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
杨志刚教授
发布时间: 2008-05-23   浏览次数: 754

 

杨志刚教授

 

                  男,1962年出生,籍贯福建。1980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1984年7月)、硕士(1987年7月)、博士(1996年1月)学位。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9月—2008年1月兼任系主任,兼管校博物馆。与同事合作,于2001年成立中日合作复旦大学书法·文物研究中心并兼任主任;于2003年创设复旦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兼任主任;于2005年创建复旦大学于右任书法陈列馆。兼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文博学会理事,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精品展览评选专家库成员。二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生涯,先主攻中国思想文化史、礼学和礼仪制度研究,现侧重文化遗产、博物馆学及相关问题的探索。独立或领衔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科研项目。出版《中国礼仪制度研究》等个人专著5种,校点、编辑《东塾读书记(附[陈澧文存])》,参与编著各类著作十余种,主持编辑《文化遗产研究集刊》1-3辑,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百余篇。笔名有潇扬、闻泽等。

 

在复旦大学任教以来承担课程一览

A.本科生课程
博物馆文化解读(2007年秋季列入复旦学院核心课程)
博物馆文化(2007年被评为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古籍与版本
简帛学概论(代课)
中国文物鉴赏(合作)
文化人类学概论(获2002年复旦大学教学一等奖)
文献学
中国文化的多维透视
中国古都与文化名城(合作)
* 因“复旦大学文博专业教学实践新探索”,领衔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 获第三届复旦大学教学名师奖
* 被评为2007年度复旦大学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B.硕士生课程

文化遗产研究专题
文物学专题
历史文献学专题
中国文化研究专题
中国文化史专题
文博专业文献导读

 

 

 

C.博士生课程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导论
文化遗产领域实务与规范
博物馆发展史专题研究儒教文物研究专题

 

* 因“文化遗产系列课程建设”,获复旦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三等奖* 被评为复旦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杨志刚科研概览
 
一、出版个人著作
1、《中国礼仪制度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废墟上的家园》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六合一统》            长春人民出版社,台湾联经出版社
后出修订本《千秋兴亡·秦》,长春出版社  再出插图本《六合一统——中华帝国的崛起》,2005年1月
又出新版《大秦王朝》等
4、《故宫——凝固的皇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
5、《东塾读书记(外一种)》(古籍整理) 三联书店,香港三联
 
 
二、发表博物馆学论文
1、博物馆与中国近代以来公共意识的拓展 《复旦学报》1999年3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99年8期转载                                 
2、博物馆的“公共空间”                《文汇报》1999年7月24日“学林”版
3、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博物馆事业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5月
4、博物馆与中国现代化              《中国文物报》2001年8月12日
5、“博物馆文化”的再认识              《中国文物报》2002年10月18日
6、中心与边缘:中国博物馆文化一瞥      《粤海风》2002年第6期
7、高校博物馆学的学科特点与发展对策    《中国文物报》2002年12月13日
8、创建文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            《中国文物报》2003年2月21日
9、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功能、类型和管理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国实践与理论进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0、“朋友”意识与博物馆工作的方法      《中国文物报》2003年5月16日
11、博物馆管理基础与提升策略            《南通博物苑苑刊》2006年第1期
12、展示与服务:博物馆职能的新认识      《中国文物报》2006年3月17日
13、博物馆的非营利性及营销战略          《中国文物报》2006年5月12日
14、构建博物馆的本体意识                《中国文物报》2006年7月14日
15、双重视野中的博物馆管理              《江南论坛》2006年第3期
16、社会和文化视野中的博物馆收藏        《国际博物馆》2007年第4期
 
 
三、发表有关文化遗产论文
1、文化遗产:新意识与新课题    《复旦学报》97年4期 ※《新华文摘》97年第11
                                 期摘要
2、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意识              《文汇报》1999年6月12日“学林”版
3、保护世界遗产:思想与行动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1辑
4、地震与人类文化               《文汇报》2000年10月5日“学林”版
5、复旦大学藏高山族文物整理札记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1辑
6、环境权与公共遗产保护            《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21日
7、试谈“遗产”概念及相关观念的变化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2辑
8、韩国文化遗产法制建设的历史考察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2辑,第2作者
9、“全方位”的遗产保护             《社会科学报》2002年2月7日
10、台湾高山族文化:复旦的收藏         《文物天地》2002年第6期
11定位于“文化遗产”的研究            《中国文物报》2002年11月1日
12、隶书探源                            《中日书法研究中心论文集》2002年
(日本)《书学》2003年第5期
13、无形遗产:话语背后的思想脉络        《中国文物报》2003年6月6日
14、将文化遗产教育尽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3辑
15、回眸2001年                          《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3辑
16、“无形遗产”,迟来的关怀            《社会科学报》2003年7月31日
17、文化遗产研究和“文化遗产学”        《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12日
18、探寻切合于文博工作的“遗产”概念    《中国文物报》2003年3月28日
19、管理与伦理:公共性遗产事业的一个新视点 《中国文物报》2003年12月5日
20、环境艺术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中国文物报》2004年3月5日
21、中国古村落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日本)《书学》2004年第5、6期
                                         《中日书法研究中心论文集》2003年
22、从环境艺术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世界遗产论坛-明清皇家陵寝专辑》,科学
出版社2004年6月
23、宗族祠堂的产生演变及现实境遇        (日本)《书学》2005年第5、6期
《中日书法研究中心论文集》2005年
24、文化遗产科学的学科建设及其“对象”问题 《中国文物报》2006年8月18日
25、“遗产”的概念系统及遗产与城市互动的若干问题    《世界遗产论坛(二)——世
界遗产与城市发展之互动》,科学出版社2006年
26、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中的儒家文化   《齐鲁文化研究》第5辑,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
 
