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教学队伍
发布时间: 2009-08-17   浏览次数: 181

 

1
人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唐金海
1941.10
教授
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及作家研究
周斌
1949.2
教授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及电影话剧研究
郜元宝
1966
教授
现当代文学
鲁迅研究与现当代文学
栾梅健
1962
教授
现当代文学
现代小说及通俗文学
张新颖
1967
教授
现当代文学
诗歌研究与现当代文学
王东明
1959
副教授
现当代文学
当代小说和散文
李安东
1960
副教授
现当代文学
台港澳文学与华文文学
张业松
1966
副教授
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与中外文学关系
张芙鸣
1966
副教授
现当代文学
新感觉派等社团流派
倪伟
1968
副教授
现当代文学
新时期小说和文化思潮
刘志荣
 
讲师
现当代文学
胡风等作家和新时期文学
杨新宇
1976
讲师
现当代文学
近百年话剧与电影
 
 
 
 
 
 
 
2
教学队伍整体情况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教学队伍:已形成一个老中青教学梯队,他们除了对现当代文学都有研究以外,每人对各种文体、思潮、流派和作家等均有所侧重,结构比较合理;既有不同专长的老教授师生传承,也有外校培养的教师,师资配置合理;启用历年博士毕业留校者和中青年担任辅导教师,比例一般是1比30;教研室老、中、青教师每年每人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1至3门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门专业基础课的讲授已逐渐过渡,现基本上由中青年教授主讲。
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近几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的教学队伍作了新的整合,教研活动也灵活多样,为适应转型期文学和教育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我们作了一些新的改革和探索。在教学队伍组成方面,中文系党政领导很注重配备中青年师资力量,由原先的较年长的教授主讲,逐步过渡到由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主讲,几年间,中青年教师不仅科研方面成果显著,而且教学上也受到学生的好评,他们不仅继承了中文系文学史“六注重”(注重史实、注重阅读原典、注重审美、注重学术、注重创新、注重教书育人)的传统,还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引进西方新的文学理论,引导学生更关注文坛现状等,使文学史课堂教学气氛更为活跃,视野更为开阔,对有些文学史专题和作家的论析也时有新意和深度。
结合历年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思考和体会,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教研论文和在文学史教学中形成的新见解,撰写了不少具有一定分量的论文,也获得了各种表彰和奖励,在文学教育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论文及著述:
20世纪中国电影文学史》(周斌)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史》(周斌),2002年上海社会科学15规划项目。
《海德格尔存在论的语言观》(郜元宝)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张新颖)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版。
《小说精神的源头·生活世界·现代汉语创作传统》(张新颖)《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2期。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栾梅健)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版
《历史的造化——“五四”与新时期文学的一点比较》(栾梅健)《文学评论》2000年
5期。
 《论“七十年代后”的城市“另类”写作》(倪伟)《文学评论》2003年第2期。
《生命最后的智慧之歌:穆旦在一九七六》(刘志荣)《文学评论》2004年第3期。
《农村社会变革的隐痛——论张炜早期小说》(倪伟)《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
 
奖项:
1、《夏衍剧作艺术论》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1996-1997)著作类三等
奖。(周斌)
2、《中国电影大辞典》曾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上海市
优秀图书(1993-1995)一等奖,1997年国家辞书奖三等奖。(周斌)
3、《鲁迅六讲》获200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郜元宝)
4、1998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获苏州大学校级教学优秀奖。(栾梅健)
5、《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
二等奖(张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