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和写作
教学条件、方法与效果
发布时间: 2009-08-24   浏览次数: 150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建设工作是完备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新闻采访教程》、《新闻写作教程》三本教材总计发行已超过50万册,并于03年上半年均完成了修订工作。
学院资料室在近三年间,又追加投资80万元购置各类书刊杂志特别外国原版教材;广电实验室也又投入300余万元更新设备;我院建立的目前属国内唯一的电子采编实验室,02年又扩容,50余台电脑供教师和学生当场可模拟采编出报纸。教师每人配备手提电脑等设备。各专业学生均可在各自的实验室里提高业务实践能力。可以说,综合教学条件在国内是一流的,在亚洲也不算落后。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教师在密切与媒体联系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方法与手段可以讲每年都有改进和提高。
1.注意搜集大量的个案,在课堂上坚持案例分析与理论阐述相结合。
2.注意复制大量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和节目,以实物对照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3.每周讲正式内容前,抽10分钟时间进行模拟新闻发布会,教师发布几条院内外、校内外相关新闻,学生可以提问。
4.进行至少五次课堂练习,或采访,或写作,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后,适时进行评析。(一二百名学生的作业批改量虽然很大,但对学生有好处,我们一直这么做。)
5.03年上半年,完成该课程的课件制作,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融为一体。
6.请三到四名新闻界记者编辑到课堂上给学生各讲一个专题。
总之,该课程坚持讲与练结合、案例分析与理论梳理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教师与外请记者编辑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合等诸原则,学生反映一届比一届好。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1985年本课程被评定为复旦大学23门的重点课程之一和历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学校教务部门均有档案。
2.各地院校近五年约有近百名教师进修此课,回去后均能胜任此课教学,本人也应邀先后去二十余所高校介绍并讲授此课。
3.近三年学生的评价得分均为最高分,2001年教务处对全校一百门课“飞行检查”中,该课名列第四。
4.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较好,复旦网络学院作为样版向全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