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
作业习题
发布时间: 2009-08-14   浏览次数: 716

 

《中国法制史》课程综合练习
编者:复旦大学法学院 郭 建 
 
第一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左传》中说“昏、墨、贼,杀”,意思是自己做了坏事而(      ),(      ),以及(      ),这三种行为,都要处以(    )。教材9页
2、商代的“五刑”是指( )、( )、( )、( )、( )等五种残损肉体直至剥夺生命的刑罚,其中前四种又统称为(    )。教材13页
二、是非题:
1、 甲骨文中的“井”字大部分作“遵循、以为楷模”解。(   )教材12页
2、 墨刑就是在罪犯脸上刺字。                          )教材13页
3、商王死后就被尊奉为“上帝”。                        )教材10页
三、单项选择题:
1、传说中国最早的法官是:①皋陶 ②周公 ③伯益 ④夏启              )①
2、神话中能够判断是非的神兽是:①飞龙 ②朱雀 ③玄武 ④獬豸        )④
3、法律的“法”字原义为:①水平面 ②办法 ③去除 ④水利工程        )③
4、“不孝”作为最重的罪名是从①夏朝 ②商朝 ③西周 ④春秋开始的。(   )①
5、夏、商、周三代法有“三千条”,表示的是①实数 ②很多 ③三部分 (   )②
6、“刑名从商”是说在商代①形成刑罚体系 ②产生刑法 ③出现法官      )①
7、古代的“肉刑”是指:①责打身体 ②不许食肉 ③残害身体            )③
四、名词解释:
1、“刑起于兵”                          教材7页
2、禹刑                                 教材9页
3、汤刑                                 教材11页
4、夏台                                 教材9页
5、圜土                                 教材9页
五、思考题:
1、从不同法学流派的视角探讨法律起源问题的意义。    教材2页
2、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和原因。                      教材3-7页
3、商代王权不断强化的表现。                        教材10-11页
4、归纳分析夏商时期法制的基本特点。              神权政治、习惯法为主、刑法为主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亲亲、尊尊”的核心是(    )。    教材23页
2、西周初年统治集团对原来自发形成的社会习惯进行整理改造,后人称之为(      )。
       教材24页
3、西周“井田制”下,土地(    )买卖,每三年实行(     )。教材43页
4、周文王与各部族达成(          )的协议,彼此引渡逃跑的奴隶,得到拥护。
       教材44页
二、是非题:
1、西周的“九刑”既指所有的成文法、也指9种刑罚。           )教材27页
2、西周统治者发布的针对臣民的文告称为“命”。                 )教材28页
3、西周时期的“野人”是指与周政权敌对的外族人。              )教材30页
4、西周时期的妻与妾完全依据丈夫的宠信来获取家庭中的地位。 (    )教材35页
5、西周实行父子兄弟互相担保、有罪连坐的制度。                 )教材41页
三、单项选择题:
1、西周的“誓”是指:①战前动员令 ②诅咒发誓 ③祖宗的保佑         )①
2、西周时期的“国”是指:①领土疆界 ②国王 ③有城墙的居民点       )③
3、古代的“五听”是指:①听力测验 ②倾听意见 ③审讯方式           )③
4、“井田制”是指①用水制度 ②土地制度 ③国家制度                  )②
5、证券的“券”字的原义是指①书面凭证 ②官府命令 ③剖为两半的竹木片(   )③
四、名词解释:
1、六礼        教材37页
2、七出        教材38页
3、三不去      教材38页
4、三宥        教材40页
5、髡刑        教材42页
五、思考题:
1、西周法制指导思想的内容和形成背景。            教材21-24页
2、礼的内涵、历史沿革以及对后世中国法制的影响。 教材25-26页
3、刑的内涵、历史沿革以及在西周时期的表现。      教材12、27页
4、西周时期宗法制度的内容。                      教材31-34页
5、儒家经典中所反映的西周婚姻制度的本质。        教材34页
6、西周刑法的基本原则。                          教材39-41页
7、史籍记述的西周时期贵族官僚的司法特权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材48-49页
 
