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八
发布时间: 2008-05-23   浏览次数: 187

 

 
一、                       试论先秦道家文论(33分)。
二、                       试比较萧统及萧纲文学思想之异同(33分)。
三、                       漫谈你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考(34分)。
 
 
 
一、回答问题(共50分):
(一)你认为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史研究二者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二)任选一位魏晋南北朝或唐代作家,谈谈其作品的内容和艺术。
二、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每题10分,共30分):
(一)隋代李谔上隋文帝书云:
魏之三祖,更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有同影响,竞骋文华,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兹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弥笃。……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说,不复关心,何尝入耳。……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及大隋受命,圣道聿兴,屏黜轻浮,遏止华伪。……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钻仰坟索,弃绝华绮。……如闻外州远县。仍踵敝风,选吏举人,未遵典则。至有宗党称孝,乡曲归仁,学必典谟,交不苟合,则摈落私门,不加收齿;其学不稽古,逐俗随时,作轻薄之篇章,结朋党而求誉,则选充吏职,举送天朝。……臣既忝宪司,职当纠察。……请勒诸司,普加搜访,有如此者,具状送台。      
问题:1)“羲皇舜禹之典”是指什么书?“伊傅”是指什么人?
2)你认为李谔上书的直接目的是什么?文中表现了对华艳文风的不满,那么,李谔上书的目的是不是要求用行政手段处置文风华艳的作者?为什么?
(二)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王元之谪守黄冈谢表云宣室鬼神之问岂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惟期死后此一联每为人所称道……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亦反其意而用之矣
问题:文中涉及哪两个典故?为什么说李商隐、林逋诗“反其意而用之”?
(三)杜牧之云杜若芳洲翠严光钓濑喧此以杜与严为人姓相对也又有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悬此乃以朱云对白日皆为假对虽以人姓名偶物不为偏枯反为工也如涪翁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待九方皋尤为工致
  问题:(1)为什幺说杜牧的两联诗用了“假对”?“假”字如何解释?
       2)“涪翁”是谁?为什么说他的两句诗“尤为工致”?
、写出下列文章或书的作者(或编者)(共10分):
(1)《与杨德祖书》           (2)《文章流別论》 
(3)《诫当阳公大心书》       (4)《南齐书文学传论》
5)《史通》                 (6)《箧中集》
7)《董氏武陵集纪》         (8)《极玄集》 
9)《花间集序》             (10)《文选旁证》                           
四、写出下列语句所在的文章篇名(共10分):                                
(1)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
2)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
3)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4)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5)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6)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7)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8)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彩色夸声音以为能也
9)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10)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一、请写出下列论著的作者名(10分):
1、《怀麓堂诗话》             2、《南词叙录》
3、《论文偶记》               4、《花部农谭》
5、《读第五才子书法》         6、《艺苑卮言》
7、《序山歌》                 8、《序革命军》
9、《人境庐诗草自序》         10、《艺概》
二、 请用最简炼的语言说明下面的“趣”与“兴趣”、“意趣”、“理趣”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共同性与各自的涵义(不要发挥,要一言中的)(15分)。
容与堂本《水浒》回评说:“天下文章当以趣为第一。”
严羽说: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汤显祖说:“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沈德潜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等句“俱入理趣”。
三、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35分):
1、简述王骥德曲论的主要贡献。
2、简评张道深(竹坡)世情小说论对前人的发展。
四、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40分):
1、试论中国文论的近代化与传统文论的联系。
2、在明清文论中任举一例(思想、观点或范畴),论述其承上启下,演变与发展。
 
 
 
一、简述“象”范畴的发展历史(20分)。
二、试述宋代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贡献
40分)。
三、论者多以为传统文论范畴多边多义,很难确解,请
对此作出你的判断(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