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明清卷
发布时间: 2008-06-23   浏览次数: 1295

《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明清卷》

 

明代


3/文原宋濂
7/答章秀才论诗书(选录)宋濂
8/空同子瞽说(选录)苏伯衡
11/独庵集序高启
13/剪灯新话序瞿佑
15/唐诗品汇总叙高棅
19/太和正音谱(选录)朱权
22/次王半山韵诗跋陈献章
24/怀麓堂诗话(选录)李东阳
27/三国志通俗演义序庸愚子
30/缶音序李梦阳
32/驳何氏论文书李梦阳
35/诗集自序李梦阳
37/谈艺录(选录)徐祯卿
40/与李空同论诗书何景明
43/与李空同论文书吾谨
45/渚山堂词话(选录)陈霆
48/诗余图谱凡例按语张
49/李前渠诗引杨慎
52/论文杨慎
54/四溟诗话(选录)谢榛
57/禹鼎志序吴承恩
59/市井艳词序李开先
61/项思尧文集序归有光
63/三国志通俗演义引(选录)修髯子
65/词曲(选录)何良俊
68/董中峰侍郎文集序唐顺之
70/答茅鹿门知县二唐顺之
72/唐宋八大家文钞总叙茅坤
75/送王元美序李攀龙
77/古乐府序李攀龙
78/肖甫诗序徐渭
80/西厢序徐渭
81/南词叙录(选录)天池道人
83/水浒传序天都外臣
88/艺苑卮言(选录)王世贞
90/五岳山房文稿序王世贞
92/宋诗选序王世贞
94/童心说李贽
97/杂说李贽
99/读律肤说李贽
100/忠义水浒传序李贽
102/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评(选录)李贽
105/曲律(选录)王骥德
109/艺圃撷余(选录)王世懋
111/词致录序苏浚
113/与友人论文焦竑
115/文论屠隆
119/答吕姜山汤显祖
121/合奇序汤显祖
122/孙鹏初遂初堂集序汤显祖
124/元曲选序二臧懋循
127/诗薮(选录)胡应麟
131/词隐先生论曲沈璟
133/金瓶梅词话序欣欣子
136/金瓶梅跋谢肇淛
138/曲论(选录)徐复祚
141/论文上下袁宗道
144/诗源辩体(选录)许学夷
147/爰园词话(选录)俞彦
150/叙小修诗袁宏道
153/叙陈正甫会心集袁宏道
155/叙竹林集袁宏道
157/雪涛阁集序袁宏道
159/宋元诗序袁中道
162/中郎先生全集序袁中道
165/诗论钟惺
167/诗归序钟惺
169/东坡文选序钟惺
171/叙山歌冯梦龙
173/古今小说叙绿天馆主人
175/曲品(选录)吕天成
179/谭曲杂札(选录)凌濛初
182/拍案惊奇序即空观主人
184/二刻拍案惊奇序睡乡居士
187/答陈人中论文书艾南英
192/万茂先诗序谭元春
194/王先生诗序谭元春
196/诗镜总论(选录)陆时雍
199/远山堂曲品(选录)祁彪佳
203/远山堂剧品(选录)祁彪佳
205/佩月堂诗稿序陈子龙
207/六子诗稿序陈子龙
209/王介人诗余序陈子龙
清代

