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新闻学概论
《新闻学概论》作业习题
发布时间: 2008-06-26   浏览次数: 5354

 【每周阅读作业及思考题】

 
绪论:新闻学及新闻学概论(2课时)                              
 
第一章 作为社会现象的新闻传播活动(2课时)                          
 
参考阅读:
教材《新闻学概论》第一章;    
延伸阅读: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1984;
《科学的新闻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新闻学?萨空了著,载《萨空了文集》第98-102页,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导论:遗传和本能,查尔斯·霍顿·库利著,包凡一、王源译,华夏出版社,1999。
思考提示:
对于社会而言,新闻及其传播的必要性究竟在哪里?怎么看待人类生存发展与新闻传播的关系?为什么要把新闻传播看成一种社会现象?
 
第二章 新闻(4课时)                                     
   
参考阅读:
教材第二章;   
延伸阅读: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载《中国新闻史文集》第264-272页,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王中:《论新闻》,《新闻大学》第一期;
*《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孙玉胜著,三联书店,2003;
《美国人和他们的新闻》,伦纳德·小唐尼、罗伯特·G·凯泽著,党生翠、金梅、郭青译,初广志审校,中信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思考提示:
新闻定义及其特性,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或者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新闻的状况千差万别。如何认识这样一种现状?能否结合现实从理论上谈谈你对新闻的看法?假设你能办一张报纸,你会如何处理新闻?为什么?
 
第三章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2课时)                           
 
参考阅读:
教材第三章;
延伸阅读
*王中:《论宣传》,《新闻大学》第三期(或《王中文集》第243-255,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宣传学导论》,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公众舆论》,沃尔特·李普曼著,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思考提示: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之间有何异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意义何在?在上海报纸上宣传特奥会的报道,你能否从新闻与信息、宣传和舆论的关系上提出什么好的建议?
 
第四章 新闻事业的产生及性质和特征(4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四章;   
延伸阅读:
《英国新闻史》,第一部分:报业史,詹姆斯·卡瑞、珍·辛顿著,栾轶玫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卷一:第二、三章,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美国新闻史》【第八版】,第二章、第六章,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展江、殷文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
*《现代传媒史》,第二、三、四章,佐藤卓己著,诸葛蔚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传媒的历史与分析——大众媒介在加拿大》,第一章,玛丽·崴庞德著,郭镇之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主体与喉舌》,童兵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日本大众传媒史》,第一章:大众传媒的出现;第二章:明治初期的报纸与杂志,山本文雄编著,诸葛蔚东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思考提示:
不同国家报纸的产生出于不同的原因和推动力,为什么如此?它们之间有否共同的东西?若有,是什么?了解这些历史对于理解今天的新闻事业有何关系?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规律(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五章
 
延伸阅读:
*《报刊的四种理论》,韦尔伯·斯拉姆等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新华出版社,1980;
《市场新闻业》,约翰·H·麦克马那斯著,张磊译,新华出版社,2004;
《第二媒介时代》,马克·波斯特著,范静哗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认同的空间:全球媒介、电子世界景观与文化边界》,戴维·莫利、凯文·罗宾斯著,司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李良荣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思考提示:
新闻事业的发展及规律也许可以有不同的总结和归纳,你能够说出哪些?为什么?网络和新媒体,是不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延续?为什么?
 
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七章;   
 
延伸阅读: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罗伯特·默顿:《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黄林译,载《传播学》(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世界新闻研究室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157-182页;*《聚焦〈焦点访谈〉》,第一编:“焦点”自述,郭镇之、赵丽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传播学概论》,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1984;
《报纸的力量——世界十二家大报》,马丁·沃克,新华出版社,1987年;
《想象的共同体》,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创新的扩散》,埃弗雷特·罗杰斯著,辛欣译,郑颖译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思考提示:
不同的出发点,对于新闻事业功能的看法自然也就不一样。按照你对新闻媒介的接触及其理解,新闻事业最主要的功能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第七章 新闻自由(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九章;
 
延伸阅读:
《自由主义》,李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黄旦:《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一期,110-16页;
*孙旭培:《论社会主义新闻自由》,载《新闻学新论》,孙旭培著,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论出版自由》,弥尔顿著,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58;
《美国自由的故事》,埃里克·方纳著,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第一章:新闻和出版自由,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著,王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思考提示:
新闻自由就是媒介可以传播它想传播的内容吗?为什么?新闻自由该怎样界定?谁来界定?如何正确理解新闻自由的相对性?
 
第八章 新闻选择(4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十三章;
 
延伸阅读:
*《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第六章:“把关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公开挑战;第七章:关隘重重: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多重控制,黄旦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传播学概论》,第九章:发送者、接收者与挑选过程,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著,陈亮、周立方、李启译,新华出版社,1984;
《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托德·吉特林著,张锐译,胡正荣校,华夏出版社,2007;
*《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麻争旗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第十一章:决定什么是新闻,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著,王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思考提示:
谁决定了新闻?新闻、宣传、市场、公众,这些因素可以协调吗?一切以受众为导向,是否正确?
 
第九章 受众(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十一章;
 
延伸阅读:
*《受众分析》,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媒介·人·现代化》,陈崇山、孙五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卜卫著,新华出版社,2002;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第四章:媒体和公众信任;第五章:知情权,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著,王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思考提示:
受众在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中是否重要?受众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你觉得应该如何理解才正确,为什么?在当前我国新闻传媒的操作中,是如何认识受众的?
 
 
第十章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理念(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十四章;   
 
延伸阅读:
*《联合国国际新闻道德规约二则》,载教材第322-324页;
《新闻道德评价》,罗恩·史密斯著,李青藜译,新华出版社,2001;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第十四章:新闻道德;第十八章:新闻工作是一门职业,埃弗利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著,王纬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思考提示:
获取新闻需要道德吗?你觉得新闻是一项什么工作?
 
第十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和中国新闻改革(2课时)                           
 
参考阅读:教材第十二、十五章
 
延伸阅读: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聚焦〈焦点访谈〉》,郭镇之、赵丽芳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冰点故事》,李大同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思考提示:
中国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在哪里?你为此有了什么样的准备?
 
 
【研究报告大纲】
 
占课程总分的20%,学生可自由组合,以4-5人为一组,在本学期对新闻实践中的某一问题、现象或者个案做一研究报告大纲,研究报告大纲必须包括:所研究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试图运用的理论、具体观点、最后结论,参考文献。研究报告大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提出并和授课教师讨论而定;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