第三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春秋末战国初各诸侯国纷纷公布成文法,齐国称(     ),楚国称(    ),韩国称(    ),赵国称(    ),魏国称(    )。    教材53页
2、《法经》第六篇(    ),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法律的(    )部分。                教材54页
3、子产公布成文法后,晋国的贵族大夫(   )特意写信批评子产。子产的回信只是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   )。可见当时已有要求公布成文法的(    )。教材53页
二、是非题:
1、县字的原意是“孤悬在外”的危险地区的意思。          教材59页
2、春秋时期实行郡县制度,郡统辖县。                    教材59页
3、《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教材54页
三、单项选择题:
1、《法经》的“贼法”内容是①处治窃盗 ②处治伤害 ③处治贪污        )②
2、战国时期的“司寇”是指:①朝廷法官 ②地方捕盗官吏 ③一种刑罚(   )③
3、春秋时期承认土地私有的普遍做法是:①明确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②宣布保护私有土地 ③对私人占有的土地征税,表示私人占有土地为合法。                    )③
四、名词解释:
1、车裂             教材56页
2、初税亩            教材58页
3、鬼薪、白粲        教材56页
4、作爰田            教材58页
5、城旦、舂          教材56页
6、枭首              教材56页
五、思考题:
1、成文法的公布的过程及其意义?      教材53-54页
2、《法经》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教材55页
3、战国时期的刑罚制度有哪些主要变化?教材56页
 
第四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商鞅变法规定平民在战场上如果能够斩获敌方(   )的首级一个,就可以晋升一级(    )。
教材65页
2、商鞅变法后规定的连坐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    教材67-68页
3、商鞅变法创立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分为20等:与过去“士”相当的爵位分为4等,分别为(    ),(    ),(    ),(    );与过去“大夫”相当的爵位分为5等,分别是(    ),(    ),(    ),(    ),(    );与过去“卿”相当的爵位分为9等,分别是(    ),(    ),(    ),(    ),(    ),(    ),(    ),(    ),(    );与过去诸侯相当的爵位分为2等,分别是(    ),(    )。    教材74页
二、是非题:
1、古代的“坑”是指将被屠杀者的尸体堆积成大土堆的处理尸体方式。(   )教材81页
2、秦代法律已规定不得受理匿名告发的案件。                        )教材83页
三、单项选择题:
1、秦朝时确定刑事责任以①身高 ②年龄 ③部族 ④性别               )①
2、秦朝法律中的“端”是指①案件起因 ②犯罪场所 ③犯罪故意         )③
3、秦代的“坑”是指①活埋罪犯 ②堆积封存尸体 ③挖坑掩埋尸体       )②
4、秦代的“非公室告”是指①告发谋反 ②告发谋杀 ③告发盗贼 ④告发他人擅自杀死奴婢。                                                              )④
5、债权人不得向债务人索取人质的法律始于①秦律 ②汉律 ③唐律 ④明律 (   )①
6、法律的“律”字原义为:①刑罚 ②戒具 ③音律 ④天道              )③
四、名词解释:
1、开阡陌封疆        教材84页
2、改法为律          教材66页
3、轻罪重刑          教材69-70页
4、隶臣妾            教材75页
5、具五刑            教材78页
6、爰书              教材88页
五、思考题:
1、秦法制的指导思想。                                         教材68-71页
2、秦朝的法律形式。                                           教材71-74页
3、法家所提倡的、秦所实践的“法治”与现代的“法治”有何异同? 教材66-67、69-70页
4、秦朝的诉讼制度原则。    教材89-90页
 
第五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刘邦攻进秦都咸阳后,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的内容是(    )。教材96页
2、汉朝的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    )、(    )、(    )。教材96页
3、据说萧何在《法经》六篇之外加(    )、(    )、(    )三篇,谓之(    )。
教材97页
4、汉代平民可以通过(    )学习法律,从小吏逐步升迁为官。儒生可以为“五经博士”的(    ),出任官职;或者通过每年(    )、(    )的途径到朝廷为官;或者由地方长官(    )在当地为官吏。     教材100页
5、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因(    )的上书,而宣布废除肉刑。    教材105页
6、汉代法律规定遗失物无人认领的,(    )归政府,(    )归拾得人。    教材110页
二、是非题:
1、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儒术就是孔子的学说。                     )教材95页
2、提出刑罚应使罪犯可以“改过自新”的,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 (   )教材106页
3、汉代皇帝发布的“诏”就成为单行法规性质的“令”。              )教材97页
4、汉代实行土地私有制,任何人都有合法占有大量土地的权利。       )教材110页
三、单项选择题:
1、亲属可互相隐瞒包庇犯罪的法律确立于①西周 ②秦代 ③西汉         )③
2、死刑于秋冬执行始于①西周 ②秦代 ③汉代 ④唐代                 )③
3、经常性大赦的政治惯例产生于①西周 ②秦代 ③汉代 ④唐代         )③
4、地方官不能解决的疑案应逐级上报的形成于①西周 ②战国 ③秦代 ④汉代
      )④
四、名词解释:
1、黄老学派          教材94页
2、三纲五常          教材96页
3、决事比            教材98-99页
4、诽谤怨望          教材108页
5、乞鞫              教材112页
五、思考题:
1、汉朝的法制指导思想有什么变化?           教材94-96页
2、汉朝的法律形式。                         教材96-99页
3、汉初刑法改革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教材105-107页
4、汉朝刑法的原则是什么?                   教材104-105页
5、《春秋》决狱的原因、目的、内容及其影响。 教材113-115页
 