213/虞山诗约序钱谦益
216/书瞿有仲诗卷钱谦益
218/西游记题词幔亭过客
220/啸台偶著词例数则丁耀亢
222/续金瓶梅集序西湖钓叟
224/失笑二傅山
229/读第五才子书法(选录)金圣叹
234/西厢记·惊艳总批(选录)金圣叹
236/缩斋文集序黄宗羲
239/万贞一诗序黄宗羲
241/马雪航诗序黄宗羲
243/闲情偶寄(选录)李渔
253/制曲枝语(选录)黄周星
255/十二楼序钟离濬水
257/围炉诗话(选录)吴乔
259/日知录(选录)顾炎武
264/西江游草序施闰章
266/姜斋诗话(选录)王夫之
271/读三国志法(选录)毛纶毛宗岗
278/吴朴斋集序毛先舒
280/宗子发文集序魏禧
283/词选序陈维崧
286/原诗(选录)叶燮
292/陈纬云红盐词序朱彝尊
294/带经堂诗话(选录)王士禛
298/聊斋自志蒲松龄
301/答谢小谢书廖燕
303/长生殿例言洪昇
306/桃花扇凡例孔尚任
309/答张伍两生书戴名世
311/词综序汪森
314/填词纳兰性德
315/谈龙录(选录)赵执信
318/古文约选序例方苞
322/第九才子书斩鬼传序黄越
324/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选录)张道深
328/说诗晬语(选录)沈德潜
331/古诗源序沈德潜
333/一瓢诗话(选录)薛雪
335/复家鱼门论古文书(附尺牍)程廷祚
338/论词绝句十二首厉鹗
342/与江宾谷江禹九书郑燮
345/论文偶记(选录)刘大櫆
348/看山阁集闲笔(选录)黄图珌
350/东周列国志序蔡元放
352/红楼梦评语(选录)脂砚斋
355/随园诗话(选录)袁枚
358/答沈大宗伯论诗书袁枚
361/程绵庄诗说序袁枚
362/儒林外史序闲斋老人
364/与方希原书戴震
366/挹绿轩诗集序纪昀
368/论诗赵翼
370/述庵文钞序姚鼐
372/答翁学士书姚鼐
374/复鲁絜非书姚鼐
377/志言集序翁方纲
380/石洲诗话(选录)翁方纲
382/雨村曲话序李调元
384/文德章学诚
387/文理章学诚
390/古文十弊章学诚
396/论曲绝句三十二首(选录)凌廷堪
399/大云山房文稿二集自序恽敬
402/读聊斋杂说(选录)冯镇峦
404/词选序张惠言
406/花部农谭序焦循
408/文言说阮元
411/蜃楼志序罗浮居士
413/灵芬馆词话(选录)郭麐
415/初月楼古文绪论(选录)吴德旋
418/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选录)周济
420/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刘开
424/养一斋诗话(选录)潘德舆

 

