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试题A卷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2009-04-01   浏览次数: 1017

一、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的舆论监督观;结合中国新闻传播业现状,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60分)
参考答案:
1.舆论监督:是公民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众人物的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务的批评、建议,是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是人民参政议政的一种形式。
2.马克思:“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针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指出,报刊的“首要职责”是“保护公民不受官员逞凶肆虐之害”。
恩格斯在《给〈社会民主党人报〉读者的告别信》说:党报拥有监督和批评党的领导机构的权力,但必须建立在党的道德和党的纲领的基础之上。监督、批评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正、坦率;(2)不能违背党的道德、纲领和既定政策;(3)注意不使敌人获得“窥视内幕”的机会;(4)注意把个别领导人的错误和整个党的错误进行区分。
3.列宁提出党内“行动一致,批评自由”的原则;斯大林要求报刊:“学会从零碎的批评转到较深的批评,从深刻的批评进而推广开批评的结果,进而报道我们的建设方面因批评而获得的成绩。”
4.毛泽东指出报纸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刘少奇提出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原则性与纪律性的统一。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倡导、鼓励通过报刊对党政工作进行批评。 建国初期的报刊批评特点(1)实行独立批评权与独立责任相统一制度;(2)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3)新闻批评必须遵循政治上的周到考虑原则。
5.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提高领导机关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强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党的正式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舆论监督”概念。
李瑞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批评,通过新闻媒介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考虑,这就是舆论监督。”
6.改革开放30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支持,我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彰显。但是,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时也遭遇、出现了监督不力、监督不易、监督错位等困境与问题。创新媒介体制,健全新闻传播法制,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和专业主义教育,应为使舆论监督走出困境并发扬光大的三个着力点。 
7.要充分重视、正确行使网络等新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


二、论述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宣传工作方针。(40分,非留学生选做)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创造性发展。
2.1980年代,党提出“以表扬为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宣传方针,“揭露和批判阴暗面,目的是为了纠正,要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使人们增强信心和力量,防止消极影响。”(1987年中宣部、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新华社联合发出《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见》,经书记处通过)
3.李瑞环《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1989)要求:(1)舆论监督的根本前提和出发点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定地站在党和人民的利益的立场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2)媒体要选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作公开报道。江泽民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提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4.《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二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新闻报道要宏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造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鼓舞和激励人们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舆论;有利于人们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心情舒畅、社会政治稳定的舆论。
5.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指出: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首先必须要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
6.至于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学生可各抒己见。

三、谈一谈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体会。(40分,留学生选做)
通过该题,主要了解留学生对本课程的看法及学习情况,无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