第六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曹魏的《新律》将相当于近代刑法总则的(    )改为(    ),排列为(    );以后西晋的“泰始律”又改为(    )、(    )两篇,仍然排列在全律的第一第二篇;北朝《北齐律》将这两篇再合为一篇,称(    ),排在律首。以后各代沿袭不改。
教材121、122页。
2、三国鼎立时期各国都实行(    ),以后西晋统一后改而实行(    ),而北魏推行的(    )对于北朝隋唐土地制度发生了长远的影响。     教材135-136页
3、北齐禁止土地自由买卖,但允许(    )。这种特殊的土地交易形式是后世土地(    )、(    )的滥觞。     教材137页
二、是非题:
1、古代法律形式“令”一直是指皇帝发布的诏令。         )教材123页
2、宫刑一直到北朝时期才被废除。                    )教材133页
3、北魏实行的“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       )教材136页
4、收取质押财物放债的营业机构是从佛教寺庙开始的。(   )教材137页
三、单项选择题:
1、计息不得超过本金的规定始于①汉律 ②曹魏律 ③北魏律 ④唐律 (   )③
2、“八议”正式成为法律始于①西周 ②汉代 ③曹魏 ④唐代            )③
3、“五服”成为法律亲等制度始于①秦代 ②汉代 ③西晋 ④唐代        )③
4、“官当”成为法律制度始于①汉代 ②东晋 ③南陈 ④北齐            )③
5、明确以女方接受男方聘礼为婚姻成立标志的是①西周 ②汉代 ③西晋(   )③
四、名词解释:
1、五服                    教材130页
2、八议                    教材131页
3、重罪十条                教材131-132页
4、登闻鼓                  教材139页
五、思考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姻家庭制度的特点。   教材128-130页
2、什么是服制?服制在家族制度和刑法上的作用,以及对后代法制的影响。教材130页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形式的发展。      教材121-124页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刑事法律发生的变化。 教材131-134页
 
第七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唐代重要法律形式“格”,是由皇帝的(    )整编而成。皇帝的(    )一般只有(    )、(     )的效力,经编为“格”才具有(    )、(     )的效力。   教材155页
2、唐代法律将所有的平民划分为(    )、(    )、(    )、(    )四大类。教材159页
3、唐《户令》规定,父母死后,所有的土地财物由同居的兄弟(    );兄弟之中已有分居3年以上或失踪6年以上的(     );兄弟中已有去世的,由其儿子(      );如果所有的兄弟均已死亡,则由他们所有的下一代儿子(    )。   教材165页
4、唐律规定在法律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    )来定罪量刑,其具体做法称之为(    )和(    )。      教材171页
5、唐律的立法解释称为(    ),具有与律条同等的法律效力。以后称为(    ),至元代被称为(    )。    教材151页
二、是非题:
1、隋朝由北周政权发展而来,因此隋初的《开皇律》沿袭了北周律的结构。(  
       教材143页
2、古代“十恶”是最重的重罪,罪犯一律处死刑。                       
       教材173页
3、一人犯有数罪情况下,古代法律采用只处罚其中最重一个罪名的原则。 (  
       教材170页
4、中国古代的“绞刑”是将罪犯悬吊在绞架上处死。                     
       教材172页
5、唐律规定亲属之间互相盗窃行为由亲至疏逐级减轻。                   
       教材166-167页
6、唐律有“同居相为隐”的规定,因此非同居的兄弟、外祖父母等包庇罪犯都构成窝藏罪。                                                                          教材169页
7、唐代法律将遗失物称为(    ),规定拾到遗失物应(    ),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    )所有。而打捞到漂流物的,也应(    );如有人认领,在江河捞得漂流物的打捞人可以获得其中的(    )作为奖赏,在其他较平静水域打捞得漂流物的打捞人可以获得其中的(    )作为奖赏;如无人认领,即全部归(    )。    教材180页
8、唐代法律将主人不明的埋藏物称为(    ),规定在他人土地里发现埋藏物的,与土地所有人(    );在自己土地、国有土地、荒地发现的,全部归(    )所有。教材180页
9、唐代法律规定,大牲畜、奴婢买卖有(    )的悔约期,发现瑕疵可以退还。
教材182页
10、唐代《杂令》规定不计息债务的担保方式可以采取(    )、(    )、(    )这样三种方式。     教材184页     
三、单项选择题:
1、“十恶”罪名始于①汉律 ②北魏律 ③隋律 ④唐律                  )③
2、唐律中对于一般共同犯罪中的首犯规定为①造意犯 ②家长 ③下手重(   )①
3、汉唐时期法律不保护的计息借贷称①借贷 ②出举 ③便取             )②
4、唐宋时期的“户绝”是指死者①没有儿子 ②没有子女 ③没有遗嘱 (   )①
5、“画指”是唐代的①艺术形式 ②指定交易 ③签署文件 ④指定代理 (   )③
四、名词解释:
1、义绝      教材164页
2、十恶      教材174-175页
3、部曲      教材161页
4、公罪      教材168页
5、首犯      教材168页
6、六赃      教材177-178页
五、思考题:
1、唐初统治者在那些方面接受了隋朝法制的历史教训。    教材146-149页
2、唐代的社会等级结构有何变化?                      教材158-162页
3、唐律的结构、特点以及影响。                        教材152-154页
4、唐律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材166-167页
5、唐律定罪量刑的通例主要有哪些?                    教材167-171页
6、隋唐“五刑”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材171-171页
7、设立“十恶”罪名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什么?            教材173、175页
8、唐代法律对于借贷之债是如何分类进行保护的?        教材183-184页
9、五代期间法制主要有什么变化?                      教材194-195页
 
