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A
复旦-物理化学A.doc
发布时间: 2009-08-11   浏览次数: 745

 

 
 
 
 
 
 
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
(本科)
 
 
推 荐 单 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所 属 学 校             复旦大学 (是否部属)√
      课 程 名 称             物理化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化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物理化学
      课 程 负 责 人         范康年
      申 报 日 期           2007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
二○○七年四月
 
填 写 要 求
 
一、    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范康年
性别
出生年月
1943年1月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称
教授
电 话
21-65643977
 位
 
 务
 
传 真
21-65642978
所在院系
复旦大学化学系
E-mail
knfan@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化学系 (200433)
研究方向
量子化学、催化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物理化学A(下)(基础课)
化学类本科三年级,3学时/周,2002-06年共五届,每届180-200人(05-06年100-120人)。
2.       谱学导论(基础课)
化学类本科三年级,3学时/周,2002—06年共三届,每届180-200人。
3.       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应用(学位基础课)
化学类研究生学位专业课,3学时/周,2002—05年共四届,每届40-5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每年指导1-2名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前共指导在校博士生7名、硕士生3名,
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有25名、硕士学位的有6名。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教育部创优秀名牌课程“物理化学”,教育部,2002-2005,主持。
2. 上海市精品课程“物理化学”,上海市,2005-2008,主持。
3. 国家精品课程“谱学导论”,教育部,2004-2008,主持。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以教学改革为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大学化学(15)3-12,2000年6月
2. “从<谱学导论>看多媒体教学的若干问题”, 复旦教育(4)30,2000年
 3.大“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和改革实践,大学化学(约稿), 2007年(出版中)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3年所著教材“谱学导论”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排名第一)。
2.2003年获上海市名师奖。
3.2004年获上海市育才奖。
4.2005年所主持的“谱学导论课程建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
   和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一)
5.  2006年获国家级名师奖。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         金属团簇和纳米催化剂量子尺寸效应的理论化学研究(20273015),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2003-2005,主持。
2.         若干大分子体系的理论化学研究 (市科委重点基金),上海市科技委员会,
2002-2005,主持。
3.         非晶态合金的结构、表面性质和催化性能研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科技部,
    2002-2005,负责。
4.线性标度量子化学程序的发展、完善及其在发光和导电大分子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2005-2008主持
5. 新型介孔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的设计及低炭烷烃选择氧化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2008主持
近五年来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5代表性学术论文(全为通讯联系人)
1.         Periodic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Propan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ver  V2O5(001) surface
J. Am. Chem. Soc. 128 (2006) 11114-11123   (SCI) IF=7.419
2.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vanadium oxide supported n mesocellulous silica foams (MCF)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of propane to propylene
    Journal of Catalysis 239 (2006) 125-136   (SCI)  IF=4.780  
3.         Novel efficient and green approach to the synthesis of glutaraldehyde over highly active W-doped SBA-15 catalyst
    Journal of Catalysis 229  (2005), 259-263 IF=4.780
4.         Controlled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rystallization of Ni-P Nanospher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9 (2005) 24361-24368 IF=4.033
5.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n the Adsorption of Chlorobenzene on Si(111)- 7×7 Surfac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108 (2004) 14049-14055 SCI, IF=4.033
学术奖励:
1. 1998年“电解银表面氧吸附的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教育部
2. 1998年获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专项奖,上海市化学化工协会
3. 2006年“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在催化应用中的科学问题研究”获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

 

2. 主讲教师情况(1)
2(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靖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年6月
最终学历
研究生
 称
教授
电 话
21-65642356
 位
博士
 务
教务处长
传 真
 
