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
工业遗产 (第六章重点内容)
发布时间: 2010-12-07   浏览次数: 31

第六章  博物馆的功能论与本体论(5学时)

讲课要点:

1、 内向考察与外向分析

现代博物馆自身的功能发展和面向大众的“三E

2、 博物馆的教育与传播

怎样让大众更多地了解博物馆?

博物馆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实多种多样

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起到的作用

3、 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从有形到无形:博物馆如何进行文化遗产保护?

4、管理与经营:目的和效益问题

 

 

4、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工业遗产与博物馆为例(本章节作为参考学习资料)

地区传统与文化知识对于很多博物馆(尤其是社区相关的博物馆)设计展览与教育活动时,都非常重要。在今天的社会里,人们容易遗忘或忽视他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会忽视他们所处的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知识。不同的博物馆保存了不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是提升及鼓励参观者对自然及人文遗产进行认知的良好场所,通过博物馆及其它机构对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研究、学习,被博物馆保存,通过教育活动进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

在第二节课上,我们论述博物馆文化有四点特征:象征性,共享性,传承性,创造性,在讲到“传承性”的时候,我们说,除了在博物馆里现有保存的文明成果之外,在今天的社会中,还在不断产生新的文化载体,可以让后人理解今天的历史。当时,我们就提到了2003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下的“工业遗产”概念。今天,我们将就“工业遗产与博物馆”这个主题,了解一下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相对而言,我们大家对博物馆保存古代的艺术品,并进行研究和宣传等,会印象更多一些。而“工业遗产”则是近十年内才兴起和发展的概念)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 )于20037月起草,并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确认通过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的概念这样阐释:“为工业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建筑物所处的城镇背景,以及其它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现象,都非常重要。”“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作坊、工厂、矿场、提炼加工场、仓库、能源产生转化利用地、运输和所有其它的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有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场所、教育场所等。”这是目前关于工业遗产最为权威的定义。

从广义上说,工业遗产包括古代的工业遗产和近现代的工业遗产。古代的工业遗产如生产陶瓷器的窑址、酿酒作坊、铜矿遗址、盐矿、铜矿、铁矿、运河等,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多数就是这些类型。比如­——

埃森的矿业同盟工业区景观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 in Essen 2001

拉卢维耶尔和勒罗尔克斯中央运河上的四座船舶吊车The Four Lifts on the Canal du Centre and their Environs, La Louviere and Le Roeulx (Hainault) 1998

韦尔拉磨木纸板厂Verla Groundwood and Board Mill 1996

弗尔克林根铁工厂Voklingen Ironworks 1994

阿尔克-塞南皇家盐场Royal Saltworks of Arc-et-Senans 1982

维耶利奇卡盐矿Wieliczka Salt Mine 1978

维耶利奇卡盐矿位于波兰南部克拉科夫附近,13世纪末以来,它一直是重要的岩盐来源。该矿是由总长达200公里的许多地下通道组成的,它们连接着2000多个挖掘而成的洞室,这些洞室遍布在地下9-327之间。在漫长的岁月中,矿工们形成了把岩盐原料雕刻成各种物品的传统,地下教堂、圣坛、浮雕以及数以百计的真人大小(甚至更大)的雕像都是他们的杰作。尤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里还建有地下博物馆和许多专用洞室,如供患呼吸疾病的人休养的地方。维耶利奇卡盐矿最大的礼拜堂位于地下101处,长50多米,宽15,高12。由于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维耶利奇卡盐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这里都会接待游客上百万人,到了气候宜人的夏季更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但就在上个世纪,那些历史悠久和一些极为珍贵的雕刻品,包括圣安东尼小礼拜堂,已经是面目全非,它们正融化成毫无特色的水滴和污迹。

由波兰和美国科学家及工程师组成的联合小组正在研究盐矿的环境条件,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维耶利奇卡盐矿博物馆