第八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宋代法律规定买卖土地应经过(    )、(    )、(    )、(    )四个程序。
       教材222页
2、宋代重视司法证据,宋徽宗时规定,审讯盗窃案,必须查到(    );审讯田宅买卖纠纷必须要有(    );审讯杀人案件,必须要有(    )。    教材233页
二、是非题:
1、宋代以后出现的族产是属于整个宗族共同共有的。              )教材208页
2、宋代法律规定丈夫死后只能由宗族为其立嗣,称“立继”。       )教材212页
3、宋代的“格”与唐代的“格”一样,都是皇帝制敕的整编。      )教材202页
4、宋代的“断例”就是司法判例。                              )教材203页
三、单项选择题:
1、宋代的“官户”是指①官僚家庭 ②官府的贱民 ③有户籍的人户       )①
2、《洗冤集录》是①平反冤案的汇编 ②审判经验书 ③验尸方法               )③
3、宋代法律所提到的书铺是指①印刷机构 ②测字铺 ③公证机构            )③
4、宋代买卖不动产首先要①报官批准 ②先问亲邻 ③印契 ④过割          )②
5、古代法律规定不动产出典的收赎期限为①3年 ②不得超过30年 ③无限期(   )③
6、“画押”原义是指①加盖私章 ②草书签名 ③画食指长度                   )②
四、名词解释:
1、《宋刑统》       教材199页
2、编敕            教材201页
3、凌迟            教材216页
4、令众            教材219页
5、重禄法          教材220页
6、《洗冤集录》     教材236页
五、思考题:
1、宋代的法律形式与唐代比较有哪些变化?    教材199-203页
2、宋代的社会阶级结构有何变化?            教材204-206页
3、宋代的宗族制度有哪些内容?              教材207-210页
4、宋代的审判方式有哪些特色?              教材236-237页
 
第九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辽国第一部重要的成文法典是(    )。    教材249页
2、辽国的刑罚类型有(    )、(    )、(    )、(    )。教材249页
3、元朝将全国民众分为(    )、(    )、(    )、(    )四等。教材269页
4、西夏的“五刑”为(    )、(    )、(    )、(    )、(    )。教材259页
5、元代法律规定人身伤害的加害人要赔偿受害人(    )、(    )、(     )。
       教材277页
二、是非题:
1、唐宋以后徒刑最高年限只有3年。                    )教材250页
2、西夏法律不承认亲属邻居对于不动产出卖的先买权。 (   )教材261页
3、元代法律规定僧道诉讼不受普通司法体系管辖。        )教材269页
4、元朝规定盗贼罪犯都要在脸上刺字。                  )教材275页
三、单项选择题:
1、借贷利息每月不得超过3%的规定始于①汉律 ②唐律 ③元代法律 (   )③
2、元代将奴隶称之为①臣妾 ②奴婢 ③部曲 ④驱奴                  )④
3、侵犯人身的罪犯必须赔偿受害人损失的法律始于①汉律 ②唐律 ③元代法律(   )③
四、名词解释:
1、夷离毕       教材251页
2、约孙         教材265页
3、大扎撒       教材266页
4、《元典章》    教材268页
5、收继婚       教材272页
五、思考题:
1、辽国的刑事法律有哪些特点?                                教材250页
2、金国在刑法内容方面有哪些重要变化?                        教材254页
3、与唐宋时期的“五刑“相比,西夏的刑罚制度有什么重要变化? 教材259页
4、元朝法律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方面,有哪些具体表现?        教材269、275页
 