所在院系
复旦大学化学系
E-mail
lujing@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化学系 (200433)
研究方向
 分子反应动力学
2(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 物理化学A(上)(基础课)
化学类本科二年级,3学时/周,2002—2006年共五届,每届180-200人。
2. 谱学导论(基础课)
化学类本科三年级,3学时/周,2002—2006年共二届,每届180-200人。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目前共指导在校硕士生1名,获硕士学位的有2名。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项目,教育部,2004-2006,主持。
2.“理科交叉性复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教育部,2005-2007,主持。
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以教学改革为龙头带动基地建设”,大学化学(15)3-12,2000年6月
2. “从<谱学导论>看多媒体教学的若干问题”, 复旦教育(4)30,2000年
3. 大“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形成和改革实践,大学化学(约稿), 2007年(出版中)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获上海市名师奖。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二获奖人)。六次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
2(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多个研究项目,发表SCI论文20多篇。
研究论文:(通讯联系人)
 Acta Chimica Sinica 64(18): (2006)1865-1870 (SCI)
2. Charge migration in DNA: A double stranded model,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24 (2006) 1-10 (SCI)
2.Time-dependent theory of vibrational relaxation-application to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 (Theochem) 626 (2003) 19-26 (SCI)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2)
2(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唐颐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01
最终学历
研究生
 称
教授
电 话
 55664125
 位
博士
 务
系主任
传 真
65641740
所在院系
化学系
E-mail
yitang@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化学系(200433)
研究方向
多相催化,材料化学
2(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1.         物理化学A(中),本科生基础课,3/周,5届,每届180-200人(05-06年100-120人)
2.         现代化学专题,本科生基础课,2/周,5届,每届140人
3.         催化进展,研究生专业课,2/周,3届,每届15人
4.         催化从实验室到工艺开发,研究生专业课,1/周,5届,每届15人
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11人(其中博士生5人),指导毕业论文,约10人
教学论文:悉尼大学本科化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其思考,中国大学教学, 2003(5), 34
2(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持研究课题:
1.         物理化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2007
2.         多级有序纳米分子筛材料的组装化学,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2006
3.         具有三明治夹层结构分子筛复合膜的合成和催化性质,国家面上基金,2004-06
研究论文:(通讯联系人)
1.        Chiral MCM-41 Mesostructured Silica Nanofiber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6, 45, 2088, IF=9.161
2.        Iron-assisted vapor-phase hydrothermal method: A low-temperature approach to synthesize blue light emissive SiOx nanowires with single-crystal structure of P21212,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06, 128, 1470-1471,IF=7.419
3.        Gas-phas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alcohols: In situ electrolytic nano-silver/zeolite film/copper grid catalyst,
    Journal of Catalysis, 237, 94-101, 2006, IF=4.780
4.        Top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vesicular mesostructured silica,
    Advanced Materials 17 (5): 578+ MAR 8 2005, IF=8.079
5.        Enrichment of low-abundance peptides and proteins on zeolite nanocrystals for direct MALDI-TOF MS analysis,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44 (4): 615-617 2005, IF=9.161
学术奖励:
1.   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国务院
2.   2003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政府
3.   2004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上海市科委
4.    2005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科协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⑶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周鸣飞
性别
出生年月
 1968/09
最终学历
博士
 称
教授(长江特聘)
电 话
 65643532
 位
博士
 务
 
传 真
 65643532
所在院系
化学系
E-mail
mfzhou@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200433)
研究方向
 化学反应动力学,自由基光谱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1.         物理化学A(上),基础课,3学时/周,5届,每届180-200人
2.         现代化学专题,专业基础课,4学时/周,4届,每届100人
3.         激光化学,专业课,1学时/周,2届,共约25人
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11人(其中博士生4人),指导毕业论文,约10人,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持研究课题:
1.   生物相关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及反应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2005,
2.   生物相关分子弱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理论研究,上海市重点基金,2004. -2007,
3.   低温基质隔离红外光谱研究简单碳氢自由基与氧气的反应,面上基金,2005-07
4.   面向大气化学、燃烧化学的光解离和自由基反应动力学,973子课题,1999-04
研究论文:(通讯联系人)
1. Methane activation by titanium monoxide molecules: A matrix isolation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d theoretical study
  J. Am. Chem. Soc. 2006, 128, 5974. IF=7.419
2.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XeOO+ cation in solid argon
  J. Am. Chem. Soc. 2006, 128, 2504. IF=7.419
3.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2000+
 J. Am. Chem. Soc. 2003, 125, 11512. IF=7.419
4. B4(CO)2. A new, observable s-p diradical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4854. IF=7.419
(5) OCBBCO:A neutral molecule with some boron-boron triple bond character
  J. Am. Chem. Soc. 2002, 124,12936. IF=7.419
学术奖励:
1.   2001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中国化学会
2.   2001年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
3.   2002年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庄长恭奖, 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4.   2004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 教育部
5. 2004年第二届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奖, 上海市科协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2. 主讲教师情况⑷
2-1
基本
信息
姓 名
曹勇
性别
出生年月
1973/5
最终学历
研究生
 称
教授
电 话
21-65643792
 位
博士
 务
 