中郎先生全集序
 〔明〕 袁中道

中郎先生少具慧业1,弱冠成进士,即有集行世。其《敝箧集》为诸生、孝廉及初登第时作也2;《锦帆集》令吴门时作也;《解脱集》以病改吴令,游吴、越诸山水时作也;《广陵集》去吴客真州时作也3;《瓶花集》为京兆授为太学博士,补仪曹时作也4;《潇碧堂集》请告归卧柳浪湖上六年作也5;《破砚集》再补仪曹出使时作也;《华嵩游集》官铨部典试秦中往返作也6。盖自秦中归,移病还山7,不数月而先生逝矣,其存者仍为《续集》二卷。
先生诗文如《锦帆》《解脱》,意在破人之执缚,故时有游戏语,亦其才高胆大,无心于世之毁誉,聊以抒其意所欲言耳。黄鲁直曰:“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有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暇计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称其工,舞罢又萧然矣。”8此真先生言前意也。然先生立言,虽不逐世之颦笑,而逸趣仙才,自非世匠所及。即少年所作,或快爽之极,浮而不沉,情景大真,近而不远,而出自灵窍,吐于慧舌,写于铦颖9,萧萧冷冷,皆足以荡涤尘情,消除热恼。况学以年变,笔随岁老,故自《破砚》以后,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若没石之羽10,秀若出水之花,其中有摩诘,有杜陵,有昌黎,有长吉,有元白,而又自有中郎。意有所喜,笔与之会,合众乐以成元音11,控八河而无异味12,真天授,非人力也。天假以年,不知为后人拓多少心胸,豁多少眼目!恐亦造化妒人,不肯发泄太尽耳。甫四十余而即化去,伤哉!
先是家有刻不精,吴刻精而不备13。近时刻者愈多,杂以《狂言》等赝书,唐突可恨。予校新安14,始取家集,字栉句比,稍去其少年未定之语,按年分体,都为一集。15
嗟乎,自宋、元以来,诗文芜烂,鄙俚杂沓。本朝诸君子出而矫之16,文准秦、汉,诗则盛唐,人始知有古法。及其后也,剽窃雷同,如赝鼎伪觚,徒取形似,无关神骨。先生出而振之,甫乃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一洗应酬格套之习,而诗文之精光始出。如名卉为寒氛所勒,索然枯槁,而杲日一照,竞皆鲜敷。如流泉壅闭,日归腐败,而一加疏瀹,波澜掀舞,淋漓秀润。至于今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灵无涯,搜之愈出,相与各呈其奇,而互穷其变,然后人人有一段真面目溢露于楮墨之间。即方圆黑白相反,纯疵错出,而皆各有所长,以垂之不朽,则先生之功于斯为大矣。
诸文人学子泥旧习者,或毛举先生少年时二三游戏之语17,执为定案,遂谓蔑法自先生始。彼未全读其书,又为赝书所荧,无足怪耳。今全集具在,请胸中先拈却“袁中郎”三字18,止作前人未出诗文偶见于世,从首至尾,亶目力而谛观之19,即未深入,亦可浅尝,有法无法,历然自辨。何乃成心不化,甫见标题,即摇头闭目不观,而妄肆讥弹为也。至于一二学语者流,粗知趋向,又取先生少时偶尔率易之语,效颦学步,其究为俚俗,为纤巧,为莽荡,譬之百花开而棘刺之花亦开,泉水流而粪壤之水亦流,乌焉三写20,必至之弊耳,岂先生之本旨哉!
总之,先生天纵异才,与世人有仙凡之隔,而学问自参悟中来,出其绪余为文字,实真龙一滴之雨,不得其源,而强学之,宜其不似也。要以众目自虚,众心自灵,不美不能强之爱,不爱不能强之传。今美而爱,爱而传者,已大可见矣,亦无俟后来之子云也。先生之学,以暗然退藏为主,其所造莫可涯涘。生平作人,冲粹夷雅,同于元气,若得志,可使万物各得其所。其作用于作令佐铨时,微露其一斑,惜未竟其施,别有纪载21,兹不复赘云。

