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
课程负责人——苏汝铿
发布时间: 2009-08-12   浏览次数: 1582

 

1
基本
信息
姓 名
苏汝铿
性别
出生年月
1938.5.
最终学历
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职 称
教授、博导
电 话
021-65642688
学 位
 
职 务
 
传 真
021-65104949
所在院系
物理系
E-mail
rksu@fudan.ac.cn
通信地址(邮编)
上海市复旦大学物理系
2
教学
情况
1)    量子力学 基础课 5学时/周 1999、2000、2001下半年
                          2004上半年             每届人数约120人
热学     基础课 3学时/周 1999、2000上半年       每届人数约120人
统计物理 基础课 3学时/周 2002上半年             每届人数约100人
经典物理 基础课 4学时/周 2002下半年             每届人数约120人
大学物理 基础课 5学时/周 2003下半年             每届人数约165人
2)    实践性教学:除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外(近五年已有4人获博士学位,5人获硕士学位),每年都指导1至2名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最近几年指导的用量子力学知识完成的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已在SCI刊物中发表:
On the Coulomb-type potential of one-dimensional Schrödinger equation Yangqiang Ran**, Lihui Xue*, Sizhu Hu and Ru-Keng Su Jour. of Phys. A33 (2000) 9265; Wronskian approach and the one-dimensional Schrödinger equation with double-well potential, Jian Qiu* and Ru-Keng Su, Commun. Theor. Phys. 39 (2003) 21; Extended Wronskain determinant approach and the iterative solutions of one-dimensional Dirac equation, Yin Xu*, Meng Lu* and Ru-Keng Su, Commun. Theor. Phys. 41 (2004) 859 (*号为大学生**为进修教师)
3)    1998-1999,量子力学列入国家教委的第一批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 负责人
2000-至今,量子力学继续被评为创建名牌课程的创造优秀项目 负责人
4)    教学相关论文:
光的本性的探索 苏汝铿 物理教学 1 (1983) 8
   温度、负温度、温标 苏汝铿 大学物理 7 (1983) 3
   量子力学中的隐变数 苏汝铿 自然杂志 6 (1983) 656
   物理学中的热量 苏汝铿 科技大学生 1 (1985) 29
   热学中的几个问题 苏汝铿 物理教学 4 (1984) 4
   物理学中的时间箭头 苏汝铿 自然杂志 4 (1981) 506
   1980年高考试题分析 苏汝铿 上海科技报 1980年8月
5)    教学奖:
1993年 以“不断改革教学、培养优秀人才”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9年 以“量子力学”一书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1999年 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001年 以“结合科学前沿,更新教学内容,深入开展量子力学课程建设”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3年 获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3
学术
研究
热密介质效应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0.1-2002.12 负责人
强相互作用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相变的理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4.1-2006.12 负责人
全息原理及其在粒子宇宙学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01.1-2003.12 负责人
现代物理若干重大前沿课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1999.1-2005.12李政道教授主持的重大项目 参加者
高温高密状态下夸克物质和强子物质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国家教委博士点 2004.1-2006.12 负责人
 
已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在国外一流刊物发表的SCI论文150多篇。1999-2003年共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SCI论文41篇,以下为十篇代表作
1.         Can non-extremal Reissner-Nordstrom black hole become extremal by assimulating infall charged particle and shell? B.Wang, R.K.Su, P.K.N.Yu and E.C.M.Young, Phys. Rev. D57, 5284, 1998
2.         Two kinds of extreme black hol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B.Wang and R.K.Su, Phys. Lett. B432, 69, 1998
3.         Quantum entropy of two dimensional extreme charged dilaton black hole, B.Wang, R.K.Su, Phys. Lett. B438, 47, 1998
4.         Geometry of the extreme Kerr black hole,B.Wang,R.K.Su and P.K.N.Yu , Phys.Rev.D58 , 124026,1998
5.         Improved nuclear model with derivative scalar couplings and rho meson mass at finite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P.Wang, Z.W.Chong, R.K.Su and P.K.N.Yu, Phys Rev.C59, 928,1999
6.         Entropy and topology of two-dimensional extreme black holes, B.Wang and R.K.Su, Phys.Rev.D59, 104006,1999
7.         Strange hadronic matter in a modified quark-meson coupling model, P.Wang, R.K.Su,  H.Q.Song and L.L.Zhang, Nucl.Phys.A653,166,1999
8.         Isospin dependence of liquid-gas phase transition in hot asymmetric nuclear matter W.L.Qian, R.K.Su and P.Wang Phys. Lett B 491 (2000) 90
9.         Strange hardonic matter in a chiral SU(3)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P.Wang, Z.Y.Zhang, Y.W.Yu, R.K.Su and H.Q.Song Nucl. Phys. A 688 (2001) 791
10.     Relating Friedmann equation to Cardy formula in universes with cosmological constant B.Wang, E.Abdalla and R.K.Su, Phys. Lett. B 503 (2001) 394
 
1988年以“真空稳定性、对称性破缺和温度场论”(第二获奖人);1993年以“有限温度和有限密度下核物质相变的理论研究”(第一获奖人);1997年以“温度场论及其在核物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第一获奖人)前后三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以“极端条件下核行为的研究”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获奖人)
2003年以“全息原理在黑洞物理学、宇宙学中的理论研究”(第一获奖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