位于克拉科夫市郊区的维耶利奇卡盐矿自公元13世纪开始开采,至今仍在不断的挖掘中,是欧洲最古老且目前仍在开采的盐矿之一;里面有着许多艺术品、祭坛还有用盐雕刻的塑像。维耶利奇卡盐矿是中世纪劳动艺术的结晶。从14世纪起维利奇卡盐矿成为采矿业城市之一,1516世纪是鼎盛时期,1819世纪盐矿开始扩建,成为波兰著名的盐都。1976年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盐矿矿床长4公里,宽1.5公里,厚300 400,巷道全长300多公里;迄今已开采了9层,深度为327,共采盐2000万立方米。为了方便视察和参观,早在1744年就在矿井内兴修了楼梯通道。在离地面130多米深的盐道上建起了世界上罕见的供旅游者参观的游览胜地。那里建有博物馆、娱乐大厅,保留了原有的盐湖、祈祷堂和矿工们劳动场面的原貌。里面有许多雕像和装饰品,均用盐精雕而成。著名的雕塑作品有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该盐矿不仅可供游人参观,还可供某些疾病患者来此治疗。1964年在盐矿第5开采区211深处开设了研究过敏性疾病的疗养所,1974年又在矿井下建成了一座疗养院,供呼吸道疾病患者疗养治病。

入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项目,属世界级工业遗产。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2005年所做的分析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世界工业遗产项目数,包括工业建筑25项、交通结构24项与工业景观6项,除却重复计算的项目7项,合计为48项。其时间分布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20世纪,延续时间最长的项目是奥地利的哈尔施塔特-达赫斯泰因·萨尔茨卡默古特文化景观(盐矿),所涉年代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0世纪,长达22个世纪。中国的青城山与都江堰水利灌溉系统是中国惟一一项世界级工业遗产。

在我国,对古代工业遗产中的一些重要遗址都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而目前关注较多的,是近现代城市发展遗留的等物质形态(即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以来的工业遗产和遗址、以及一直延续到现代的重要的工业遗产和遗址),如“建筑群、机器、工场和工厂、货栈与仓库”等。这些由于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过程中,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大量工业外迁,转产,传统工业基地衰退,于是产生的旧工业建筑。

 

(二)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

1、工业遗产的价值

1)艺术价值

主要体现在工业建筑以及空间规划的审美价值。工业建筑及其所构成的空间体系充分体现机械时代简洁、明快、高效的大生产的特征;工业建筑也是曾经先进工业技术的空间载体,造型往往比较新颖独特,具有时代特征,有些甚至成为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2)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人们可以从设备工艺中了解当时的生产状态,从厂房车间的结构中了解工人之间的关系,从空间布局关系中了解工人与企业主的关系,从工业产品中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

3)技术价值

工业遗产是工业技术及其发展的见证。工业设备、技术流程、工业产品以及工业操作技能,都记载了当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从中可以了解工业时代科技发展。

4)使用价值

近现代工业类建筑一般采用大型的承重骨架结构,构造复杂且技术要求高,建筑坚固耐用,建筑内部大空间利于变更调整,其物质寿命大大长于其功能寿命,可在其物质寿命之内经历多次使用功能的变更;同时由于工业往往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所以常处于城市优势地段,地块具有再利用的潜在价值。所以工业遗产具有较高的物质使用价值。同时,由于建筑本身的保存特性,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得到维护和保存。

5)情感价值

工业遗产包含了相关人群对生产和生活的记忆,留下了一段特别意义时期的纪念(如城市发展时期、工业建设时期),具有场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比如一些厂房区会成为所在地区的甚至是人们心理的地标。保留工业遗产也是对城市历史文脉的保留。

 

2、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工业建筑的持续利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且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工业遗产在经济衰落地区的复兴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连续的再利用,可以稳定那些面临长期就业资源突然中断的人们的心理。”

1)保护性再利用的原则

保护性再利用,是一种基于保护的再利用方式,不同于一般的“再利用”和“更新”。

保护性再利用的前提是进行价值判断。

对于已列入文保单位的工业遗产,可以遵循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对于未列入文保单位的工业遗产,可以依据价值评判结果进行保护,并保护了有价值的要素的基础上,对工业遗产与价值无直接关联的要素,进行再利用。

《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最重要的遗址应当被充分保护。决不允许危及其历史完整性或结构真实性的破坏。”

(价值在于物质结构的就保存物质结构但可以改造表面;价值在于空间形态的就保留空间形态但可以内部重新装饰;价值在于材料的就保留材料但结构就可以重新安排等等。)