第十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明代形成的职业贱民是所谓的(    )、(    )、(     )、(    )。教材297页
2、《大明令》规定奸生子(非婚生子)具有财产继承权,在和其他的儿子同为继承时,其继承份额为其他儿子的(    );如没有其他的儿子,应该为死者(     ),奸生子与其(    );如果没有合适的立嗣对象,奸生子就可以(    )。
3、明代在“五刑”以外适用的刑罚还有(    )、(    )、(    )、(    )、(    )。
       教材301页。
4、明代诉讼的地域管辖有(    )、(    )、(     )、(     )。教材313页
二、是非题:
1、直到明律才废除了“奴婢视同畜产”的法律规定。         )教材296页
2、《大明令》确立了旁系亲属的财产继承权。                )教材299页
3、明代法律禁止寡妇改嫁。                               )教材299页
4、明代法律规定人身伤害案件中加害人要赔偿受害人的医药、赡养费用。 (  
       教材309页
三、单项选择题:
1、明律规定在他人土地房屋内发现的埋藏物①与地主或房主平分 ②应上缴朝廷 ③全部归发现人所有。                                                      )③
2、明清法律规定的“雇工人”是指①受雇人 ②奴婢 ③一种贱民         )③
3、明清时期具有警察性质的“捕快”、“皂隶”的法律地位是①具有特权的官吏 ②具有担任官吏资格的士大夫 ③低人一等的贱民                                )③
4、明清时期法律规定小叔娶寡嫂为妻是①无罪 ②应判徒刑罪 ③死罪 (   )③
5、明代太监特务组织称①锦衣卫 ②东厂 ③司礼监 ④镇抚司           )②
四、名词解释:
1、“大诰”                    教材290页
2、榜文                       教材291页
3、雇工人                     教材296页
4、北镇抚司                   教材313页
五、思考题:
1、明初法制指导思想和唐初法制指导思想比较有何不同之处? 教材284-287页
2、明代的法律形式与唐代比较有哪些变化?                  教材287-292页
3、明代的社会等级结构有何变化?                          教材294-297页
4、与唐律相比,明律在定罪量刑上有何特色?                教材303-305页
5、明代在所有权制度上有何重要变化?                      教材306页
6、明代审判制度有哪些特色?                              教材314-318页
 
第十一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清代的死刑按照是否在秋后行刑而分为(    )、(    )两大类。前者包括了凌迟处死以及(    )、(    ),后者分为(    )、(    )。      教材330页
2、清朝法律规定每年的四月初一至七月三十,为(    )期,各地官府只受理谋反大逆、盗贼人命等重大案件。             教材336页
3、清秋审时提出的处理意见分为(    )、(    )、(    )、(    )四类。教材337页
4、太平天国法律否定旧式婚礼,规定结婚仪式由地方官员主持,祭告(    ),并发给(    ),婚姻关系就成立。               教材345页
5、《大清现行刑律》确定的“五刑”为(    )、(    )、(    )、(    )、(    )。
       教材348页
6、清末预备立宪期间在中央设置了资政院,其成员分为(    )、(    )两种。各省设置了(    )。                    教材352页
二、是非题:
1、清朝重要的法律形式为“例”,因此清朝实行的是判例法。        )教材324页
2、将原被告各打“五十大板”,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清朝基层法官的权限。(  
教材317、330页
3、清代对于所有的罪犯都要附加刺字。                           )教材331页
4、清朝统治者大搞文字狱,颁布专门的法规惩治思想犯。           )教材332页
5、领事裁判权是英帝国主义在《南京条约》中强加给中国的。       )教材339页
三、单项选择题:
1、清代各衙门的“幕友”是①临时委派的官员 ②从事文字工作的书吏 ③长官自行聘请的顾问  ④长官的警卫                                           )③
2、明清时期的大理寺是朝廷的①审判机关 ②司法行政机关 ③监察机关 ④审判复核机关。                                                           )④
3、清代“文字狱”所依据判案的法律是①谋反 ②谋大逆 ③谋叛 ④大不敬(   )②
4、清代“秋审”被判决“情实”者应①处死 ②释放 ③减等发落 ④再审 (   )①
四、名词解释:
1、则例           教材324页
2、省例           教材325页
3、兼祧           教材329页
4、发遣           教材330页
5、会审公廨       教材340页
6、十九信条       教材352页
五、思考题:
1、清朝加强对宗族势力保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教材328页
2、清朝是如何加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专制统治的?   教材331-332页
3、秋审制度的实质意义是什么?                   教材337-338页
4、太平天国政权法制的主要教训是什么?           教材346页
5、领事裁判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材339-340页
6、清末修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教材347-350页
 
