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之三:周兴陆
发布时间: 2008-06-20   浏览次数: 378

 

 

周兴陆副教授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周兴陆

性别

出生年月

197106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副教授

电 话

65112908

 

文学博士

 

 

传 真

 

所在院系

中国语言文学系

 

E-mail

Zhou-xinglu@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复旦大学中文系

研究方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中国文学批评史(本科专业必修课):2学时/周,030506学年,300人。

2.文心雕龙精读(本科专业必修课):2学时/周,07学年,110人。

3.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本科专业选修课),2学时/周,07学年,25人。

4.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本科公选课),2学时/周,0108年,600人。

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与“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相关的课程,每年约指导3篇。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薇阁教学奖二等奖。

奖励,作为主讲之一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获得复旦大学、上海市精品课程奖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明清时期未刊文学评点的整理与研究,教育部重大项目,2006年,主持;

2、  中国古代诗歌评点研究(已结项),教育部一般项目,2005年,主持;

3、  渔洋精华录汇评(已结项),古委会项目,2005年,主持;

4、  杜甫精神史研究,上海市社科项目2006年,主持。

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1、  钱谦益与吴中诗学传统,《文学评论》,独立,2008年第2期;

2、  传统文论现代化之审思,《文艺理论研究》,独立,2008年第1期;

3、  谢灵运诗歌的文献问题,《复旦学报》,独立,2008年第1期;

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参与撰写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获2002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周兴陆,1971年生,安徽合肥人。1997年,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硕士研究生毕业,200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批评史博士研究生毕业,同年留校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室工作,现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兴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和文学研究史领域的研究,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杜诗批评史研究。杜甫诗歌,历来是古代文学研究的重点,宋代就有“千家注杜”之称,明清以降,杜诗学一直是集部研究中的显学,留下了大量评、选、注杜的文献,历代诗话文论中,杜诗也是热门话题,许多诗学理论,都表现在对杜诗的评论中,可以说对杜诗的研究,就构成了一部杜诗批评史。周兴陆自1994年以来,开始于杜诗学的研究,也就是研究中唐以后历代对杜甫诗歌的笺注、阐发、评论,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给予辨析、考察,既注重于杜诗学个案的研究,又试图揭示各个时期文化背景中杜诗批评的特征和历史发展。在中国古代久远绵长的历史中,许多文学文本都拖着一条长长的研究、批评史,如历代关于诗经的文学研究和批评,关于楚辞的研究和批评,关于陶渊明、李白、王维、白居易、韩愈、李商隐、苏轼、黄庭坚等人诗文的批评,都足以构成一部部“个案批评史”。在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出版之后,继续深化古代文学批评的“史”的研究,“个案批评史”或许是一个值得开掘的方向。

二、关于吴敬梓失传《诗说》的发现与研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唯一的一部经学著作《文木山房诗说》,近代以来就失传了。胡适《吴敬梓传》、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都说已不存于世。周兴陆于1999年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这部清代手写本《文木山房诗说》,将之整理公布于世,并对《诗说》的著作时间、《诗说》与《儒林外史》的关系进行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兴趣,研究《儒林外史》的著名学者李汉秋先生说:“这是给纪念吴敬梓诞生三百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三、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的研究。自1997年起,周兴陆承担了国家“九五”社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史》之《总论卷》的研究和撰写工作。从事这个课题研究,他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从文献基础工作做起,认真钩稽、爬梳基本文献,将立论建立在坚实的文学基础上。他先后发掘出国人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章太炎讲演《文心雕龙》的记录稿,并进行相关的研究。二是在20世纪社会历史巨大变革的背景中阐述文学学术的历史发展和转型、评述文学研究史上的各种思潮、现象和具体成果,避免仅仅依据当下的思想潮流去评判过去学术活动、学术成果,力图摆脱“历史的近视”。

四、、中国诗学史研究。这方面,除了参加《<人间词话>导读》、《美学精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原人论》的撰写外,近年来承担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中国诗学史》研究。已发表了《还<沧浪诗话>以本来面目》(与朴英顺、黄霖先生合作),在文献考辨上下大功夫,对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的底本提出有力的置疑,解决了《沧浪诗话》何种版本可靠的问题。郭绍虞先生撰《沧浪诗话校释》时,所见到的最早版本出自明代正德年间,他认为明人作伪风气很盛,正德本不可靠,改而相信稍后于严羽的魏庆之的《诗人玉屑》所引严羽论诗文字,他的《沧浪诗话校释》的校勘,主要就是依据《诗人玉屑》的文字,但是,《诗人玉屑》是一部诗话类书,在条目次序和文字上,并不可靠。周兴陆等通过文献的正反比勘,提出台湾中央图书馆新发现的元刻本《沧浪吟卷》中的《沧浪诗话》,与后代的通行本没有根本的差别,《沧浪诗话》的可靠刊本应该是这个元刻本,而不是《诗人玉屑》本。近年来,周兴陆在诗歌评点的文献考辨方面发表的若干篇文章。明清时期的大量手批诗集文献,其实现在尚未引起学者的注意。或许是这些手批本在文字辨认和版本源流考辨上都有一些复杂的问题,限制了学术界对这些批点的重视和运用。但这正是学界需要解决的问题。周兴陆已经发表的对于翁方纲批点王士祯《渔洋山人精华录》、翁方纲批点黄庭坚《山谷外集》、黎简批点韩愈《昌黎诗集》的研究,主要是侧重于文献学的考辨。因为名人手批,时人或后学又往往辗转摹抄,所以存在不同的版本。他的评点文献的考辨,尽可能地搜罗不同的版本加以对照比较,为学界提供可靠的诗歌批点文献。

