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首页  教学大纲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
 
公共卫生管理专业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课程代码

PHPM130037.01

编写时间

2012.12

课程名称

流行病学

英文名称

Epidemiology

学分数

2.5

周学时

4

任课教师

何纳等

开课院系

公共卫生学院

预修性质

卫生统计学

课程性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方向)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并能将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应用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实践中。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1)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2)疾病分布与常用发病和死亡测量指标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设计原理和研究方法: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4)流行病学研究的精确性与有效性:随机误差及其估计与控制;系统误差包括偏倚和混杂的识别、判断与控制

5)疾病筛检

6)病因推断及其基本原则

7)传染病流行病学及其预防控制

8)慢性病流行病学及其预防控制

9)流行病学监测

基本要求:

具有卫生统计学基础

教学方式:

理论课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作者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年月

詹思延

流行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姜庆五

流行病学

科学出版社

2003















如该门课为多位教师共同开设,请在教学内容安排中注明。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主讲教师:何纳,男,196811月生,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流行病学哲学博士,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公共卫生学院兼职教授、BioScience Trends杂志资深编委,从事流行病学教学和研究20年,主要从事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流行病学与防控研究,是我国艾滋病流行病学与防控研究领域知名专家,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NIH等多项国内外重要研究项目,在有关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MSM)、性工作者、吸毒人群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高危行为网络、艾滋病分子流行病学、传播动力学和防控策略、中国人群艾滋病自然史和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领域进行了系列研究和创新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艾滋病相关研究论著100余篇,曾获美国UCLA公共卫生学院2003年度最优毕业生、复旦大学优秀“世纪之星”、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目前兼任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特聘专家、上海预防医学会艾滋病性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理事。多次参与全国艾滋病防治重大决策咨询、现场调研和技术支持。主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复旦大学公共选修课《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课程、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研究生学位必修课程《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生《医学科研文献评阅方法》等课程。

教学内容安排:

见附件,教学大纲。

作业和考核方式:

书面考试、笔试。


附件:教学大纲详细内容

单元

细目

要点

一、绪论

1.流行病学定义

(1)定义

(2)研究对象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流行病学

(3)理论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的任务

(1)研究疾病或健康的人群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3)疾病的自然史研究

(4)疾病的监测

(5)疾病的控制对策制定

(6)疾病控制效果的评价

4.流行病学与其它医学学科的关系

(1)与临床学科的关系

(2)与基础学科的关系

(3)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

(4)与非医学学科的关系

二、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

(1)年龄、性别、职业

(2)民族与种族、婚姻与家庭、宗教、行为生活方式

(3)流动人口与移民

2.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3.地区分布

(1)国家间与国家内

(2)自然环境与行政区划

(3)城乡

(4)地方性、输入性、聚集性、自然疫源性

4.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

(1)移民流行病学

(2)出生队列分析

三、疾病的量计

1.量计指标的种类

(1)率(频率与概率)

(2)比、构成比

2.常用的测量指标

(1)发病率、发病密度、罹病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

(2)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超额死亡率、标准化死亡比

3.指标的联系与鉴别

(1)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区别

(2)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的关系

(3)病死率与发病率、死亡率的关系


单元

细目

要点

三、疾病的量计

4.疾病的流行强度

(1)散发(2)暴发

(3)流行(4)大流行

四、描述性研究

1.现况研究

(1)概念

(2)目的

(3)种类

a)普查:概念、目的、优缺点

b)抽样调查:概念、抽样方法、抽样误差与非抽样误差、样本大小、优缺点

(4) 常见偏倚及防止

2.筛检

(1)概念、分类

(2)评价指标

a)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联合筛检试验

b)可靠性:概念、影响因素

c)收益

d)预测值

3.生态学研究

(1)定义、应用、局限性

五、病例对照研究

1.基本原理

(1)概念

2.类型

(1)匹配与非匹配研究

3.实施

(1)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

(2)研究因素的选择

4.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2)统计性推断:暴露率检验、OROR95%可信区间、配对资料的分析