 
第十二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清末到民国初年的“六法全书”是指(    )、(    )、(    )、(    )、(    )、(    )。
       教材359页
2、中华民国时期的公司法规定的公司种类分为(    )、(    )、(    )、(    )四种,1946年的公司法又增加了(    )。      教材378页
3、南京国民政府1930年公布的土地法,规定每户私有耕地面积不得超过(    ),宅地面积不得超过(    ),耕地租赁的地租不得超过(    )。   教材387页
4、南京国民党政权的特务组织有(    )、(     )。      教材394页
5、最早被取消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是(    )、(    ),主动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有1917年的(    )、1929年的(    )。            教材397页
二、是非题:
1、临时约法反映了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                     )教材362页
2、中华民国时期判例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教材360页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六法全书”是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                                                            )教材359页
4、地方各级政权机关一律改称“政府”,是1923年的宪法规定的。 (   )教材366页
5、中华民国时期在1929年公布并实施了保险法。                    )教材379页
6、南京国民政府一直严厉禁止工人罢工。                           )教材388页
7、民国时期民事诉讼法规定有假执行、假处分、假扣押,是指在名义上、而非真正执行或处分、扣押。                    )教材391页
三、单项选择题:
1、中华民国民法典结构是仿照①法国民法典 ②英国民法 ③德国民法典(   )③
2、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是①四级三审制 ②三级二审制 ③三级三审制 (   )③
3、中华民国的民法典所确定的一般请求权的消灭时效为①5年 ②10年 ③15年(   )③
4、中华民国民法典所规定的“财团法人”是指①托拉斯性质的大企业 ②由捐赠设立的法人 ③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②
四、名词解释:
1、“袁记约法”                 教材363页
2、“贿选宪法”                 教材364页
3、“训政约法”                 教材368页
4、“五五宪草”                 教材368页
5、推事                        教材389页
五、思考题:
1、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包含哪些内容?         教材357-359页
2、民国时期正式公布的“约法”、“宪法”有哪些?     教材361-369页
3、民国民法典的结构是什么?                       教材372页
4、南京国民政府的刑事特别法有哪些主要特点?       教材384-385页
 
第十三章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前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由当地的(    )、(    )、(    )组织代表选举产生。       教材403页
2、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的政权实行“三三制”组织原则,即(    )、(    )、(     )各占三分之一。      教材406页
3、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对于反革命分子的刑事政策明确(    )、(    )、(    )。
       教材423页
二、是非题: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苏维埃政府设立的“工农检察院”,是反革命案件的侦查及提起公诉的机关。                           教材404页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   )教材402页
3、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名义上是国民政府的“特区”。 (  
       教材405页
4、内蒙古地区在全国解放之前就已成立民族区域自治政府。       )教材409页
三、单项选择题:
1、抗战时期各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施政纲领的基本原则是①国民政府抗日总动员法 ②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③中共发布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抗战时期各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政权的民意机关是①工农兵代表会议 ②参议会 ③人民代表会议         
3、明确农民在土地革命后获得所分配土地所有权的是①“井冈山土地法”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③《中国土地法大纲》         
四、名词解释:
1、苏维埃                            教材399页
2、五四指示                          教材416页
3、马锡五审判方式                    教材437页
4、人民法庭                          教材438页
五、思考题:
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材413页
2、《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材417-418页
3、试归纳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发展过程。            教材420-422页
4、革命根据地婚姻法在哪些方面是对于传统婚姻制度的彻底否定?教材426页
5、1933年的苏维埃劳动法主要有哪些内容?                   教材429-4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