传 真
21-65642978
所在院系
化学系
E-mail
yongcao@fudan.edu.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表面化学实验室(200433)
研究方向
表面化学与多相催化
2-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主讲课程:
1.         物理化学A(中),本科生基础课,3/周,5届,每届180-200人(05-06年80-100人)。
2.         现代化学专题,本科生基础课,2/周,5届,每届100人
3.         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生专业课,2/周,3届,每届15人
实践性教学指导研究生8人(其中博士生3人),指导毕业论文,约10人
2-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主持研究课题:
1.         核-壳式纳米复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分子识别催化性能,面上基金,2005-07
2.         新型金属/有机杂化催化剂的设计及直接法制H2O2研究究,面上基金,2003-05
3.         甲醇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新型纳米复合催化剂研究,上海市启明星计划,2002
4.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新型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上海市纳米专项
研究论文:通讯联系人)
1.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Vanadium Oxide Supported on Mesocellulous Silica Foams (MCF)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to Propylene,Journal of Catalysis, 2006, 239, 125-136,IF=4.780
2.    Nanocrystalline LaCoO3 perovskites confined in SBA-15 silica as new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hydrocarbon oxidation,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5, 230(1), 249-253,IF=4.780
3.     A unique microwave effect on the microstructural modification of Cu/ZnO/Al2O3 catalysts for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5, 32, 4104-4106,IF=4.426
4.    Effect of preparation method on the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over binary Cu/ZrO2 catalysts,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2006, 297: 151-158,IF=2.728
5.    Vanadium oxide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SBA-15 as highly selective catalysts in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04, 224(2), 417-428,IF=4.780
学术奖励:
1.  上海市第九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
2. 2003年度上海市研究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3. 教学队伍情况
3-1
人员
构成
(含外
聘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范康年
1943年1月
教授
物理化学
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
陆 靖
1962年6月
教授
物理化学
主讲教师
唐 颐
1963年1月
教授
物理化学
主讲教师
周鸣飞
1968年9月
教授
物理化学
主讲教师
曹 勇
1973年5月
教授
物理化学
主讲教师
乐英红
1968年2月
教授
物理化学
主讲教师
乔明华
 1971年10月
教授
物理化学
主讲教师
3-2
教学队
伍整体
结构
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
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
目前已建立了一支层次高、年龄轻、经验足、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队伍。现任教学队伍主讲教师共有7人,由国家级名师范康年教授领衔,其余教师均为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其中有长江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全部是博士生导师,有丰富的科学研究经历。每位主讲教师都配备助教2-3人,由物理化学专业青年教师或高年级研究生承担,每届学生大约为200左右,遍布化学系、高分子系、材料系(材料化学专业)和环境系。(所有教师都有国外学习和进修经历)
3-3
教学改
革与教
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
主持教学研究项目
1. 教育部国家级教改项目“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国家精品课程“谱学导论”;
3. 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优秀创建名牌课程项目“物理化学”;
4. 上海市精品课程“物理化学”等。
教学研究成果:
5. “谱学导课程建设” 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范康年、陆靖、屠波等