2)保护性再利用的方式

保护性再利用的对象包括了建筑物、构筑物、设备以及场地等。其中,又以空间再利用方式居多,大致分这样几种类型:①改建为展示场所,如博物馆、展览馆;②设立创意产业园区;③形成遗址公园、城市绿地等公共空间;④作为特色商用空间,如餐饮、书店、服装店、工艺品店等

在以上空间再利用方式中,“改建为博物馆”获得了普遍认可。

洛杉矶临时现代博物馆由洛杉矶的一仓库建筑群改建而成。临时现代博物馆原来只是位于偏僻地段的一个只剩框架的空库房,改建工程保留了建筑的原有特色,修缮和加固了原有建筑,用蒸汽而不是喷沙清洁框架和天花板,避免破坏原有材料和结构。改建中增加了一些服务设施和入口,包括残疾人使用坡道。唯一显著的建筑学上的改动就是增加了一个外部的顶棚,以增强建筑的可识别性。临时现代博物馆的改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使洛杉矶的人们意识到了旧建筑的价值。

巴黎奥赛博物馆 是以将要废弃的建于19世纪的奥塞火车站改建而成。它不仅利用车站3万平米巨大空间建成5万平米的馆,而且还保留了车站原有室内外壮丽辉煌的风貌,使馆藏的19世纪各种艺术品在这真实的历史艺术氛围中陈列。

 

3工业遗产改建为博物馆的主要类型

1)从博物馆的陈列主题来看

可主要分为与原有建筑功能相关或不相关两种类型。

前者如福州马尾船厂保留旧厂房,将原船政绘事院改为厂史陈列馆。后者如羊毛仓库改建而成的波士顿儿童博物馆(Boston Children's Museum在美国波土顿国会大街上,这家1888年的羊毛仓库,而今已成为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的所在地。

就我国目前利用工业遗产已建和再建的博物馆来看,大多数博物馆的主题都与原来的建筑功能相关。其中,又分两种类型:

①博物馆主题即工业遗产原有功能和历史的展示。如武汉汉阳钢厂的“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天津造币总厂旧址上建的“造币博物馆”,沈阳铸造厂的“铸造博物馆”。

②博物馆主题是原工业遗产功能的深化和丰富。如无锡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馆址为见证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茂新面粉厂房;利用原成都宏明厂机修车间改造成的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2)从博物馆的空间形态来看

主要分为馆舍博物馆和露天博物馆。前者指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空间的再利用(有的由于展品较大,需在展馆外陈列展示);后者就一个区域的工业遗产保存和展示而言。如1986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英国铁桥工业旧址。在河流峡谷的风景之中,有生产车间、工人住房、教堂等保护性工业建筑,也有铁桥博物馆、瓷器博物馆等展示场所,并有意识恢复了锻打铁器、生产蜡烛等手工业技艺,通过完整的场景表达出真实历史感。

 

(三)通过有效利用工业遗产价值,完善博物馆功能

1、满足展示功能要求

工业建筑作为近现代物质遗产,由于生产操作要求,大多坚固耐用,内部大空间有利于陈列大型展品,也便于展示空间的分隔布局,灵活满足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要求。

比如由上钢十厂轧钢厂房改建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然而,由于博物馆建筑利用的是历史遗存,无法如同新建的博物馆那样可以完全按照各方面需求设计,要在保存遗产价值的前提下满足实用功能。如以下两个问题即与之相关。

1)建筑空间尺度与展陈效果的协调

高大空阔的工业建筑空间有利于展示形态较大的藏品,但也可能在隔音和吸音方面有所欠缺,或者使参观者在心理上感到空旷冷漠。在这样的大尺度空间内,需要良好的布局,但和合理的参观线路,使参观者不致在诸多隔墙之间感到凌乱和疲倦。

同时产生的一个问题是,为展示效果而分割建筑空间是否会影响到原有的空间尺度信息表达?工业遗产见证了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即便是离开了工人、机器和生产场景的厂房车间,原有的空间还能够体现建筑技艺,布局规划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生产规模和一定的社会关系。尤其是已经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建筑,需遵循文物保护法“不改变原状”原则。所以,在改建之前,要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充分评估,在再利用的使用价值与遗产见证价值之间有所取舍和平衡。