 
四、1990年以来发表思想文化史、礼学史等方面论文
1、礼俗与中国文化              《复旦学报》90年第3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
90年第3期、《高校学报文摘》90年第5期转载。
2、中国文化人类学发展的构想    《文汇报》91年3月20日“学林”版 
                                ※《新华文摘》91年第6期摘要
                                 收入《中华学林名家文萃》,文汇出版社2003年2月
3、文化变迁中的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复旦学报》91年第3期 ※《新华文摘》91年
                                      第8期、《高校学报文摘》91年第6期转载。
4、儒家思想与未来社会相关度的探索 《复旦学报》90年第1期 ※收入《儒家思
                        想与未来社会》(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91年
5、汉代礼制和文化略论     《复旦学报》92年第3期 ※收入《秦汉文化和华夏传统》
                               学林出版社93年
6、《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研究    《浙江学刊》93年第1期
7、礼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复旦学报》93年第3期 ※《文汇报》93年7月31日
                             “学林”版摘要。
8、宋明文化与近代化关系析论    《复旦学报》94年第3期
9、《朱子家礼》:民间通用礼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94年第4期
10、论《朱子家礼》及其影响    《朱子学刊》第6辑
11、宋代礼俗与文化略论 《宋明思想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学林出版社
                          1995  
12、“礼下庶人”的历史考察    《社会科学战线》94年第6期                       
13、中国礼学史发凡    《复旦学报》95年第6期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与哲学史》
                      96年第1期、《高校学报文摘》96年第2期转载。收入陈其泰等
                      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学苑出版社,98年6月。
14、礼学研究刍议    《原道》第3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6年1月
15、当代中国大陆和海外、台湾的宗亲活动     《复旦学报》96年第3期
16、一种学问和它的际遇   《复旦学报》96年第3期 ※《新华文摘》96年第8期摘要
17、重铸新时代的“礼义”    《文汇报》96年8月21日“学林”版
18、敬畏“理”的人生艺术    《文汇报》96年9月4日“学林”版
19、皇帝制度与中国社会    《学术月刊》97年10期 ※《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
                         (Z1)97年12期转载
20、走向结合的影视与人文研究    《文汇报》“学林”版97年9月30日 ※《影视人类
                                 学通讯》第7-8期、第9期连续转载
21、右文抑武               《国脉如缕》,长春出版社,97年8月
22、《朱子家礼》在韩国的流传与影响    《朱子学刊》第8辑,黄山书社1997年12月
23、时代新使命:重建礼仪之邦      《粤海风》98年5-6期 ※《人大复印资料》(B8)
                                  99年4期转载
24、开掘中国传统礼文化的资源    《探索与争鸣》98年8期
25、人文精神与秩序再造      《粤海风》98年9-10期
26、略论周谷城研究中国史的特点与成就    《社会科学》98年11期 ※《人大复印资
                                 料》“历史学”99年1期转载  
27、后宫制度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        《学术月刊》99年5期
28、市场经济与道德重建                  《朱子学刊》第9辑,黄山书社1999年8月
29、《朱子家礼》与中国近世文化    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所报》第70号,
                                      2000331
30、《朱子家礼》在中国近世文化史上的地位   日本《关西大学东西学术研究所纪要》第
                                   34号,2001年3月
3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导论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32、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
年9月
33、试论礼学在现代中国的重构             《礼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12月
34、礼学百年历程的回顾(上)             《鉴往瞻来――儒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35、《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与孔子对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6、秦蕙田《五礼通考》撰作特点析论      (台湾)《经学研究集刊》第3辑,2007年
 
 
五、近期(2006年以来)部分参加的学术研讨会
1、2006年6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承办)        
提交论文《文化空间:概念、类型及其它》
2、2006年6月“礼学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浙江大学主办)     
提交论文《礼学在现代中国的重构》
3、2006年7月“世界遗产论坛(二)——世界遗产与城市发展之互动”(南京大学、明孝陵博物馆主办)   
提交论文《“遗产”的概念系统及遗产与城市互动的若干问题》
4、2006年8月“儒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师范大学主办)   
提交论文《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中的儒家文化》
5、2006年10月“日本关西大学120周年校庆国际学术报告会”(日本关西大学主办) 
提交论文《[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的若干问题》
6、2006年11月“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文博系主办) 
提交论文《于右任与中国传统文化简论》
7、2007年6月“海峡两岸世界遗产规划与管理机制研讨会”(台湾大学主办)
提交论文《遗产的新类型与保护新思维》
8、2007年6月“保护运河遗产 城市和谐发展——2007京杭大运河沿线城镇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同济大学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办)
提交论文《遗产保护新思维与大运河“申遗”》
9、2007年7月“民众的生活与文化遗产:中日韩三国对话” (日本关西大学主办)
提交论文《民众与遗产:以上海的经验为例》
10、2007年8月“第二届中国经学国际研讨会” (清华大学、西北大学主办)
提交论文《秦蕙田〈五礼通考〉撰作特点析论》
11、2007年9月“东亚王权与政治思想中日论坛”(复旦哲学学院、日本关西大学主办)
担任大会评议人
12、2007年9月“书坛双峰 复旦瑰宝——于右任王蘧常书法艺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13、2008年4月“首届中国古镇保护周庄论坛”
14、2008年5月“《国际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

提交论文《免费开放与中国博物馆品质提升》。

本论文删节版:删节版免费开放与中国博物馆品质提升.doc 

另附在线版(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