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
课外参观举例
发布时间: 2008-05-23   浏览次数: 45

 

此为某同学完成课外参观学习任务之后与刘老师的信件交流:

 

谢招源:你好!
看过你的论文,写得挺认真的啊。尤其第一次写论文,也不容易了。嗯,鼓励!^_^
有一点小建议,如果你还愿意修改一下的话。
主要是在文章的结构方面。
文章注重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但是,有些零散。尤其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还缺乏一个明显的主题和线索。
我看了你的文章,似乎可以是这样的一个主题“苏州博物馆新、旧馆舍之间的融合”。分两个方面:
馆方:展线的安排(如新旧馆的入口关系),宣传介绍(如苏州博物馆的语音播放室可以发挥的功能
参观者可以注意的地方:参观前做好准备(这当然也需要馆方的配合,公开一些资料)
同时,如果以“融合”为主题,你还可以在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的同时,肯定一些馆方为此做的努力,或者,简单比较几个其他博物馆碰到类似情况怎样处理的例子(如卢浮宫的“金字塔”)。
此外,恰当地运用运用一些博物馆学理论(如博物馆建筑的要求、展线布局、宣传功能)等等,会另你的文章更有学术风格。
最后,还有一点小问题,请你注意:
1、 论文要用学校统一的格式。这在网络课堂都能下载。这很重要!
2、 你运用了《爱上博物馆》的内容的地方,请按注释要求标明。
3、 文中有一些错别字,可能是打字时候粗心了。请改正J
守柔 上
 
 
 
前言--苏州之旅
 
几个星期前到了苏州一趟,还记得当天早上本计划到拙政园,但没想到入门票竟然是每人60元,超出了我们的预算,为了不让这一躺旅程泡汤,就在地图上找找附近其他名胜地,结果发现苏州博物馆就在附近.因此,就决定到博物馆去参观.老实说我们这一趟旅行没有做什么预先准备,因此只能随便闯闯苏州,这个美丽的水乡.来到苏州博物馆,意外的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大门没有 “苏州博物馆” 标志.到了售票处,售票员说这就是苏州博物馆了.莫名其妙的我们就买了票.意外且得意的是,与拙征园相比,入门票便宜多了,学生票只需10元.我问了售票员入口在哪,经过一番的解释后,才知原来旧馆和新馆是接通的.踏入了旧馆大门,我们毫无目的的随处走走看看,发现这馆还真大,甚至还不知方向,迷了路.我开始感到厌烦,心想这是什么博物馆啊.完全没有值得看的珍贵稀奇的东西,完全只是一个中国古老的一座建筑物,里边者摆设古代的书信,书画等,根本吸引不了我去关注.最后来到了新馆的入口,这时才开始有了目标和方向.但是有了参观的目标和方向,却不清楚参观的物品是什么,唯有知道此馆的珍贵馆藏之一--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的一些资料(因前一天到了虎丘山).
 
参观博物馆的三种观众类型
 
如果将博物馆观众分成三种类型,你是属于哪一型呢?
1) 走马看花型--像海鸥飞来飞去
2) 点到为止型--像蜜蜂采蜜般
3) 咀嚼品味型--像土拔鼠往下钻研
 
以我参观苏州博物馆为例子,我是第一型,即走马看花型.毫无目的和方向的,且看到实物后就调头走人了.完全没有仔细去考察该物体的历史,来源和特色.我想这样算是博物馆参观者中最失败的一型,到过和没到过没什么差别.
 
 
参观博物馆前是该做好准备的
 
从参观苏州博物馆这一次的经历发现,原来参观一座博物馆是必须先做好有关方面的准备,比如该馆的特色,简介,原始建筑的历史,镇馆之宝等等的资料.就像我们到超市去购物,必须先列出要买的东西,购物时才能事半功倍,节省时间.老实说,参观苏州博物馆前,我全然不知苏州博物馆竟是那么伟大的地方.起初总觉得那不起眼的旧建筑物,发黄的书信,貌似普遍的新馆等等都没有什么该注意的.直到上了博物馆文化解读,才发现原来这座博物馆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很有观看价值的.发现后才后悔当时走马看花的态度.
 
 
从这次的经验中,发现其实要了解相关博物馆的有关资料其实并不困难.以下是几种最普遍的途径:
 
第一,电子图书即网际网络--如今是资讯爆炸的时代,当年的不出门不知天下事已成为了过去.只要一上网,所要寻找的资料都会摆在你面前.
 