5.偏倚及其防止

(1)选择性偏倚

(2)信息偏倚

(3)混杂偏倚

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


六、队列研究

1.概念

(1)队列研究的定义,种类,特点

(2)队列研究中危险度估计指标的定义

(3)队列研究的目的,优缺点

(4)列研究中常见的偏倚

(5)动态和非动态人群

2.设计

(1)暴露人群的选择

(2)对照人群的选择

(3)暴露因素的确定

(4)暴露结局的确定

(5)样本大小的确定

(6)随访和资料收集

(7)队列研究的应用



单元

细目

要点

六、队列研究

3.资料分析

(1)率的计算

(2)SMR

(3)RRAR

(4)RAPPARP

(5)分层分析

七、流行病学实验

1.概念

(1)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类

(2)实验流行病学的目的、特点和优缺点

(3)实验流行病学的设计原则

(4)实验流行病学中常见的偏倚

2.设计

(1)实验目的的确定

(2)实验对象的选择

(3)实验现场的确定

(4)样本大小估计

(5)随机化分组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6)设立对照的目的、原理和方法

(7)盲法的原理和应用

(8)实验流行病学的应用

3.资料分析

(1)干预效果的评价指标

(2)预防效果的评价指标

(3)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八、流行病学研究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1. 精确性

(1)随机误差概念、估计、控制策略

2. 有效性

(1)系统误差包括偏倚与混杂的概念

(2)偏倚与混杂的分类与识别判断

(3)偏倚与混杂的预防与控制

九、病因及其推断

1.概念

(2)病因概念的发展

(3)病因模式

2.病因研究

(1)关联与因果

(2)病因推断的过程

(3)病因推断的证据法则

十、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

(1) 病原体

(2) 宿主

(3) 传染过程及感染谱

2.传染源

(1) 定义

(2) 种类

(3) 传染病的病程分期及各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3.传播途径

(1) 传播途径的概念

(2) 各种传播途径的传播特点

4.人群易感性

(1) 人群易感性的概念

(2) 人群易感性的影响因素

(3) 人群易感性与传染病流行的关系

5.传染病的控制措施

(1) 疫情报告

(2) 防疫措施:针对传染源的措施、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针对人群易感性的措施


单元

细目

要点

十一、疾病预防与疾病监测

1. 预防策略与措施

(1) 疾病的三级预防

2. 疾病监测

(1) 疾病监测或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和有关概念

(2) 疾病监测的工作过程

十二、病毒性肝炎

1.甲型肝炎

(1)不同传染源的作用

(2)主要的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的特征

(4)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2.乙型肝炎

(1)病原体及抗原抗体系统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及疫苗的作用

3.丙型肝炎

(1)病原体特性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

4.戊型肝炎

(1)病原体特性

(2)主要的传染源

(3)主要的传播途径

(4)流行特征

(5)预防措施

十三、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1.流行病学分布

(1)国内外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发病和死亡趋势

2. 预防控制

(1)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2) 主要预防和控制措施与策略

(3) 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

十四、流行性冒

1.病原学

(1) 病原体的种类

2.流行过程

(1) 传染源种类和病毒变异

(2) 传播途径

(3) 人群易感性

3.流行因素

(1) 生物学因素

(2) 社会学因素

4.预防与控制

(1) 疫情报告

(2) 疾病监测

(3) 其它防治措施


单元

细目

要点

十五、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1.设计

(1)常用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2.流行特征

(2)时间趋势、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特点

(3)主要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3.危险因素

(1)行为生活方式

(2)环境理化因素

(3)生物病因

(4)机体因素

(5)主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及研究进展

4.预防策略

(1)三级预防的定义和常用方法

(2)主要恶性肿瘤的预防及研究进展



版权所有 ©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