后,将不再收购更多的H股股份。同时,AB公司7%的投票表决权转让给青岛市国资委。表面看青啤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则面临着将失去第一把交椅的可能。事实的确如此,20054月,原本持有青啤14亿港元可转债、预计七年后全部完成换股的AB公司,突然提前三年完成全部换股。这使其所持有的股权比例由最初5%上升到27%,与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资委所持有的股权比例30.56%只差3.56%。

在这种情况下,在支付股改对价后,青岛市国资委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有可能被AB公司取而代之,市场人士普遍担忧“青岛啤酒”到时将变为“国内龙头的外国啤酒品牌”。为此,虽然将对价由最初的101.5股提高到101.79股加2.4元现金,但青岛市国资委通过收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名下2.24%的青岛啤酒股份,并加以巧妙安排,使得青岛市国资委在股改后的股权比例仍能保持30.56%不变。青啤安然度过了“控制权旁落”的危机。

 

资料来源: 王凤君 龙丽丽,青啤控股权悬念:AB相机而动,《世纪经济观察》,2006-1-18,钟鸣,青啤股改高票通过青岛国资委控股地位得保,《第一财经日报》, 2006-10-18

讨论问题:

1、为什么青岛啤酒向AB集团定向发行可转债,而不直接定向发行股票?请你作出可能的解释。

2、引进战略投资者除了融资需要外,青岛啤酒是否还有其他的理由?

3、请站在AB集团的角度,分析它为什么愿意以较高价格接受青岛啤酒定向发放的可转债?应该如何看待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