第二,书报--如杂志,报纸,图书等
 
第三,录影带等光盘.以现代的科技技术,将该博物馆有关的资料以影片的方式录制起来,再透过语音方式来介绍.
 
苏州博物馆的语音播放室
 
苏州博物馆的地下一楼特别设立了一间类似会议室的语音播放室,播放的是讲解有关该博物馆建筑的特出,展出品的由来和特点等.这一点我觉得苏州博物馆做的很好,因为它才用了科技技术并配合视觉和听觉的效果把苏州博物馆给 “装” 进了光碟内,并透过光蝶把苏州博物馆很详细的介绍给每一个人.
 
不过我倒觉得把此播放室设置再地下一楼,即当参观者参观完整座博物馆后才会踏入的地方,使此播放室无法完全的将其功能运用出来.我觉得馆主(用“馆方”更合适)应该让参观者一进到博物馆,就先来到这个影片播放室,让参观者大致的了解此馆的特别之处及其展出的珍贵物品.这么一来,当参观者正式进入各个展览厅时,就能知道该庭内最不能错过的宝物,并在欣赏该宝物时,能够从新回想之前在影片中对该物的介绍,并且懂得细看该物品的特殊构造.此外,更另我感到意外的是,为何该博物馆没有出售该介绍苏州博物馆的纪录片呢?如果有出售该影片,参观者不仅可以当着纪念品收藏,并且可以再以影片的方式在参观该博物馆.另外,该博物馆也能透过该影片向全世界自荐.参观者可以将该纪录片传给身边的人欣赏,并向他们推荐苏州博物馆.也许该馆有自己的原因,不过若这纪录片是贩卖品,我相信它肯定会可以成为该馆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新旧馆的入口--两头无尾的龙
 
由于当初不知苏州博物馆是由新馆和旧馆所组成,才会选择从旧馆即被确认为 “中国现存太平天国王府中最完美的建筑”的大门为入口.选择此入口有何不对呢?具体原因可以分成以下几点:
 
第一,苏州博物馆旧馆的入口和博物馆本身连贯不起来.一座是富含有历史性价值古色古香的中国建筑物,另一座则是现代化,充满几何概念的创新设计建筑物.也许如果参观者从新馆入,再通过新旧馆间的明显区分处--传统的海棠形的扇窗到旧馆,就不会有格式不相符合的感觉.但是如果参观者是从旧馆再到新馆就会感觉到这一点.
 
第二,若可以的话,我会以 “有两头却无尾的龙” 来形容苏州博物馆.为何呢?苏州博物馆由新旧馆组成,若参观者由新馆进入,见到的就是贝聿铭,此馆的设计者的最爱,外方内圆的拱形门;若参观者由旧馆进入,见到的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古色古香的传统大门.这么一来,就形成了两建筑物尾对尾的情况.参观者参观完新馆后,过了海棠形扇窗后,会发现失去了方向.更糟糕的是两建筑有两个衔接处.从旧馆进入的来到新馆的情况也一样.除非参观新(旧)馆后,来到另一馆时,先来到旧(新)馆的大门处,再从此处开始参观,否则,就会导致边走边寻找出路,走马看花的情况.
 
第三,从旧馆大门找不到苏州博物馆的迹象.应该说忠王府本来就不是苏州博物馆.从新馆进入,参观者可以在信息讯问处得到有关该博物馆的传单和简介,最重要的是该博物馆的地图及该馆推荐的参观的依序方向.但是旧馆的入口处却找不到这些资料.导致从旧馆进入的参观者拿捏不了所处的方向.只能随便走走,有前路就往前走.忠王府又是一座雄伟壮丽,曲折宏敞的建筑,没有该建筑的地图,免不了参观时忽略了一两个值得参观的地方.
 
因此我觉得馆主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改变情况.既然新旧馆都已经建成,在形式上改变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忠王府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更加不可能对该建筑物动手.或许再将两馆拆开成为两个个自的馆即苏州博物馆和太平天国忠王府也是一种方法.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两入口处放有该馆的基本资料,如该馆的地图等.另外就是在参观的途径上设法想出最理想的参观方式,改变两头无尾的现象.
 
总结
 
苏州博物馆除了该新馆拥有贝氏风格的创新设计和古色古香,富含有历史性的旧馆备受全世界的瞩目外,当中的许多展出品更是吸引着来自国内国外的参观者前来参观.美好特别之处固然值得表扬,不过缺点之漏点之处也应该值得关注,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以改进.以上是我以一位参观者的经历而提出的弊点并给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