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
教学内容
发布时间: 2009-08-17   浏览次数: 126

 

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中国马克思主义概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份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一代新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导言部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对应学时 3学时(其中,讨论 1 学时);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对应学时 15 学时(其中讨论 5 学时);
3.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应学时 6 学时(其中讨论 2 学时);
4.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对应学时 21 学时(其中讨论 3 学时,调研 4 学时);
5.关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对应学时 6 学时(讨论 2 学时);
6.全课程内容总结 3 学时。
3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课程的重点主要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启示
    2.中国革命的性质、力量与道路
    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7.当代中国国际战略和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8.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9.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0.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本课程的难点主要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大意义。
    4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内涵,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7 .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8 .文化的多样性和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关系。
    9 .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什么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0.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究竟该怎么走?
 
解决办法:
充分发挥复旦大学的综合优势,加强集体备课,把主讲教师的系统讲授与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的专题讲授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深化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解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4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
搞好实践教学,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我们的设计思想是:把总学时分为课堂讲授学时和实践学时,大体为 2 : 1 ,即课堂讲授学时为 36 学时,实践学时为 18 学时,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落实;从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课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为实践教学筹措资金,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财力支持。
根据上述思想,我们开展了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有:
4.1开展学生跨出教室,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各个阶层的调研活动。
本学期,我们在全校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中举行主题征文大赛。学生通过访问有关人士,了解社会各界各阶层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设想和预期,并写成微型调查报告。并进行评选及奖励。这个活动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提高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2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听各种专题报告
听各种形式的专题报告,是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生动鲜活的教材。在教学过程进行中,我们曾组织学生听取过“长三角”地区多位市长的这些报告,让学生了解许多课本上没看到的,课堂里老师没讲过的,来自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第一线的一些热点、焦点、难点,这些专题报告使学生大开眼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