 

讲授课程:

       1、《中国文学批评史》;
        2、《文心雕龙精读》;
       3、《中国诗学史》;
       4、《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5、《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研究范围 :

  1、中国文学批评史;
        2、中国诗学史;
        3、杜诗批评史。

 

主要科研成果:

  1、《刘辰翁诗歌评点的理论与实践》(《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2、《宋代杜诗研究的基本模式》(《东方丛刊》1997年第2期)
  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维方式及其演进》(《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4、《金圣叹杜诗批解的文学批评学透视》(《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5、《<唐诗品汇>为何列杜甫为“大家”》(《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2期)
   6、《“诗史”之誉和“以史证诗”》(《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
  7、《吴敬梓失传著作<诗说>在上海发现》(《光明日报》1999年6月24日)
  8、《吴敬梓<诗说>劫后复存》(《复旦学报》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9、《<文木山房诗说>整理》(《学术界》199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0、《从<文木山房诗说>考察<儒林外史>主旨》(《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第5期)
  11、《重读1949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书品》1999年第2期) 
  12、《新世纪之初古代文论研究的思考》(《复旦学报》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3、《试论杜诗的正典化》(《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第2期)
  14、《王夫之的杜诗批评》(《船山学刊》2000年第3期)
   15、《还<沧浪诗话>以本来面目》(第一作者,《文学遗产》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6、《走向学科独立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研究》第四辑,2001年2月)
  17、《摆脱历史的近视》(《中国文化报》2001年3月28日)
  18、《<文木山房诗说>三题》(《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9、《从杜诗接受史考察黄生的<杜诗说>》(《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第4期)
   20、《<沧浪诗话>“于诗用健字不得”考辨严羽评杜甫》(《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辑,2002年12月)
  21、《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学术理念的进程》(《古代文论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22、《新时期以来思想史视野的杜甫研究》(《光明日报》2002年12月25日)
  23、《<文木山房诗说>纂成时间考》(《文献》2002年第1期)
  24、《20世纪文学学术史研究也须从文献做起》(《光明日报》2002年1月2日)
  25、《窦警凡<历朝文学史>-国人自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16日)
    26、章太炎讲演<文心雕龙>》(《中华读书报》2003年3月12日,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收入黄霖 师编著《文心雕龙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
  27、《窦、林、黄三部早期中国文学史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第5期)
  28、《吴瞻泰<杜诗提要>研究》(《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1期)
  29、《鲁一同<通甫评杜>琐谈》(《杜甫研究学刊》2003年第3期)
  30、《<文木山房诗说笺证>指瑕》(《古籍整理情况简报》2003年第6期)
  31、《窦警凡的<历朝文学史>》(《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6期)
  32、《中国文学史学学科确立的标志》(第二作者,《文汇读书周报2003年10月17日》)
  33、《章太炎讲解<文心雕龙>辨释》(《复旦学报》2003年第6期)
  34、《试论<儒林外史>的“明史观”》(《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6期)
   35、《探索的兴味和思想的馈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6、《原人——当代文论的思想起点》(《河北学刊》2004年第6期)
  37、《翁方纲批点《山谷外集》辑考》(《古籍研究》2004年上)
  38、《李商隐诗歌评点的若干文献学问题》(《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2期)
  39、《翁方纲批点渔洋山人精华录考辨》(《文学评论丛刊》7卷1期,2004年)
  40、《黎简批点<昌黎先生诗集注>》(《文献》2004年第1期)
  41、《明代评点《韩诗外传》二种》(《学术月刊》2004年古典文学研究专号)
  42、《从汉魏思想到陆机的“诗缘情”》(第二作者,《江淮论坛》2004年第5期)
   43、《杜甫诗论的诗学史定位》(《杜甫研究学刊》2005年第3期)
  44、《中国古代诗学大势鸟瞰(上)》,(《中国文学研究》第七辑,2005年5月)
  45、《建立具有实践品格与个性化的中国文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三辑,2005年12月;收入《追求科学与创新——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12月)
  46、《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手批<陶渊明全集>叙录》(《文学遗产》2005年第4期第53页)
  47、《关于人文学术研究的几点认识》(《上海社科通讯》2005年第5期)
  48、《上海图书馆藏郑文焯手批<陶渊明全集>》(《文献》2005年第4期)
  49、《七月流火,“错”用何妨?》(《文汇报》2005年9月2日)
  50、《探索中国文论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社会科学报》2005年8月18日)
  51、《曹寅<北红拂记>刻本藏于上海图书馆》(《社会科学报》2005年11月10)
  52、《<红楼梦史表>:“红学”史上最早的“表解”著作》(《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3期,)
  53、《1600部<中国文学史>不能完全抹煞》(《社会科学报》2005年3月3日)
  54、《文学应关注社会底层》(《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1期)
  55、《从<讲义>到<大纲>-朱东润早年研究文学批评史的一段经历》(《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6期)
  56、《王铎、钱陆灿批点<杜工部集>提要》(《杜甫研究学刊》2006年第四期)
  57、《应该加强文学评点研究》(《社会科学报》2006年8月3日)
  58、《朱东润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国学研究》第九辑)
  59、《稀见李贺诗集评点本提要》(《中国文学研究》第八辑,2006年)
  60、《梁章钜<读渔洋诗随笔>》(《中国诗学》第十一辑,2006年)
   61、《关于高棅诗学的两个问题》(《学术界》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