6. “复旦大学化学基地人才培养” 2004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徐华龙、陆靖、范康年
7. “化学基础性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2001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范康年、吴性良,陆靖
8. “复旦大学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2004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陆靖,许和平
 9.出版教材:”物理化学”(第二版)范康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
3-4
师资
培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经过近5年的培养和发展,主讲教师由原来的3名(其中1名已退休)发展到目前7名,其中5位是新增加的,他们现在都能担当整个学期的教学,并且教学效果很好。而且他们在从事“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同时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优异成绩,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其中评为长江特聘教授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人,获上海市科研启明星2人,获曙光学者2人,上海市教学名师1人,都已是博士生导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是由原来的以讲授宏观的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为主的“物理化学”和讲授微观结构和原理的“结构化学”两个部分组成。十多年前,在邓景发院士和范康年教授主持下开始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将宏观物理化学和微观结构化学有机结合成一个大物理化学体系,并按照这一结构开展教学和编写教材。199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按照新的思路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一版),先后获得了教育部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
第一版教材出版以后,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了国外先进教材的经验,根据国内外物理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复旦的教学体会,对教学体系作了多次变革。其中最重大的变动是将微观内容放到物理化学课程的最前面讲授,使得微观理论成为学习物理化学原理的基础,然后通过统计热力学的过渡,实现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从微观到宏观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再讨论平衡体系热力学和反应体系动力学等方面的性质,由此赋予了教学内容以建立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的更深内涵。同时将原在大学三年级讲授的课程调整和提前到二年级上至三年级上分三学期讲授,这样的调整也带动了整个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和其他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复旦大学,邀请国内许多著名的物理化学教授,专门就复旦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召开了研讨会。我们也在课件编写、双语教学等方面做了尝试。编写完成了全部多媒体课件,并在微观结构部分开展了双语教学(英文版书、英文作业、英文试卷)。
在第一版实践经验基础上,按照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结合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完成了“物理化学”(第二版)的编写,并于200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全书155万字)。在新教材出版和使用一年后,于2006年10月由教育部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了“全国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研讨会”。国内物理化学教学方面的权威和主要高校物理化学的教学骨干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对复旦大学“物理化学”课程和教学特色,根据教学改革所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二版) 教材、以及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化学类学生的重要基础课。针对复旦大学和其他一些重点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和高质量的生源,为使学生将来能顺利进入研究生学习,在化学领域以及相关的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和规律以及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物理化学课程的知识模块分三大部分,整个课程从二年级(上)到三年级(上)共分三学期讲授每个学期讲授一个部分:
第一部分讨论微观结构,主要内容为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对称性和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微观结构的测定原理;将微观原理放在前面讲授,有利于引导学生以原子分子的观点深入领悟物理化学的原理。54学时(周学时3);
第二部分讨论平衡体系的性质,从统计热力学入手,建立微观到宏观的桥梁,进一步过渡到热力学,包括热力学三大定律、溶液、化学平衡、相平衡、界面现象、胶体和表面化学。54学时(周学时3);
第三部分讨论变化体系的性质,主要是动力学和电化学,还包括非平衡体系热力学的简单介绍。54学时(周学时3)。
 
