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
网球常见问题问答
发布时间: 2012-04-23   浏览次数: 393

 

(一)我打球时击球点总是不能准确判断,要么太前要么太后,如何准确判断?
在击球时,要注意的问题是不管什么时候,你的眼睛必须紧紧盯着球,不论是你打出去的球还是对手打来的球。
 击球点是击球的核心所在,球员的跑动、挥拍等一系列努力都是为这一点服务的,都是为了千方百计找好、找推击球点的位置。许多初学者在击球时总有这样的情况,就是感觉击球点离身体太近,球像要撞到身上来似的。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跑位方法不对所造成的。初学者常常认为击球点就是击球者应全力以赴奔向前去的那一点,其实不然,其间应该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留给了手臂和球拍。如果击球者预测的击球点比较远,需要奔跑数步才可击到球,那么击球者跑动的目的应是为击中球而取位、站位的点,是双脚最后要“占领”的位置,而不是球与拍相触的击球点。分清了其中的区别,在取位时把击球点“让”出来,击球点离身体太近的现象就会得以改观,也不会感觉球要迎面撞到身上来了。一般而言,采用东方式握拍法时要在前脚(脚前后站立的关闭式站位)的附近比腰稍低一点的位置打球;采用半西方式或西方式握拍法,则在身体稍前的附近,同样在腰以下的高度打击。对低球、高球都要做到能在这一点击到球,对低球就要向前屈膝打,对高球则要向后退到能用同一打击点打到球。迎面飞过来的球不只一种,为了对各种球都能做到在固定的击球点击球,必须在挥拍前做预测。对手打过来的球是低、是高,离身体是远、是近,速度是快、还是慢,旋转球或平击球等都要预测准确,在一瞬间把这些数据输进头脑里,早一点开始移动步法。如果等到球落地反弹起来再移动脚步,就太迟了,这一点必须要注意。选择固定击球点的方法是:眼睛紧盯着球,用左手指向球来测定球与身体的距离和位置。在平时的多次练习中,要争取每一次正手击球都做到这些。
(二)在网球正反手击球时,怎样才能更好的控制球的方向和落点?
其次要在身体前侧方的一个恰当的固定点击球。这个击球点与身体的前后、左右的距离要固定。具体的位置是在前脚的侧前方,即在向前挥拍时,球拍随身体的自然前移、转动而挥到前脚的附近,拍面正对球网且与地面垂直,手臂保持有些弯曲。
  最后是要有完整的随挥动作。当我们挥拍击球时,要保证击出球后动作的完整性,这同时也保证了球拍确实地击中球,并确实控制了球的方向和落点。东方式正手击球时,一定要体会到
手掌很重地向前推出球拍,且顺势推向前上方,将球拍挥到左前上方,用左手扶住拍颈,右臂贴近下颌重心全部落在前脚上。如果随挥动作不充分,甚至球离开球拍后,动作就停止了。这将无法保证正手击球的效果,也无稳定性可言。因此,为了稳定正手击球,一定要有完整的随挥动作。 ,
 总之,几个过程要做到,“准备” 是击球的基础 ,“引拍” 要尽量简捷, 不要僵硬,“击球” 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随挥” 要靠惯性自然完成 ,最后还要加一个 “还原” 它是你下一次进攻的前奏。
(三)运用正手击球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当判断对方来球为正手球时,要马上开始做向后摆拍的动作,这样可以在球未到之前充分做好击球难备,使击球更舒展和更有节奏。如果在球近身的时候再做后摆动作就来不及
了,这样击球点往往在身体的后方,会感到非常被动,击球的力量、线路都无法得到保证。
(四)如何打好双手反拍击球?
对于一般初学爱好者,我们提倡用双手反拍的持拍方法,这种持拍法,易于控制拍面,挥拍自如有力,击球点范围较大。双手反拍击球技术的具体动作要领可以归纳为以下9点:
1、双手反拍准备击球前的站位姿势,一般采用双脚平行、身体侧向来球。
2、双手反拍的向后引拍要简单,幅度要小,手臂要随转体而自然地向后拉拍,并尽可能地保持两臂贴近身体,拍头位置稍低于击球点,但不要低于手腕。保持拍柄的底部正对来
球。
3、后引拍时,要保证肩膀确实转动有力的扭转、紧张,并可以从右肩膀的后面看到来球。
4、引拍结束时,应保证重心确实踏在后脚上,伸展背肌,保持身体的平稳。
5、向前挥拍时,一定要靠重心前移,带动转体前挥球拍。在挥拍过程中,尽量保持柏面持续垂直地面,并沿着由下向前、稍向上的轨迹挥动。
6、击球点的位置一定要固定在体侧,离身体约一个球拍的距离,高度与腰部同高。 
7、球拍触球时,右臂伸直,拍面垂直地面,同时保持收紧下须,眼睛盯住球。
8、随挥动作要充分向前、向上、向右外上方挥拍,环绕至右肩上方,并保证左臂不要挡住脸部,最好与下须接触。
9、挥拍结束时,重心要充分落在前脚上,并保持后脚确实与地面接触,后脚鞋底正对后面的挡网。
(五)为什么随挥动作很重要?
“随挥”即随球挥动球拍。击球之后,虽然球与拍面的接触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击球过程的结束。转体及自下而上前挥球拍所形成的惯性仍然存在,随挥就是要顺应此惯性,并且利用此惯性引导手臂及球拍沿出球方向继续送出,最后在其势末收住球拍、结束击球。尽可能地多送球一程可对出手后的球起到“保护”的作用,可令球飞行得更加平稳,更加听话。随挥结束时持拍手应与其异侧的耳朵差不多高,并且身体也应已完全面向出球方向。初学者常常觉得这个高度和幅度比较夸张,也比较费力,其实,若每—次击球都能够尽力达到此标准的话,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发力的能力比原来增强了。因为如果不大幅度转肩、转碗的话,随挥是很难自然完成的,而转肩和转碗正是转体发力的根本。初学者可以在随挥时有意令持拍手触到自己异侧的耳朵,久面久之就能找着随挥的感觉了。需要注意的是随挥时后脚别太着急向出球方向迈进.否则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导致发力失败。
(六)如何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大家都希望自己发出的球个个都有威力,所以在击球时就不自觉地想将球大力强压过网,无形中增加了平击的成份。据计算,若想将球平击发过网并令其落在发球区内,那么击球点至少要达到2.74米的高度,也就是说击球者的身高至少要达到1.80米。这个高度很难真正体现到发球当中去了。所以.发球者最好不要在发球时太过于苛求平击平打,多加些侧、上旋是比较明智的,因为这样可以让球走一个弧形轨迹,利用弧顶的高度达到过网的目的,再利用余下半段的弧线达到令球落入发球区的目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发球的成功率。
球拍的角度和抛球的动作可以影响球的方向,许多人是通过改变抛球位置的不同而使球的落点不同,而一些选手则可以不改变抛球位置,通过改变球拍的角度发不同落点的球。
对于力量较小的初学者,采用平击的方式可以增加手感和控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