2)旧工业建筑对博物馆基础功能的适应

尽管展示是核心功能,呈现给观众的是陈列空间,但博物馆还要实现收藏、保管、修复、研究等各项基本功能。因此改建后的功能空间安排和采光、照明、温湿度等都应符合规定;鉴于收藏功能,还要求有相应保存条件的库房设施。

博物馆的基础功能包括社会教育和服务功能,场馆中还需有一定的教育活动场所和服务空间。

如洛杉矶临时现代博物馆,将原来的仓库改建成博物馆时,不仅进行了修缮和加固,还增加了服务设施和入口,包括残疾人使用坡道。

2、充实展览的信息含量

在与原建筑功能相关的主题博物馆中,尤其是工业遗产自身的发展历程陈列,承担物理功能的建筑结构和设备,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能够转换为陈列语言,为陈列主题服务,呈现完整的信息表达。

如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展馆利用了原先的车间建筑,流露成都工业发展的历史痕迹;德国鲁尔区的煤矿博物馆展厅,将旧的煤矿标签检验办公室、工资发放大厅等更新为以鲁尔区采矿工业社会和文化历史为主题的展厅,建筑内的压缩机、变压器等设备也保留为展品。参观者置身其中,更能体会到当时的采矿企业气息。

3、提升博物馆整体形象

工业旧建筑也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比如其简洁明快的风格,比如为适应生产工艺而形成的特殊造型。其中一些更因其鲜明特色而在当地产生了标志性的效果。这样的建筑物本身即如艺术品,观众也能在参观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

如专门收藏法国19世纪油画、雕刻等艺术品的巴黎奥塞美术馆(Musée d’Orsay),展品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旧车站建筑相呼应,1978年即已列入法国“历史遗产”名单,成为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又如由河岸发电厂(Bankside Power Station)改建成的泰特当代艺术馆(Tate Modern),主要展示1900年后的英国国内外当代艺术,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促进了艺术家们的创作。

4、丰富主题博物馆类型

我国利用工业遗产建设的博物馆,由于展示的遗产内容多样,丰富了我国主题博物馆的种类,促进了行业博物馆的发展。如兰州西固区从2006年开始的工业遗产调查,筹建石油化工博物馆、核工业博物馆,计划能够填补国内空白。

 

(四)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保护和延续工业遗产的价值

公共遗产有着为后代而保存的原则,而博物馆则是一个公共空间,“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公开的永久性机构”,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有助于遗产价值的共享和延续。

1、征集和收藏物质遗存

    工业遗产的内涵丰富,物质遗存如工具、器械、生产产品、办公用具、照片资料等易散佚各处,渐渐消逝。而通过筹建主题博物馆,征集展品,有利于全面了解工业遗产,保存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如武汉“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 展出的近千件工业遗存,由其馆长和馆员从各地收集而来。相对于其他再利用方式而言,通过博物馆这样一个专业保管和研究的机构,有助于配合文物普查,集中保护同一主题的工业遗产。

【不过,博物馆不只是一个存放物质遗存的场所,既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及时抢救和保护工业遗产,又要通过新的方式延续其生命力。目前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改建的博物馆中,相当部分是企业主体搬迁或转型之后,为保护工业遗存和记录发展历史而建设的行业博物馆,一些更类似于厂史馆。有的由于企业生产的特殊性质,仅向内部开放,影响了遗产保护宣传的广泛性。在博物馆建成之后,如何经营管理,保持活力,既是发挥博物馆职能的专业问题,也是着眼于遗产保护的长远意义。】

 

2、结合陈列的整体性保护

通过陈列设计,将建筑物本身与内部的设施设备都充分利用,不仅有助于传递展览信息,更有利于物质遗存与环境氛围的整体性保护。

工业遗产见证了工业技术的发展,博物馆保留的工业设施和设备,作为无形的工业技术的物质载体,保存了工业遗产的技术价值。同时,通过老工人的参与,有助于技术的传承。如东建设工业遗产博物馆,反映东莞莞席、烟花爆竹、榨糖等工业生产历史。其中,“莞草编织”是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制作工艺,已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实物展示和文字说明,现代博物馆常用的互动陈列方式和各种体验式活动项目,有助观众了解工业技术,感受技术进步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如有的博物馆,部分区域仍继续原有的生产,以供参观。有的博物馆,则采用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方式,展示工业技艺。在以工业遗存为展品的博物馆中,观众有较多机会亲手接触到展品,体验工艺操作。

