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 大学物理
   首页  精品课程申请表  2. 主讲教师情况  杨中芹副教授
 
杨中芹副教授

 基本信息                                                                                                           
 
          姓 名
      杨中芹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73年11月
       最终学历
     博 士

   职 称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电 话
     65642643
          学 位
  理学博士
   职 务
 
      传 真
     65104949
所在院系
  物理学系
     Email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物理系(200433)
         研究方向
纳米结构电荷、自旋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电子结构的第一
原理研究

 教学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有:
1)《大学物理》大学生基础课,4学时,06及07年秋季学期,力学系,55人/届,
            两届都采用原版教材及双语教学。
2)《普通物理》大学生基础课,3学时,05秋季学期,医学院,75人
3)《固体物理学》大学生专业课,4学时,04春季学期,本系大学生,120人
4)《固体物理学A》大学生专业课,3学时,04秋季学期,材料学系,40人
5)《科研实践》04,05,07年,共约10名同学已完成科研报告
6)  每年指导2名左右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4:获复华青年教师成才奖
  2006:获学校双语教学资助
  2007:获复华物理学科奖教金二等奖
  2007:获学校双语教学资助
  2007:指导的论文《纳米电子器件自旋和电荷相关输运问题的理论研究》
             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研究课题情况:
1)自旋-轨道耦合半导体中自旋极化和输运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1-2009.12,负责,在研。
(2)973量子调控项目,国家科技部,2007.9-2012.9,参加,在研。
(3单量子过程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2005.9-2007.9,子课题负责人,
          已结题。
(4原子、分子线量子体系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1-2006.12,负责,
          已结题。
 
近期代表学术论文:
1)Influence of evanescent waves on spin polarization induced by spin-orbit couplings 
           Zhongyao Li and Z. Q. Yang
           Phys. Rev. B, 76, 033307 (2007).
(2Spin filtering implemented through Rashba spin-orbit coupling and weak magnetic modulations
          Shijing Gong and Z. Q. Yang
          J. Appl. Phys.102, 33706 (2007).
          S. Picozzi, C. L. Ma, Z. Q. Yang, R. Bertacco, M. Cantoni, A. Cattoni, D. Petti, S. Brivio 
          Phys. Rev. B, 75, 094418 (2007).
(4Spin accumulation in a ballistic Rashba bar
          JunYao and Z. Q. Yang
          Phys. Rev. B 73, 033314 (2006).
(5Effect of atomic geometry on shot noise in aluminum quantum point contacts
          Jun Yao, Y. C. Chen, M. Di Ventra, and Z. Q. Yang
          Phys. Rev. B, 73, 233407 (2006).
(6Role of heating and current-induced forces in the stability of atomic wires
           Z. Q. Yang, M. Chshiev, M. Zwolak, Y. C. Chen, M. Diventra
           Phys. Rev. B 71, 041402 (R) (2005).
 
学术奖励:
2003:获复旦大学‘世纪之星’计划(2004-2006年度)  
2003:获“上海市科协青年科技人才飞翔计划”资助
2004:课题‘用计算凝聚态物理方法研究多种新型材料的结构,电子态和物理特性’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二完成人
2006:复旦大学三八红旗手
  

版权所有 © 精品课程— 大学物理
技术支持:南京苏迪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