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物理化学课程的重点是化学中的三大力学,即量子力学、化学热力学和统计热力学。其难点是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并且要求数理基础好,有空间想象力。为了解决上述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多媒体的运用,给抽象的微观空间结构以具体和丰富的图像;对理论性强的概念和定理,在课堂讲述中注意物理概念的形象表述,将具体数学推导留给学生课后进行。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艺术,不仅要求表达清楚,而且要求能吸引同学,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觉性。
 
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
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
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
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本课程的第一版教材于1993年出版后曾先后获得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近年来,范康年教授组织了多位年轻教授,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和物理化学学科的发展的趋势,并吸收了国内外优秀教材的经验,对第一版教材重新进行了修订,并于200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全书共155万字。除了教材以外,本课程还有比较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全部(三学期)讲课的PPT文件(部分章节已采用双语教学课件),数十篇化学发展史上的经典论文,多本化学教材和参考书,如鲍林的《化学键的本质》、徐光宪的《物质结构》等,有以前考试的试卷,本项目负责人整个一个学期的全部讲课录像等,供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参考之用,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
 
本课程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自行编写完成了全部教学课件(部分已采用英文版,计划近期内同时提供中、英文版本)。
本课程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教学内容和科学精神相互渗透,主要授课教师均能灵活应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讲究授课艺术,上课效果好。
本课程进行了考试方式的改革,在学生中引起很好的反响,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学小组每学期会集中若干天时间举行教学研讨,交流教书育人体会和教学经验,研究如何深入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2006年10月由教育部化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复旦大学主办的“全国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复旦大学“物理化学”课程的改革和教学,以及在改革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物理化学》(第二版) 教材是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的研究成果,该教材重新构筑的框架凸显了微观理论是理解物理化学的源头,从而深化了课程教学的内涵;该教材还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课程主持人范康年教授因在“物理化学”和“谱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出色表现,深受学生爱戴,并获1996年和2003年二度宝钢教育奖和2004年上海市育才奖;2003年获得上海市首届教学名师奖,2006年9月获第二届国家级名师奖。2007年被学生选为我心中的好老师(全校10名,由学生投票选出)。
陆靖教授因在“物理化学”和“谱学导论”课程中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欢迎,获得上海市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和上海市优秀教师称号。上海各主要新闻媒体(报纸和电视)曾做过专题报道。并曾为教育部西部高校教师培训班讲授“物理化学”;  2006获上海市名师奖。
近3年“物理化学”课堂教学学生评分的总平均分在4.70~4.90,最高达到4.97 (满分为5.0分),被历届化学系学生公认为是大学阶段最值得听的课之一。
 
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
 
   录像包括:
1.     范康年教授的统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物理化学(下)的全部内容;
2.     陆靖教授的微观结构部分[物理化学(上)]的示范课内容(45分钟);
3.     唐颐教授的化学热力学部分[物理化学(中)]的示范课内容(45分钟)。
 
5.自我评价
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
1.是国内最早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物理化学”课。课程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展开,微观结构理论成为学习整个物理化学的基础,使教学内容有更深的内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2.有高水平的教学队伍。由国家级名师范康年带领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教师等6位年轻教授组成,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欢迎。
3.有自编的优秀教材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部分课程中用英文板书(包括PPT课件)、习题和考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本课程是国内首先将物理化学中微观和宏观内容结合起来的大“物理化学”课程,现在又首先将微观结构部分放在最前面讲授,使整个课程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展开,微观结构理论成为学习整个物理化学原理的基础,从而赋予教学内容以更深的内涵。
本课程的教材曾经获得教育部和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原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和吉林大学物理化学教授蒋栋成认为“…这部教材从初版到第二版问世历时近十年,无论从教材体系到教材内容,都是下了大功夫的,可以说是当今国内理科物化教材中真心能体现近代多学科发展的趋势,有结合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的难得的教材,迄今是独一无二的。”
本课程是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优秀创建名牌课程项目。本课程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本课程的主讲教师曾应邀为教育部西部高校教师培训班讲授“物理化学”。
 
 
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整个课程三个学期的PPT文件从形式到内容需要进一步统一和润饰,英文版本的课件还未全面完成(计划本学期内完成)。
 
 
 
6.课程建设规划
6-1-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
由于实际讲授过程中,该课程分为三个部分(学期),每个部分相对独立。我们将在下一步逐步统一格式,建立一套形式一致的物理化学多媒体课件,于2007年中在网上提供。
进一步扩大双语教学尝试,制作全套英文版课件,在2007年内在网上同时提供中、英文二个版本的课件。
在目前教师资源情况下,实施分班讲授(每班100人)或学期制,增加讲课机会,进一步丰富年青主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提高新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已部分实现)。
 
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
 
2007年9月 课程负责教师上课全程教学录像上网;
2008年9月 课程三个学期的上课全程教学录像上网;
2009年9月 课程所有主讲教师上课教学录像上网;
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
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
 
1.主要课件
2.经典化学论文
3.主要教学参考材料(包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4.试卷
5.教学录像
 
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
 
    见网上试卷部分
 


7. 学校的政策措施
7-1所在高校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凡是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的项目,在教育部拨款的基础上,学校再予以十万元经费支持;凡是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的项目,学校给予五万元建设经费支持。教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各类奖教金评审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建设精品课程积极性高,成果显著,对学校教学质量提高起到有益的作用。
7-2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学校将一如既往给予精品课程建设以经费等各种必要的支持,以保证精品课程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8. 说明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