如青岛啤酒博物馆,不仅展示了老设备和传统酿酒工艺,还有现场酿造的啤酒品尝,让参观者印象深刻;又如德国鲁尔区铁路博物馆的蒸汽机车乘坐项目,既留下了工业革命的一个技术片断,又让参观者获得了蒸汽时代设备革新的直观体验。

 

3、与多种保护性再利用方式的结合

博物馆日益发挥着文化交流和休闲空间的功能。观众到博物馆,不仅希望获取知识信息,也期待得到轻松愉悦的享受。博物馆形式能够与其他再利用形式,如容纳创意设计产业、形成特色文化消费场所等相结合,满足观众多方面的需求。

如由仓库建筑群改建的洛杉矶临时现代博物馆,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增设了教学设施、阅览室和商场。又如沈阳铁西区铸造博物馆将博物馆中跨部分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引入艺术创作、动漫制作、平面设计、电脑工作室、服装设计等创意工作室,并承接会展活动。

 

4、凝聚社区情感

    在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中,“社区博物馆”的思想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社区博物馆通常展示社区公众熟悉的主题,促进地区文化发展,与社区居民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逐步形成社区活动和交流中心。改建为博物馆后的工业遗产,也扮演了“社区博物馆”的角色。

尽管不再发挥生产作用,但当主题博物馆仍作为一个熟悉的形象存在于社区生活之中,延续了原先作为经济支柱在当地受到的关注,常常会成为人们的心理地标,当地居民也会乐于参与相关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的工作和活动。

对生产转型的企业来说,建立相应主题的博物馆,是对产业历史的纪念,营造了企业文化;而对工厂工人和他们的家庭来说,工业遗产改建的主题博物馆记录了他们曾经的生活状态,凝聚了他们的情感。如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的“工人村生活馆”恢复了当时的“大合社”、粮站、邮局、抗大小学、幼儿园等,特别复原了不同年代13户家庭的生活场景,留住了退休工人们的记忆。退休工人们也积极投入博物馆建设和工业遗产保护,捐赠老摆设、老物件、老照片、老票据等展品。可见展览主题贴近生活,也就易于融入社区。

沈阳工人村生活馆位于铁西区赞工街2号,由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7栋工人宿舍楼半合围而成,包括一个院落、工人村宿舍旧址、铁西人物馆、劳模活动中心和美术馆等。

虽然,博物馆展示主题的设立,与其拥有的遗存资源相适应,与所在社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相联系,也与整个博物馆专业发展的需求有关,但新建的博物馆更要与当地的文化传统相和谐,与遗产保护相融合。

如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如美国马萨诸塞的工业老镇尝试利用旧的大型工业建筑建造一座致力于收藏和展示大型艺术品的专业博物馆,尽管其目的之一便是保护工业建筑,并振兴当地经济、提供就业机会,然而,当代艺术是否能获得当地的认同,是否会冲击到当地的民间传统艺术,精英文化如何在当地获得认同……依旧引发了讨论和反思。

 

5、更新工业遗产的使用价值,促进地区发展

作为重要的公共建筑,博物馆可能成为一个地区的重要景观乃至文化象征,有助于提升地区形象。而将博物馆置于“文化产业”的视野之中,则可通过“文化休闲”、“工业遗产旅游”等方式形成新的文化资源,产生新的就业需求,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随着工业遗产转型博物馆获得新的活力,再次融入现代生活,更有利于遗产保护观念的传播和认同。

如伦敦的泰特当代艺术馆(Tate Modern),其建筑改造保留了工业用地的内、外观,风格鲜明,其设计师还因此获得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立策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泰特”吸引了众多喜爱当代艺术的观众,丰富了当地的观光资源,也由此带动了泰晤士南岸地区从经济衰退的旧工业区成功转型为积极发展的文化繁荣地区。

与其他类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结合,还能形成整体性保护,延续地区文化传统。如杭州计划以剪刀制作、扇业和伞业技艺展示为主题,与编制《京杭大运河(杭州主城区核心段)旅游实施规划》结合,将工业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人文环境和运河“遗产廊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