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
课程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 2009-08-19   浏览次数: 87

 

病理学是一门界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师和卫生工作者的培养中都是一门必不少的课程。在国内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病理学课程分为两大部分,即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前者主要通过对疾病状态下病变组织形态的研究,以阐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转归和后果;后者则主要研究疾病时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半个多世纪来,两者几度离合,特别是“文革”期间,病理学与微生物、寄生虫学等合为一门“疾病学基础”课程。目前,我校的病理学课程实际上还是病理解剖学。从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上看,几十年来病理学课程的变化不大,都是分一般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两大部分,安置在二年级下半学期或三年级上半学期,理论与实验课大致各占一半,最近,为了缩减课时数才减少了18节实验课,使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时数比为4:3。在教学方法上,病理学一直延续用板书、挂图加幻灯多种方式,近年来由于教室内电脑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互动式实验室的使用,使病理教学的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另外,本课程一直强调其实践性,在上课期间组织学生观摩尸体检验过程,并于事后组织同学进行病理临床讨论,结合理论教学时尽可能多接近临床,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本课程所用教材,包括理论课本和实习指导,列年来一直沿用自己编写的课本,其特点是内容新颖和重点突出,深得同学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