上海古籍出版社钱伯城标点《珂雪斋集》卷十一
注释
1. 中郎先生: 袁宏道。
2. 诸生: 秀才。孝廉: 指举人。
3. 真州: 今江苏仪征。
4. 仪曹: 指礼部郎官。袁宏道万历二十六年(1598)起至万历二十八年(1600)先后任顺天府教授、国子监助教和礼部主事。
5. 柳浪湖: 在今湖北公安县,袁宏道早年读书的地方。袁宏道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七月,以礼部仪制司主事奉使河南,事毕例得给假归里,自此告病家居,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复出,前后凡六年。
6. 铨部: 指吏部。袁宏道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十二月由礼部主事调任吏部主事。秦中: 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7. 还山: 回乡。
8. “黄鲁直曰”十三句: 引自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九《书家弟幼安作草后》,文字略有出入。
9. 铦(xiān)颖: 锋利的尖端,借指毛笔笔端。
10. 没石之羽: 将箭深深射入石中,喻膂力过人。没,陷入。《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镞,箭头。
11. 元音: 纯正、完美的音乐。
12. 控八河而无异味: 控,贯通。八河,古代八大河川或泽薮,具体所指各不相同。此句意谓,能够汇通众多的水流,而依然保持纯正的水味。
13. 吴刻精而不备: 指吴郡袁叔度(无涯)书种堂写刻本袁宏道集七种,总称“袁中郎七种”。分别刊于万历三十年(1602)、三十六年(1608)和三十八年(1610)。
14. 予校新安: 新安,隋改歙州置新安郡,治所后移至歙县(今属安徽)。后世因以新安为歙州、徽州所辖地的别称。时袁中道为徽州府教授。
15. “始取家集”五句: 袁中道编《袁中郎先生全集》二十三卷,万历四十七年(1619)刊于徽州,分体合编。
16. 本朝诸君子: 指前后七子。
17. 毛举: 粗略地列举。
18. 拈却: 去除。
19. 亶: 通“殚”,竭尽。
20. 乌焉: 乌、焉二字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
21. 别有纪载: 袁中道述袁宏道生平之文有《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即指此文。
说明
公安派对自己的文学主张的某些修正,自袁宏道离开江浙以后便已开始,在袁宏道晚年,这种意向越趋明确。袁中道参加文学活动的时代要稍晚一些,一方面受到文坛否定公安派的压力,另一方面他对公安末流的弊病也看得更清楚。为了重张“楚风”,克服弊端,他既竭力为袁宏道回护,又对他作一分为二的分析,提出宗长去短的原则;同时袁中道对自己一派后学的批评也更加严厉,对公安派早期的主张作出了进一步的修正。
最显著的是,袁中道提出要熟读汉魏唐诗,莫可率然而作。他教诲文人:“若辈当熟读汉魏及三唐人诗,然后下笔,切莫率自肣臆,便谓不阡不陌,可以名世也。”(《蔡不瑕诗序》)重视向优秀的文学遗产学习,其实质是提高对诗歌创作艺术性的要求和期望。这表明袁中道在强调抒发性灵的同时,已经更多地转向对如何艺术地抒发性灵之问题的关心。此为一。二、 他提出了怎样看待袁宏道创作的意义、如何评价他的历史作用的问题。这一点集中地反映在这篇《中郎先生全集序》里。在文中,袁中道充分肯定了袁宏道在变拟“古法”为搜“心灵”的诗文创作观念更替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他认为,袁宏道的诗文创作可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的创作始自《破砚集》(1606年起)。而袁宏道四年以后便去世,所以后期实指他晚年之作。在袁中道看来,袁宏道早期之作(尤其是在吴中时的创作),“时有游戏语”,“无心于世之毁誉,聊以抒其意所欲言”,因而难免“纯疵错出”;后期作品,“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生动,无一篇不警策”,健而含秀,古而能今,集合众长而又自具面目。显然,他虽对袁宏道一生的创作都作了高度评价,具体来说,则又以为其前期创作的意义主要在于破,后期主要在于立,若以公安派对诗歌艺术完美性的认同而言,自当以袁宏道后期的作品为主要依归的对象。他认为,当时无论否定还是追随袁宏道的,似乎都是以袁宏道早期旨在破除模拟陋习而本身尚欠成熟的作品作为依据,并未通观袁宏道创作的全部,更未留意于他前后创作的变化。因此,否定者约举他“少年时二三游戏之语,执为定案”,得出“蔑法”自袁宏道“始”的结论;而“学语”者也只是取他“少时偶尔率易之语,效颦学步”,沦为“俚俗”、“纤巧”、“莽荡”。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否定论抑或肯定论,袁中道认为皆未求得袁宏道创作的“本旨”,因而都属于误识。
熟读汉魏唐诗,完整认识袁宏道的创作精神,尤其强调向袁宏道后期的作品学习,这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反映出袁中道对公安派未来发展的思虑和设想。其目的是维护“性灵”学说的地位,提高创作的艺术品位,克服俚浅草率、重意轻法的弊端及片面性。但是,袁中道的努力收效并不显著,公安派自袁宏道自我修正之日起,其影响便逐渐趋弱,至袁中道擎旗召唤时,情势更不利于公安派继续发展,它在文坛的地位为异派所替代已不可避免。袁中道上述修正理论,构成了晚明文学思想更迭演进过程中一个自然而有意义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