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 2009-08-20   浏览次数: 59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20世纪70年代末,复旦大学哲学系的几位教师基于对时代发展新趋势和知识更新变

化的判断,在国内高等院校首先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并相应在本科生中开设西

方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80年代初成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室 ,90年代中期将这一研究

室扩充为研究中心,90年代末该中心又被定为教育部的重点科研基地。经过长达30多年

时间的不断磨练,先是依托研究室后又依托研究中心,这门课程不断地得以完善和发展,

成了在中国高校哲学界中有名的“复旦特色课”和“复旦品牌课”。

这门课程在30多年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程从本科

生推向硕士生、博士生,现在这门课程已成为各个教学层次上的必修课;二,课程从哲学

系推向校内其他各系,从校内推向校外,每年都有许多其他系的学生来选修这门课程,不

少兄弟院校都先后派遣教师到这里旁听与进修,然后也相应地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课程

,可以说,许多兄弟院校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课程正是从这里“孵化”出来的;三,课程

从一门变化了多门,形成了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课程系列,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

历史、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等;四,内容越来越系统

,特别是苏东剧变后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跟踪研究的主要内容引进教学内容之中,使这

门课程更具有前沿性。

30多年不断地完善发展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推出了2部具有全国影响的教材:一

是本科生教材《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该教材以60万字的篇幅

1990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又以90万字篇幅分上下两册于2002年由复旦大学

出版社再版,该教材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教材;二是研究性教材《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

该教材以80万字的篇幅于2001年由高等教学出版社出版,该教材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

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